李曙 杨喜 彭金璋 鲁荣波
【摘 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是困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为了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校企合作育人作为重要途径进行了探索。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从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育人的必要性、可行的路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通信工程
1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地区通常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发展速度慢。地处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吉首大学为例,由于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区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被朱镕基总理称为“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地方政府无力给以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学校区位交通条件差等原因。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与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地区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诸多不利因素导致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短板[1]。
2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必要性
2.1 外部环境要求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实行校企合作育人
在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3]更是给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了政策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国家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对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社会服务层面,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以吉首大学为例,学校地处武陵山区,自办学以来为武陵山片区培养了大量人才。进入21世纪后,国家进一步加快了对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例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任务与措施。在通信服务方面,规划明确了“加快该区域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建设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相结合的现代通信体系”、“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发展物联网应用。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普遍服务”、推动“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4]的重要任务。为了服务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吉首大学于2012年启动了“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通信工程专业成功入选。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服务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校企合作育人是一条可行的重要途径。
2.2 内在需求要求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行校企合作育人
专业办学定位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区域信息化建设及经济转型发展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办学的重要出发点。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囿于条件所限,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少等问题。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方能胜任专业工作。实践创新能力不强也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又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应加强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外,与企业合作育人是重要的方式。
3 可行的路径探索
3.1 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吉首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出了办“平民大学”的目标。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武陵山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也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相一致。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为区域发展服务,通信工程专业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于武陵山片区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的专业办学定位。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通信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要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学院通过邀请领域专家、相关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而确定。
3.2 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及《数字湖南建设纲要》等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了区域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诉求,确定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校企合作育人的重点培养方向。基于这一原则,有计划的与企业共建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工业4.0及信息技术”、“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四个方向。通过校企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大大增强,培养的学生得到区域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
3.3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教师申请专利进行奖励。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瞄准区域内企业的生产需求,将自身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通过与湖南马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横向合作,了解到公司在新能源照明发明的需求后,主动与其合作,联合建立了“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LED集中控制器等多款产品。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开发能力大大增强,获得专利授权数量比前些年有较大增长,获得的专利技术有部分已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另一方面,教师的工程实践带动了学生参与到实践创新中来,近年来学生参与申请的国家专利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也日益增多。
4 结语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吉首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服务武陵山片区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例,从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总结了明确专业办学定位、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可行的校企合作路径。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吉首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区域信息化建设与经济转型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校企合作育人实施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可供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同类专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雷可君,杨喜,孟凡斌.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吉首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9).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R/OL].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