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宝李老爱

2016-02-22 02:27赵志勇
当代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轿子县里

赵志勇

人杰地灵这个词儿,有点被人用烂的感觉。但赵州就是这么个地界儿,掰着指头一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不算,光是俗世奇人就不知道出过多少。称上奇人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或以独家功夫行走江湖,或以奇技绝活儿扬名立腕。我要说的李老爱不属于这两种,他的出名凭得是伶牙俐齿那张嘴。此人一口赵州方言直白易懂,他出口成章,合辙押韵,听来就像是景德镇的瓷器——一套一套的。活脱脱一个赵树理笔下的李有才。

我没见过李老爱,但听到过不少他的逸闻趣事。李老爱是城南丁村的,光绪十七年生人。等到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的年代,李老爱已经长大成人了。他虎背熊腰,配上一脸的络腮胡子,更显得威猛剽悍。他有一副干体力活的好身膀。李老爱没有辜负这副好身膀,在本村轿行里当了轿夫。谁家娶媳妇,他给人家抬轿。有老、弱、病、残找上门,轿子也就成了代步工具。冬天,村里办喜事的多,老爱总也闲不住。轿行一喊,李老爱披上紫花大棉袄就走。轿子上了肩,除了锣鼓喇叭,就光剩下他那张嘴了:

俺这轿子真江湖,

褥子垫得真暄乎。

里边坐着不骨碌,

你要在里边揣个手,

两厢还能担着胳膊肘儿。

俺这轿子抬得强,

抬过北京宣统的娘,

要是哄你扒灰头,

抬过北京西太后。

坐大人,坐小孩,

前头挂着前扎帘儿,

不合适了不要钱儿。

李老爱话音落地,喇叭班没有一个不拍着巴掌叫好的,连轿子里的新媳妇都憋不住地笑。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服气,李老爱这两下子不是三晚上两早晨练成的,没有个好脑瓜练不成,反应慢了都不沾。

李老爱绝非只关注农村中像扒草、晒麦子、赶集、劝架这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他看到的和说出来的一些历史事件,能和老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李老爱46岁那一年,日本鬼子攻占了赵州城,在城里杀人放火,奸淫抢掠。短短几天,用飞机轰炸、机枪扫射、打活人靶子、枪杀刀挑、火烧水淹、活埋放毒的残暴手段,杀害了780多人。消息传到李老爱耳朵眼里,血气方刚的他肺都气炸了:

先炸城,后炸县,

然后就把村庄占。

占了村庄还不算,

又要米,又要面,

又要鸡儿来又要蛋。

又砸锅来又摔碗,

杀人放火不眨眼。

他用“说嘴”痛斥日本鬼子暴行,鼓动人民组织起来抗日。

1948年秋天,县里成立青壮年担架队,支援解放战争。那时,李老爱已经年过半百了,早已超过支前规定的年龄。但他听到消息还是报了名,他觉得抬担架和抬轿子行当差不多,是老本行,愿意为解放出点力。长期抬轿,他的背明显见驼,络腮胡子也变成了山羊胡。报名前,他又是刮胡子,又是换新衣,刻意把自己往年轻里打扮,生怕别人嫌他老,不让他上前线。被担架队收下后,他唱道,“听说担架要出发,赶紧就把胡子刮。明明五十四,偏偏说成二十八”。他和担架队的乡亲一起,出赵州,穿冀中,经五台山,过雁门关,踏过金沙滩和张北大草地,直至归绥和包头。他触景生情,即兴演唱,直白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军将士以及担架队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他的歌谣还上了战地油印《火线报》。李老爱捧着《火线报》心里乐滋滋的,谁说俺老爱是耍贫嘴,俺编的顺口溜还能上报纸哩!他觉得自己的“顺口溜”很不平常了,有了正经用项。担架队支前回来后,县里开了个庆功会,奖励了老爱一支“三八”大盖枪和一枚写有“支前之光”字样的纪念章。

解放后,李老爱两次参加全县农民赛诗会。他自觉通过“说嘴儿”倡导农民走互助合作之路,歌颂社会主义道路。一天,县里举办歌颂“卫星”上天赛诗会,李老爱对当时的大跃进、浮夸风内心不满,即席道:“大跃进,办法鲜,四两粮食吃一天。饿得男的下内蒙,饿得女的钻了山。公社好,公社强,公社好比上天堂。上天堂,没天梯,掉下来摔个烂不唧。”他当即被撵出会场,押回公社,一连反省了好几天。

从那儿以后,这个无比热爱生活、总在朝着生活欢笑的人,很快就变成了笑不起来的苦恼人。他像变了个人,给自己的嘴严严实实地贴了“封条”。endprint

猜你喜欢
轿子县里
县里办大学:产业升级与货币产业政策
《清明上河图》里的轿子与花
闲话““轿子””
超越
颠倒歌
身无分文
阅读花瓣雨
师徒悖论
亲戚太多
官场抬轿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