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之光照亮语文课堂

2016-02-22 20:45郭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张老师作文音乐

郭方

眼下,“创建和谐社会”成了时代主题,课堂当然也应创设成“和谐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应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平台。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民主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人为本,奠基和谐

“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的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

如在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江城中学田径运动会结束后,张老师在作文课上布置同学们以“最……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运动会上的人和事。同学们的作文大多表现“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主题,只有小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最恐怖的瞬间”的作文,主要写他参加800米赛跑时落在后面,没有人为他加油、递水,一个人很落寞地跑完了全程。张老师读完小李的作文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给你的温度。小李看了老师的评语后,陷入了沉思。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

对于这样的一道材料作文题,当然可以多角度分析,站在“老师、小李、同学”的角度分析都是可以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绝大多数的同学会从“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的温度”入手,这显然是最佳立意。无论如何,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的,但是有一个同学的立意为“为师者,当怀慈”,整篇文章对老师大批特批,列举一系列不合师德的老师,流露出种种对老师的不满,改完作文后我陷入了沉思,怎么给这个学生点评呢?稍有不慎,我就会变成“张老师”,恐怕还要被他再痛批一顿。于是我写了一句话:“回想一下,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哪位老师的一个小细节曾经感动过你?”作文提前两天发了下去,两天后讲评作文,所有立意讲了之后,我请这位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显然,这两天他对我的那句话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这样说:“我的观点是‘为师者,当怀慈,当时我觉得这个老师不懂得关心学生,小李已经够落寞了,老师还要批评他,我觉得张老师没有仁慈之心。可是后来郭老师让我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老师,我突然发现老师们在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我写那篇文章批判老师,实在是挺愧疚的。但是另一方面我的确又觉得张老师做得不好,难道要违心地赞美他吗?”没想到,这孩子还是很执着的,恐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他会陷入更大的困惑。作为他的老师,此时我要义无反顾站出来引导他解决这个疑惑:“我也赞同你的想法,张老师是做得不好,表达方式属于高大上的灌输,冷冰冰的说教,可是张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想让小李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咱们是学过哲学的,仅仅因为一个人表述上的问题,就能否定他的全部,甚至否定全体的老师?显然这是不当的,我们应该就事论事。针对这种情况,想一想,怎么立意会更合适?”我不能给他说出答案,只有让他自己体会,才能真正领悟,引导他走出这样的心理误区。

这个案例出现在我自己班上。显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学生出问题教师批评说教,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成为学生厌恶的“张老师”,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去了解、认识学生,关心、帮助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主导课堂,构建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

二、融入音乐,构建和谐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教学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仍未达到尽善尽美,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阅读教学中,音乐可以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恰当运用音乐能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情境。因此,我经常利用合适的乐曲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为他们的学习创设情境。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能弹琴,会唱歌,尤其擅长描写音乐和音乐演奏,《琵琶行》中他对音乐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让我们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很有必要插入琵琶演奏的曲目,让学生去体会琵琶的音乐特色,这样才可以深刻体会琵琶女演奏时音乐的起伏变化。于是我专门下载了《霓裳羽衣曲》,并配上一个古典女子拨弄琵琶的画面,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之中,这样再去讲解课文就简单多了。同样,在《蜀相》一诗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播放了MTV《卧龙吟》,让学生追溯诸葛亮感人的一生,为解读全诗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调。讲《荷塘月色》前,播放一曲淡雅的《莫斯科效外的晚上》;讲《祝福》时,配一段风雪呼啸的背景音乐,均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了教学效率。endprint

创设阅读情境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诵活动,高一上学期恰好是诗歌单元,学生对诗歌也有兴趣。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开展配乐诗朗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找音乐做课件,辅助自己的朗诵。如一个同学朗诵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配上了kevin Kern的《Never again all the life》这首有些沧桑沉重的音乐,又做了个祖国风貌的课件,就很好地把戴望舒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体现了出来。还有个同学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加入了同名的音乐,还配上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让听众对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学生诵读的声音虽有些稚嫩,但他们对诗歌的热情已深入心田,我想,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使然。

因此,借助音乐,能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也就多了一份欣赏文学的愉悦和酣畅。

三、声形并茂,丰富和谐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愁眉苦脸地进入课堂,可能使学生原先高涨的情绪像潮水一样退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给和谐语文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老师应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感染他们,使他们能自发地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如果这一课是一首诗词,所以我想我也应该用诗人的语言去说话,让自己的语调更富有感情,该激昂时激昂,该惆怅时惆怅。所以讲到柳永的“悲秋”,谈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故意压低声音,用些颤音,“相爱的人要分离了,他们十指紧扣,四目相望,满含泪花,却努力克制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心里有千言万语可不知从何说起”。当我满含深情说完这段话时,教学效果出来了,学生们已经沉浸于我用语言给大家创设的惜别的意境中了。于是停留几秒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接着再换一个语调进入下一个环节。除了语言能感染大家之外,适量运用一些动作也能很好地活跃课堂,如“独立寒秋”中要分析诗人形象,可是学生却讲不出“独立”的深刻含义。于是我站在讲台一角,眼望远方,让他们去说说,如果我是诗人,我应该有怎样的站姿,我的眼神如何,我可能会有怎样的心理想法。学生一看老师亲自表演,立刻就活跃起来:“手应该背在后面”“腰要挺直”“眉头紧锁”“要来点风,把风衣吹起来”……于是,诗人顶天立地的中流砥柱形象也就出来了。

我们经常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这说明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是不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学习,掌握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知识,以及学科以外知识在内的广博的知识。时代在发展,教师的一些原有的知识体系显然会跟时代相脱节,一些全新的知识开始进入教育教学和教育理论领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点,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为和谐课堂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四、佳作传阅,共享和谐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可见,新《课标》强调学习的协作与分享。

学生在习作之后最想得到的就是大家的认可,如何点燃学生作文的成功意识,激活其竞争活力,这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了。因此,我尝试着让全年级的同学共享佳作。把优秀作文,有一点瑕疵的文章统一印发,全年级人手一份。这样学生可以面对佳作一点一点地二次点评,比如对于上次习作“我和 的故事”,其中一篇《我和鹦鹉的故事》,描写鹦鹉被关在笼中失去自由,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它好像在哭泣,眼里充满了心酸的泪水,呆呆盯着远方的天空。我喂它东西,不吃,喂水,不喝。我茫然了,不知它到底怎么了,可它此时却用眼盯我,用嘴啄笼子的锁,哦,我知道它原来也是渴望自由的。”有同学指出:“这句话较生动地把鹦鹉渴望自由,并把我茫然不知所为的情形交代出来了,可是有的描写比较夸张,不合事实。”也有的同学指出《我和爸爸的故事》中描写爸爸给我送伞,我拉爸爸手这个细节:“我去拉爸爸的手,可没想到爸爸立刻把手缩了回去,我还来不及猜想,爸爸就慌忙解释道‘不是爸爸不想拉你的手,实在是爸爸的手太凉了,怕冻着你。”是“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令人落泪的场面,读后再一次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如何把细小不过的事情描写出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也有同学评价《我和三轮车夫的故事》结尾升华很好,由三轮车夫对女儿的爱升华到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让“我”也深知父母爱的伟大。通过重新点评,大家共享佳作,既表扬了优秀作文,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佳作的作者从中受益,得到更多作文的启示。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们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共享我们的和谐成果。

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种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至高境界。也许,我们不能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做好,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不懈的追求,不断地做得更好,让和谐之光永远去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老师作文音乐
张老师喝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