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东北农业大学动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我国养兔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刘畅
(东北农业大学动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养兔业;问题;对策;效益
养兔业是畜牧业的朝阳产业,其高产低耗,见效快的特点,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使我国养兔业得到长远的发展,解决养兔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有着充足的饲料资源和劳动力,养兔数量及产品出口量大,养兔业的生产队伍日益壮大,在畜牧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选种、饲喂、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养兔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尚未展现出良好的经济优势,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2.1选种问题选择适宜的种兔对养兔户尤为重要。很多养殖户对品种不做认真选育,引进劣种兔,使兔群间血缘不清,生长速度缓慢,繁殖性能差,适应能力低甚至患病,大大危害了养兔业的发展。
2.2兔舍设计不科学养兔业提倡因地制宜建设兔舍,然而部分养殖户仍坚持传统的饲养方式,并未对营造舒适的兔舍氛围足够重视,导致兔舍环境条件差,如兔活动范围受限,光照时间不够,排风不及时,冬季阴冷潮湿,夏季闷热缺氧,粪便清理系统不佳等。
2.3饲料营养不均衡多数养兔户对兔群只饲喂足量的草料,而并不关注其营养需求,并习惯性使用市场上的一些“万能”药物,实际上这些饲料营养总量不足,营养成分不全且成分间比例失调,从而导致饲料的营养供给不足以满足生长需求,使兔群患病率增加,死亡率上升。
2.4疾病防治问题做好疾病防治是提高养兔质量的关键。在我国的养兔产业中,易出现轻视平时预防,兔场消毒不能保证等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兔的死亡绝大多数是由于疾病的发生,若能做到有效的预防,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兔群的成活率。而且部分兔场对进出人员的消毒措施不严格,病兔隔离不当,兔群缺乏科学的疾病防疫,降低了兔群的质量。
2.5技术创新程度低有些养兔户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生产规模小,加工环节缺乏,创新的产品少,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兔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新产品开发率低,兔肉适口性差,兔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影响整个养兔业的发展进程。
对于养兔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措施,逐步攻克养兔中的难题,才能尽可能的提高养兔质量及经济效益。
3.1加强科学养兔技术的普及随着我国养兔业的发展,单靠养兔户的积极性已经不足以支撑养兔行业的发展。各部门以及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养兔户科学养兔的观念,从良种的引进、推广及科技应用上强化管理;并给予资金扶持,增加养兔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投入,提高生产者素质,逐步实现养兔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3.2改善饲养粗放改善饲养粗放,应从提高思想水平、技术素质、改进饲养工具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养兔创造良好环境。在环境控制上,根据兔生物学的特性要求,冬季应注意保温防寒,夏季保持通风。另外,建厂选址时要远离嘈杂,这样不仅能减小噪音对种兔的干扰,也有利于防疫。
3.3合理调制日粮饲料是饲养兔群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兔群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要按照兔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标准,严格选取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运送方便、符合经济效益的饲料,并按科学的方法配制,使兔群茁壮成长。选购饲料原料时,要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保证每批进料达到卫生标准。同时要规范饲料存置方式,保存得当,防止饲料的发霉与变质。
3.4建立疫病防治系统加强日常科学饲养管理,增强兔的抗病能力;定期对兔舍、用具及兔体消毒;定期注射疫苗(如兔瘟、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疫苗等)。要求疫苗制造合格并保存得当,统一建立常见兔病的免疫计划,将危害兔群的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
3.5调查市场需求养兔户在养好兔的同时要丰富市场销售知识,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所在,从而扩大销售,占据市场核心,及时实现养殖经济效益。
3.6实现产业化养兔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养兔业的长远发展要做到:养兔业内部要配合得当,实现产业化及集团式经营,逐步集约化与规模化,做到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随着养兔业规模经营的逐步实现,产业不断发展提升,不少弊端也接踵而至,如果不加以重视,会给养兔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之,我国养兔业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只要我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振作精神,相信我国养兔业一定会攀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