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左右翼制度研究

2016-02-22 17:36萨其楞贵
西部皮革 2016年8期
关键词:匈奴

萨其楞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匈奴的左右翼制度研究

萨其楞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左右翼制度,又称两翼制度,为古代游牧政权常用的一种中央统治制度,是指由单于居中控制,两翼长官侧拱卫的统治方法。此制首见于匈奴,其后兴起于大漠南北草原上的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为游牧政权独具特色的制度。本文试图论述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成、形式与特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何游牧民族都沿用匈奴的这一制度等几个方面,以揭示这一制度的建立、特点、发展情况以及长期在草原上沿用的缘由。

关键词:匈奴;左右翼制度;游牧文化

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成

论及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成,与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游牧文化、游牧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草原民族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而是左右手,前胸后背的概念。兄弟亲人都是按左右手分开的。他们把‘日出之方’作为‘正方’,即为左方(现代意义上的东方),‘日落之方’作为‘反方’,即为右方(现代意义上的西方)。这是草原游牧民族天圆地圆理念下的方位观的体现。而匈奴的左右翼制度就是在草原游牧民族的的这种思想观念下形成的。

宗教信仰方面,匈奴人对于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有特别的崇拜。 在匈奴人看来,天地日月对他们的生活,攻战关系极大,或者有一种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成,是游牧文化、游牧经济和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冒顿单于利用左右翼制度的统治方法,在此基础上亦成为简单易行的,垂直管理系统的严密组织,而这种制度有利于单于集权管理和快速的军事行动。正因冒顿单于使用了这一制度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高原上的第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

1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式与特点

1.1左右翼制度的形式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记载:(单于之下)置左右贤王,左右骨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匈奴谓贤曰‘屠耆 ’故常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贵种也。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迁徙。

可以看出冒顿单于时的左右翼制度的表现形式是,单于把所辖地区和部众分为三部分,最高首领居中,直辖中部,左贤王治理匈奴东部地区,右贤王治理匈奴西部地区,左右二部从两翼拱卫。左右贤王之下有左右谷蠡王,负责一方的军事和行政。每个谷蠡王之下又有向谷蠡王负责的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 户、左右骨都候等“二十四长”,也就是“万骑长”。这一制度一直为历代单于所遵循,成为匈奴国家体制的一部分。

1.2匈奴左右翼制度的特点

2有明显的“尚左”习俗。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匈奴“其坐,长左而北乡。”史记正义:其座北向,长者在左,以左为尊也。说明匈奴有“尚左”的习俗。综观匈奴的历史,在匈奴的官职中,同一官职,凡居左者就比居右者尊贵。左右贤王之中左贤王为单于继承人。这一习俗也影响了后世很多草原游牧民族,使“尚左”成为游牧民族的一大特殊习俗。

3在“十进制”的基础上建立的。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诸二十四长亦各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说明匈奴的左右翼制度是按“十进制”组编的。什长上面有百长,而百长上面有千长,千长上面是万骑长。什长与百长,百长与千长,千长与万骑长之间都是按十进制组编的。

4简单,易行。

实力强大时,单于把所控制的地区一分为三,自己居中统治,左右拱卫;势力弱小时,一分为二,互为犄角。另一方面是把诸左右方王将分到东西方,以左贤王为首主东方,以右贤王为首主西方,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中原王朝庞大而臃肿复杂的官僚机构。这种统治制度正好适合草原游牧民族豁达,坦率的性格。所以中行说曰:匈奴“约束轻,易行;君臣简,可久。一国之政,犹一体也。”

5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影响

左右翼制度是匈奴帝国时期开始正式运用的政治制度。匈奴的左右翼制度由蒙古高原上兴起的历代草原游牧政权(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所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政制度方面,匈奴的左右翼制度为历代草原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开创了先河。至今为止都在使用的,蒙元时期的行省制度也是在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蒙古汗国。约在1207—1214年间,他根据草原家产分配和黄金家族公权的原则,对所征服地实行了分封制。形成了除自己的中央兀鲁思之外的东、西道诸王兀鲁思。成吉思汗将东道诸国分封给自己的弟弟,将西道诸国分封给自己的诸子,由此形成了成吉思汗直属的中军、左翼和右翼。

由此发展开来,到达延汗时期匈奴的左右翼制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5世纪中叶,蒙古大汗直属部众经过长期不断地分化与组合形成了六大游牧集团,这就是蒙古文史书所说的“六大兀鲁思”或“六万户”。最晚在大汗满都鲁统治时期,其直属部众六万户的格局已经形成。到16世纪初,达延汗在平定右翼蒙古异姓贵族的叛乱之后,分封子孙到兀良哈户,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对兀良哈万户的直接统治,形成了东蒙古左翼三万户和东蒙古右翼三万户的统治格局。在清朝时期,清皇帝对蒙古地区实行了盟旗制度,这是匈奴左右翼制度被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表现。

思想方面,匈奴人的“尚左”习俗也被传承下来,历代草原游牧民族都以左位尊,使“尚左”成为草原游牧民族的一大特殊习俗。

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讲,匈奴的政治制度(左右翼制度)与其社会发展形态,游牧经济类型的生产方式是相互适应的。匈奴因其是游牧民族,要随水草而迁徙,主要饮食是牛羊马肉等。而划分左右翼制度正是分散了部众,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6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成、匈奴左右翼制度的形式和特点以及匈奴左右翼制度在后代所发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266-01

猜你喜欢
匈奴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李代桃僵(上)
飞将军抗匈奴
匈奴后裔今何在?
霍去病:热血青年横空出世
匈奴的最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