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霖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浅析服装结构中松量与省道的作用
李卓霖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服装结构设计离不开人体结构,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的关系,可以得出服装放松量和省道的原理,得出放松量的应用原理可以在结构设计中对某部位加松量满足人体的需要;得出省道的应用能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体现人体曲线美的结论。
服装结构;放松量;省道
从古至今,人类为了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从原始无结构的缠绕、披挂式服装到如今款式变化繁多的服装,从简单的连接成型发展成工艺精湛的服装,由简陋的廓型发展成结构设计严谨的服装,无处不显露人们对服装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服装松量是服装相对于人体放松的量值,它是服装在人体处于静态或动态条件下为满足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日常活动和款式造型需要而配置的量,其量值的变化构成了服装的离体、贴体形态。把握人体的静态和动态特征与服装松量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服装的功用性,在服装松量的设置上,应以人体的比例、体型类别、人体曲率等静态因素,及关节活动范围、肌肉膨隆度等动态因素为依据。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活动状态,而人体的活动会带来人体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带来人体各部位尺寸的变化。服装的放松量是适应人体的变化而设置的,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活动方式与幅度,对结构设计中放松量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例如,人体的上下肢有伸屈回旋运动,躯干有弯曲扭动运动等,这些运动都会引起运动表面长度的变化。如果这种表面长度是伸长变化就必须在该部位放一定的松量。生理放松量据相关资料测得成人作深吸气时,胸围的变化量为 0.9~4.8cm,平均为 2.1cm ;作深呼气时,胸围变化量为 1.0~0.2cm,平均为0.8cm,两者相加为 3cm。再考虑皮肤弹性因素,得出胸围最小松为 4cm 左右;运动放松量:当人体手臂向前运动时,男女背部体表均有 28%的伸长率;人体屈背手臂向前交叉抱于胸部时,胸部有的伸长率;平时一些生活中的小动作如吃饭等也有 10.3% 左右的伸长率,所以考虑日常活动,服装的背部松量约为 3.5m。所以,服装胸围的放松量应为 8~10cm,这也是结构设计胸围所采用的基本放松量。席地而坐且作90度前屈时腰围尺寸变化最大,平均增加量为 2.9cm,进餐前后腰围尺寸有2cm左右的变化,根据医学研究,腰部有2cm左右的压迫量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下装而言,腰围的基本放松量可设置在0~2cm区间,从着装习惯和审美角度上看,青年人的服装腰围可不加任何松量,中/老年人的腰围松量可控制在2cm左右即可,人体的运动将控制服装最低放松量的多少等。
通过以上对人体各部位及相关联的骨骼、肌肉及关节的构成特征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分析,得出了各部位的运动趋势和相应的松量需求值,说明人体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会引起体表皮肤的变化而导致服装的牵引,拉伸和变形,阻碍了肢体运动,由于局部的变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它部位的牵扯影响,因此服装上不同位置所需的运动放松量也是不同的,其每一位置均与人体的相应部位尺寸密切相关,科学地研究分析服装人体构造,运动规律与服装造型的美观和舒适度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合理地设置服装结构中各主要部位的运动松量,在设计服装过程中同时还应注意穿着环境,穿着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地配比服装各部位的放松量。
在合体款式上,省道很常见,他们是使面料合体的主要方法。省是服装制作中对服装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因为如果将平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各部位曲面起伏、围度的落差、宽松度的调整以及适体程度的要求,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多余的松散状态,将这些多余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构成转向了立体构成。对原型通过剪切、旋转等,采用省道、褶裥、分割等各种结构形式,进行一定的结构处理,便可塑造出美观贴体的造型。省道缝合后,可以使平面的面料形成圆锥面或圆台面等立体造型,达到或近似达到人体曲面部位要求。
服装结构设计中常考虑到人体凸出部位,不同凸出部位会设置相应省位。在结构设计中,根据人体不同特征的凸出部位,省的形状也不同。胸凸和肩胛凸是人体较明显的凸点,所以,在女上衣基础纸样中,省主要有胸省和肩胛省。腹部和臀部呈带状均匀分布,位置不明显,所以腰省和臀省的设计较为自由,省的个数、省尖方向、省的长短等都可按照需要进行调整。省的形状设计与人体表面的不规则曲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表面形状复杂,由凹凸的曲面组合而成,省线可随之设计成各种形状,从而更加适合该部位呈现出凹凸曲面,并可通过归拔处理使服装更加符合人体的曲面形状。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通过分析松量与省道的关联性,并结合当下社会的流行趋势,从服装结构设计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服装结构的构成形态,人体姿态和人们审美的关联性这三者的关系,目的在于加强我国服装设计行业设计者们对人体姿态的重视,改变我国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模式。只有我们将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思维引领到新的款式制作符合人体人性化设计的思维上来,才能真正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结构的关系,从而跨越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结构设计的鸿沟,也丰富了设计者们对于服装结构中省道和松量与人体结构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的考虑问题的方式。
[1] 谢耀忠.论服装设计与人体美[J].教育艺术,2002,(6):29-30.
[2] 吴秋英.论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的关系[J].山东纺织经济,2004,(05).
[3] 刘桂花.浅析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特征的关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4] (日)中泽愈.袁观洛 译.人体与服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5] 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
李卓霖(1994—),女,汉族,辽宁朝阳人,设计学硕士,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品牌策划与传播。
TS941
A
1671-1602(2016)24-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