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华
(甘肃省舟曲县畜牧草原工作站,甘肃 舟曲746300)
舟曲县草场资源调查
郭兴华
(甘肃省舟曲县畜牧草原工作站,甘肃舟曲746300)
草场资源调查是为了充分认识和合理利用草场,为此,必须了解它的特性(自然的和经济的)和其作用关系,掌握草场的发生、发展以及受各种因素(自然的和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规律,从而人为的采取各种科学措施,使之朝着最合理,最有经济价值的方向发展并控制在某一相对稳定阶段。
舟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岷山高山峡谷区。地理坐标是:东经103°49′—104° 44′北纬33°14′—34°01′。东邻宕昌县,西接迭部县,南毗文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为2463.81km2。岷迭二山呈东西走向纵贯全境,白龙江夹流其间。本县除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外,还有农田和草场资源。
1.1地质地貌条件
全境地势沿岷山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173~4504m之间,相对高差1000~2500m。县境内山峦起伏,山高坡陡,岭峡谷深,狭窄、流急、深切,部分山段岩石裸露,具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点。山地阳坡陡峭,多为裸岩或小片草坡,山地阴坡稍缓,多为林灌密布。平均坡度为30~35°,大于26°的坡地占总面积的60%,也常有大于45°的坡面。
在本县东山干旱农业区的东山、坪定等乡镇,分布有零星山间小盆地,是旱作物农业的良好作用地。沿白龙江河谷,发育有间断小片阶地,是发展灌溉农业的理想地貌条件。
1.2土壤条件
在高山峡谷带,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和植被类型变化,土壤类型从高山到河谷分别有: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森林棕壤——森林褐色栗钙土。
耕作土壤:半山地带为大黑土,河坝区为大黄土。
草场土壤分布在暗针叶森林线以上,即棕壤上2800~3800m的阳坡,土壤母质除栗钙土为黄土母外,其余均为古老地层岩石,如石灰岩、沙岩、硅酸板岩、千枚岩的风化、残积或坡积物。
2.1林缘草原草场类
该类草场种的饱和度一般在15种左右,草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及拱坝河沿岸,海拔在1200~2000m之间。植物主要以旱生、旱中生禾草和灌木为主,同时也混生有中生及砾石生植物,有多年生丛生禾草本氏针茅,隐子草、画眉草,有根茎禾草油芒,大油芒、狗牙根,另外还有白茅、早熟禾、芸香草、落芒草等。此类草场占总草场面积的25.7%。
针茅、隐子草在无法开垦成农田的坡地、河谷滩地,弃耕地黄土母质的干旱坡地或砾石化较轻的坡地地段为优势。耘和灌丛组成不同类型。在砾石化较重地段,则成次优势种或伴生种,和芸草香,狗牙根,油芒组成群落。
芫花、小蘖、锦鸡儿以及蒿,亚菊、刺旋花等灌木、半灌木,根深、萌生力强、耐牧。在不同地段常与其它草本植物共同组成不同的草场类型。
其他草本植物还有苜蓿、阿尔太紫苑、火绒草、柴胡,地梅、茵果介,木贼麻黄,卷柏、天门冬及短柄草、牛虱草、画眉草等。在草场植被种类组成中,早熟禾、莎草占28%,豆草占7%,杂草占38%,灌丛占27%,平均亩产鲜草158.05kg,每个羊需此类草场18.5亩。
2.2草旬草场类
该类草场主要分布在草原场上限山地阳坡,海拔2000~3800m,随坡向变化,常与森林、灌丛镶嵌分布。因为相对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相应降低,蒸发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土壤含水量增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该类草场占总草场面积的39.5%。
该类草场主要以中生牧草为优势,短柄草多是分布在坡积、残积砾石、黄土坡正阳坡和亚优势种密生苔草组成草场型。随着坡向坡度的变化也常和羊茅、野青茅、珠芽廖及鹅冠草、苔草等组成不同群落。
在岩石露头的砾石坡亦有伏地枸子。锦鸡儿灌丛生长。半阴坡或水分条件较好的缓坡,也有华扁穗草为优势和马先蒿、灯心草等组成的小群落,在低洼平缓盐化程度较强小斑块地,亦出现以芨芨草,马蔺为优势组成的小群落。
该类草场植物种类成分较为丰富,一般20种/m2左右。在种类组成中,禾莎草占26.4%,杂草类占54.2%,豆草占7.6%,灌丛占12.6%,草坡总盖度75%~90%之间,草层高度20~30cm。亩产鲜草277.8kg,每个羊单位需此类草场10.5亩。
2.3灌丛草甸类
该草场主要分布于2500~3800m的山地半阴坡,及半阳坡平缓山水分条件良好地段,其分布区水润多雨露,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气温低蒸发量小,土种为亚高山甸土,含水量高有机质丰富,该类草场占总草场面积的34.8%。
草场牧草主要以莎草和其他杂类草以及灌木为主,主要有早熟禾类、苔草类、莎草类及其他杂类草如:珠芽廖草、玉梅、升麻、败酱草、蕨菜、马先蒿、唐松草、草莓、香青、地榆、芷大戟、蒲公英等。
中生灌木金露梅、绣线菊、小薛、沙棘、锦鸡儿等,主要分布在平缓半阳坡潮湿之处,一般生长低矮,覆盖度较小,约在15%左右,而柳树、蔷薇、沙棘忍冬、枸子等灌木,多在林木边缘把阴坡。生长繁茂高大,覆盖度一般40%~60%,是森林砍伐后自然恢复的一个热演替阶段(应为林缘短期利用的草场,这里依外貌并入灌丛草甸类。)
该草场总覆盖度75%~90%,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种的饱和度一般在30种左右,草层高度10~20cm左右,亩产鲜草220.1kg,每个羊单位需此类草场13.3亩。
草场植被是草场资源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舟曲县位于高山峡谷区,白龙江纵横东西走向的岷、迭二山之间,形成两山夹一江的地貌特点,西北高而东南低的这种地势即可是东南温暖季风沿河谷推进,又可以阻挡西北寒潮的侵袭,在西部又有羊布梁阻挡,在自然地理上形成一个半封闭单元。由于地形、土种、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天然草场在其分布上具有以下特点:
3.1垂直分布明显
由于本县处于高山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草场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在海拔2000m以的低山河川地带为其灌木、半灌木的针茅草原,在2000m以上3800m以下是短柄草、密生苔草等中生牧草组成的草甸草场以及有中生灌木金露梅、绣线菊等参与的灌丛草甸草场。3800m以上的多为裸岩和流石坡。
3.2灌丛草场面积大
本县除林线以上的灌丛草甸外,在河谷地带的灌丛草原,多为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由于生物人类活动频繁,影响强烈,原森林植被重新恢复困难,形成了灌木与草本植物共存的的干扰型,停留在灌丛草原阶段,分布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5.7%,在山地中上部针阔叶林混交林或针叶林破坏后亦可形成此生灌丛草甸植被,占草场可利用面积极的35.9%,灌丛草场植被面积可达34.5万亩,草场中灌丛的分布不仅影响草场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对放牧与采草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灌丛根系发达,对水土保持、涵养水作用较草原和草甸优越。
3.3牧草种类丰富
在天然牧场上牧草的种类成分是构成草场的基本要素。单位面积上牧草种类的多少,标志着牧场水热条件的优劣和牧草资源的丰富程度,尤其是优良牧草的多少及其在草群所占的比重,是衡量草场优劣的主要依据。豆科牧草早各类型草战场中均有分布,在灌丛草原类型中占8.2%,个别地段甚至达到12.2%,在草甸类型草场中占7.6%,在灌丛草场草甸中占2.2%。豆科牧草的参与不仅能促进禾草生长,提高产量,充分利用空间,而营养成分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