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宁,李金田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文献研究论著◆
“肺肾相关”理论探讨及现代研究进展
张朝宁,李金田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肺肾相关;呼吸运动;水液代谢;阴阳互资
“肺肾相关”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曰:“肾上连肺”。《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示肺肾两脏经脉相连,经气互通。为全面认识肺肾关系,本文从呼吸运动、津液代谢、阴阳互资三个方面探讨“肺肾相关”理论,并对其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不断地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司呼吸,包括呼气运动和吸气运动,呼气依赖肺气宣发,吸气依赖肺气肃降,但要维持吸气的深度,还须依赖肾气的摄纳。从人体脏腑气机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上者,以下降为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和,肺居上焦,其气清肃,下降于肾,肾居下焦,其气升腾,上济于肺,摄纳、潜藏肺所肃降之气,肺肾两脏,气机和调,升降相因,呼吸乃作也。故而《类证治裁·喘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医学入门》曰:“肾纳气收血化精,为封藏之本”。《医宗必读》则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本,呼吸之本”。
病理上肺肾互相影响,肾气亏虚,摄纳无权,不能潜藏肺所吸入的清气;外邪犯肺,肺失肃降,久伤肾气,肾不纳气,都可导致呼吸表浅、气短喘促、呼多吸少等表现,赵献可《医贯》认为:“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气不归元也”,《临证指南医案·喘》指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亦云:“肺虚则少气而喘,若久病仍迁延不愈,由肺及肾,则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根本不固,皆使气失摄纳,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发喘”。《医悟·卷五》曰:“外感之喘出于肺,内伤之喘出肾,喘之始出纳不利,病责之在肺,喘既久,升降不调,病遂及肾。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者也”。临床治疗肺胀、喘证等肺系疾病时,肺肾同治,疗效显著。
《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津液的代谢和输布。肺气宣发,向上向外布散津液,肺气肃降,向下输送津液至肾,并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膀胱。《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水是指肾主司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各个环节,肾气及肾阴肾阳对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各个脏腑之气及其阴阳都有资助、调控作用,故而肺主行水的机能也依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调节。肺肾两脏协同维持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
病理上,肺肾机能失调,水液输布、排泄障碍,聚水而成内湿之邪,可致水肿等疾病的发生,如《素问·水热穴论》论水肿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云:“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临床对水液代谢障碍出现的水肿、痰饮等病证,在上宣肺利水,提壶揭盖,即《内经》“开鬼门”之法,《医学源流论》所说“开上源以利下流”,在下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填补肾气,肺肾同治,以求水道通调。
肺在五行属金,肾在五行属水,金生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生皮毛,皮毛生肾”,何梦瑶《医碥·五脏生克说》曰:“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杂证会心录》谓:“肾与肺,属子母之脏,呼吸相应,金水相生。……肺属太阴……金体本燥,通肾气而子母相生”。肺金为肾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盈,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充足,资助肺阳,推动津液输布。
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亦可犯母,如《类经·卷十四》云:“肺病连肾,以气陷下部而母病及子也”。肺阴不足或肾阴亏虚既可互为因果,又可同时出现,终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正如雷丰《时病论·卷之四》曰:“金能生水,水能润金”,《医医偶录》所曰:“肺气之衰旺,全恃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炼金,则长保清宁之体”。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说:“命门,先天之火也,肺得命门而治节,无不借助命门之火而温养之”,肾阳虚衰,无力温助肺阳,肺阳亦虚,宣发无力,津液不能四布,停聚肺中为痰为饮,壅塞气道,如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所指:“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行,气也,贮于肺”。老年久病咳喘病证,常为肺肾阳虚,临床治疗咳喘、痰饮病证时,多温补肺肾之阳,肺肾同治,以期饮化喘平,即所谓的“母能令子壮,子能令母实”。
近年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肺肾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及其内涵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王哲[1]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肾相关的物质基础之一可能是肺、肾组织某些AQPs的反向表达。王德山等[2]的实验通过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研究“肺肾相关”理论,发现肺组织通过调节ALD、ANP的释放而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ENaC和rBSCl的表达,影响对水盐的重吸收,这可能是肺“通调水道”功能的内涵之一。赵敏[3]的实验从肾阳虚的角度推测AngⅡ、AT1R可能是影响肺朝百脉的物质基础之一,AQP3、AQP4是影响肺主通调水道的物质基础之一,TLR4、TRAF-6是影响肺主卫外的物质基础之一,提示肺肾相关有其物质基础。王淑玲等[4]的实验结果显示,肺脏受损之后会影响肾脏生殖内分泌系统,提示肺肾两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孙瑛等[5]研究发现,衰老大鼠静注脂多糖后导致肺损伤,随着肺损伤的发展,进而影响肾功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王淑玲[6]通过观察雄激素受体在健康雄性大鼠气管、支气管和肺中的表达,发现肾脏可以通过雄激素及其受体对肺进行调节,推测雄激素及其受体可能是“肺肾相关”的物质基础。丛培玮等[7]通过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中AQP1表达的变化,结果提示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之一可能与影响肺、肾组织AQP1表达有关。李志平等[8]观察尿毒症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肺肾之间有着重要的生理、病理联系这一观点,并认为中医学和西医学在肺肾关系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肺肾相关”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之“五脏一体观”的内容之一,“肺肾”不只是两个单独的脏器,它们是指肺系统和肾系统,肺肾分别是这两大系统的核心。中医学“肺肾相关”理论是从肺系统和肾系统来阐述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具体体现在呼吸运动、水液代谢、阴阳互资方面。“肺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研究也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其物质基础及内涵。借助“肺肾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可以提高中医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肺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可以促进中医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1]王哲.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肺、肾组织AQPs表达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2]王德山,王哲,单德红,等.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肾组织钠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39-41.
[3]赵敏.肾阳虚对肺主气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4]王淑玲,宗全和.中西医结合探讨“肺肾相关”[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4):221-223.
[5]孙瑛,孙仁宇,杜烨玮,等.银杏叶提取物对人工衰老大鼠肺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7 (9):239-241.
[6]王淑玲.“肺肾相关”的物质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9-10.
[7]丛培玮,尚冰.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水液代谢相关性的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57-359.
[8]李志平,谢灿茂.从尿毒症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看中医肾与肺的关系[J].中医杂志,1999,40(9):560-561.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41.6
A
0256-7415(2016)01-0200-02
10.13457/j.cnki.jncm.2016.01.091
2015-05-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60695)
张朝宁(1980-),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西北地区常见病的研究。
李金田,E-mail:17546488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