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探讨

2016-02-22 05:59刘景兰杨振彬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刘景兰,杨振彬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探讨

刘景兰,杨振彬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我国各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上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状况,我国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避免部分毕业生陷入盲目就业的尴尬局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讨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西方国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引起了我国各大企业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与接受。所谓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在学术界人们也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被普遍应用在在校大学生身上。而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给出的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它又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和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到未来的求职就业甚至是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大的意义。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资源,其合理就业既关系到个人前途问题,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的问题。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开展的系统而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以及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对大学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进而实现学生个人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最优发展;其次,让学生提前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定位,从而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完美匹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再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满足我国企业多样性人力资源的需求,实现劳动力的供需平衡,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做贡献;最后,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又能有效避免毕业生因盲目就业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就业机制不平衡的状况。

2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许多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直接和间接投资的力度还不到位,教育资源划分还不明确,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还没有落实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学校对于就业指导的物质保障严重缺乏,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投入均无法满足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一结果又直接作用在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水平无法持续上升方面,限制了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水平。

2.2科学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制不健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既需要招生就业处这样的职能部门来组织领导,规划方案,也需要各部门、各学院的有机配合,更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在我国的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这两者是分开的、不相联系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被单纯的划分到了学校的招生就业处。由于招生就业处直接面向招生和就业两大职能,且该部门没有专业化的教资资源,这就导致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断层与“不对口”,从根本上影响了职业生涯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偏重于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而较少能够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规划,这种短期培训式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学生潜能的开发。

2.3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比较单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起发展,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逐步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都是作为辅修课程进行教授学生的。学生甚至没有专业课本,课堂纪律松散,学生逃课及上课“开小差”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课下也不准备课件,课堂上也不进行板书,只是以随意的群组谈话的形式“东拉西扯”着结束每次的课程,期末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考试,只随意交上一篇论文就可以了。有的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设成讲座的形式,但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引起广大学生重视,从而收效甚微。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学生实践和体验的环节,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职业定位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这对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存在严重的影响。

2.4大学生职业生涯自主规划能力薄弱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我国引入时间相对较晚,其理论及应用目前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人们对其接受和理解能力还存在缺陷,作为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辅修课程,加上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对应的专业师资人员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弱。另一方面,受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数量与教育资源的供需关系发生冲突,造成大学生实践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加之当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成长环境优越,受家庭过于溺爱保护等因素,导致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的磨练;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目标设定不明确,甚至有同时出现多个目标的情况,而各个目标路径的结果偏差比较大,容易出现在准备时耗费精力、选择时犹豫不决的情况,进而不能果断作出对自己最有利处的决定等。学生不能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不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适用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大学生评估自身价值、职业定位及做长远合理的目标规划的准确性,其职业价值观的选择也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

3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合理建议

3.1政府方面

3.1.1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是推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发挥效用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部应当根据相关的文件与政策,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进行把握,过程进行督导,质量进行评估,促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3.1.2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管控作用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包分配”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毕业生,企业与个人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因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建设是否完善,人力资源需求安排是否合理,成为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合理就业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调控作用,加快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加强市场服务职能,切实为毕业生提供匹配优质的就业服务。

3.2学校方面

3.2.1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快调整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面对大数据和经济信息政治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高等院校学校要经常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规格、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因素,再结合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优势学科群。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统一。

3.2.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建设,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学校应当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构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实到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处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指导。学校应根据处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特点,对症下药,开展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

3.2.3要组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指导队伍。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专门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领路人”队伍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当务之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老师应当由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开展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专项调查、了解经济市场及就业形式的老师组成,能够引导学生的自我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意识。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另外,聘请用人单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员定期来学校进行讲座或为本校就业指导专员,为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只有这样,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系统专业的职业教育以及生涯辅导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大学生个人

3.3.1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归根到底,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自己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与老师进行互动外,还要经常关注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最新动态,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对自己有用职业信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个人能力、性格等特征,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并为之奋斗。

3.3.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式,若想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还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竞争力。学生在按照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按部就班前进的同时,还必须要进行理论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夯实理论基础。另外,学生还应当注意学习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职业技能,以便于提高整体竞争力。

3.3.3积极投入实践活动,检验自身在职业定位中的综合竞争力。

任何理论的学习最后都要归于实践的检验应用中。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并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以便于日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实践上一方面要努力锻炼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正式员工进行交流沟通,丰富自己的职业经验并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人脉基础。但要注意不要盲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从事相关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江素芳,卓玉国,郝东.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和对策[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84-87.

[2]隆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会心理科学,2005,Z1:217-219.

[3]田新山.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90-93.

[4]杨芳.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03:58-61.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49-51.

[6]李迎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138-139.

[7]孙昊哲.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8]郭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37-40.

作者简介:刘景兰(1988.06-),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45-02

杨振彬(1991.09-),男,侗族,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变迁。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