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辽宁省凌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凌海 121200)
一起绵羊肠毒血症的诊疗报告
马莉
(辽宁省凌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凌海 121200)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发病以绵羊多见,山羊少见。2015年,我地区某养羊场发生此病,共死亡45只羊,损失惨重,现报告如下。
此次羊肠毒血症发生在2015年7月,基本都是羔羊发病,成年公母羊都未发病。该养羊场的羔羊以放牧为辅,舍饲为主。每天放牧4~6h,草场牧草比较鲜嫩。羔羊出生后一周开食,精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8%,粗饲料为玉米秸草粉,精粗比例为4:1,每天补饲4次精料,以羔羊在0.5h内吃完不剩为准。另外每日补饲整株苜蓿草适量。羔羊在20~25日龄时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苗。发病的羔羊一般都在2月龄以上,并且体况良好。发病突然,迅速死亡,临死前四肢呈划水样动作,眼球转动,角膜反射消失,体温不高,倒地不起。病羊全身颤抖、磨牙,头颈后仰,口鼻流沫。个别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粪。发病率6%,死亡率100%。
体重、营养状况都在中等以上。真胃里有未消化的饲料,十二指肠、回肠充血、出血,严重的整个肠断肠壁呈血红色,有的有溃疡。肺脏出血、水肿。肾脏表面充血,并软化如泥。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3.1染色镜检采集小肠内容物、肾脏及淋巴结等染色镜检,视野内可发现大量的梭状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3.2细菌培养取病死羊肝、脾、肾、肺、小肠粘膜,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板,37℃厌氧培养24h,细菌生长为灰色,中央隆起的圆形菌落。挑起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梭状大杆菌,有的菌体有荚膜。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肠毒血症。
4.1迅速隔离病羊,将羊圈内垫料全部清除,对羊只及周围场地道路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加强圈舍内的通风、透光。
4.2对未发病的羊只进行紧急接种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苗。
4.3采取对症治疗。应用较大剂量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同时进行强心、镇静等辅助治疗。由于该病病程短促,所以治疗效果不明显。
4.4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精料中粗蛋白含量降到16%,每日定量补饲精料,粗精比例调整为3.5:1,精料中添加土霉素粉。
5.1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在春末夏初、秋季牧草结籽的多雨季节,当羔羊采食大量青嫩牧草和补饲的高蛋白、高能量饲料时,与羔羊的胃肠消化能力产生矛盾,致使羊的胃肠机能与内部理化环境发生改变。肠内梭菌类大量繁殖、肠道感染、粘膜破坏致使全身对毒素的吸收增加而发病。
5.22月龄的肉用羔羊,正处于生长旺盛和采食旺盛的时期,但是羔羊的胃肠机能发育不完善,因而容易发病。
5.3虽然在一月龄时进行了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苗免疫,但是羔羊还不能有效的产生免疫应答。因而,对早期断奶的羔羊在第一次免疫3周后时进行第二次免疫,才能对羔羊产生理想的保护作用。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