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关才
(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罗平 655802)
牲畜口蹄疫灭活苗强免应激的防治
徐关才
(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罗平 655802)
强制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控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免疫过程中,由于受疫苗质量、免疫时机、操作方法、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极少部份牲畜免疫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一方面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造成养殖户的误解,不愿再给牲畜免疫;另一方面造成基层动物防疫员和养殖户的关系紧张,加之国家对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牲畜的补偿偏低,给强制免疫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障,增加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难度,一定程度影响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强制免疫应激反应的发生,保证在发生免疫应激反应时得到及时处理,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近年来在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牲畜口蹄疫灭活疫苗强制免疫应激反应的防治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鲁布革乡2013~2015年共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猪111750头,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I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牛8217头,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羊56811只;发生免疫应激反应猪88头、牛19头、羊33只,反应死亡猪7头、牛0头、羊14只,猪、牛、羊免疫反应率分别为0.079%、0.231%和0.058%,反应死亡率分别为0.006%、0%和0.025%。反应死亡的牲畜多为低龄育肥畜(猪:3~6月龄6头占86%,6月龄以上1头占14%;羊:0.5~1岁9只占64%,1~3岁5只占36%)。与罗平县2013~2015年牲畜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应激反应情况相比(猪、牛、羊免疫反应率分别为0.254%、0.544%、0.355%,反应死亡率分别为0.026%、0.012%、0.039%),鲁布革乡近三年牲畜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应激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相对较低。
一般反应轻者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一般不需要处理或稍微对症治疗,几天后可恢复正常。严重反应者在注射疫苗后几分钟到2h左右出现食欲废绝,站立不稳,呼吸加快,粪尿失禁,皮肤发红,可视粘膜充血、水肿或出现荨麻疹,肌肉震颤,卧地不起等,需要紧急救治,个别牲畜治疗无效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最严重者在注射疫苗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抽搐,倒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鼻腔出血,昏迷休克,窒息而死,来不及治疗。通过解剖部分反应死亡牲畜可见肺水肿、气肿,咽喉部和气管水肿,支气管周围充血、黏膜下水肿,管腔分泌物增多等。
发生免疫应激反应的原因非常复杂,总体来说,与疫苗质量、使用方法和被免疫牲畜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3.1疫苗因素牲畜口蹄疫灭活疫苗作为一种异源蛋白,对于过敏体质牲畜接种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应激反应,加之灭活疫苗的佐剂质量也可引起免疫应激反应。
3.2使用因素接种时注射部位、剂量、针头粗细、牲畜保定、消毒、疫苗接种时是否恢复至一定温度及禁止免疫牲畜等环节把握不准等,均可增大免疫应激反应率。
3.3牲畜因素牲畜存在个体差异,少量牲畜对某种生物制品极易过敏。某些牲畜由于健康、精神因素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常可导致免疫应激反应。
3.4其它因素牲畜处于恶劣环境、饲养条件差、饲养管理突变等也可引起免疫应激反应。
根据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情况,及时采取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等综合救治措施。
4.1严重反应的救治尽快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猪、羊0.2~1mL,牛2~5mL),视病情缓解程度,10~20min后再加注1次(猪、羊0.2mL,牛2mL)。或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猪、羊50~100mg,牛250~500mg)。或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猪、羊4~12mg,牛5~20mg)。对已休克的牲畜,还应迅速针刺耳尖、尾根等部位,放血少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猪、羊100~500 mL,牛500~2500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猪、羊2~4mg,牛8~12mg)。待牲畜苏醒后,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猪、羊200~1000mL,牛1000~5000mL)+10%VC注射液(猪、羊2~5mL,牛20~40mL)+5%维生素B6注射液(猪、羊10~20mL,牛60~100mL),再静滴5%碳酸氢钠注射液(猪、羊40~120mL,牛300~600mL)。
4.2一般反应的救治如体温升高,肌注安乃近注射液(猪1~3g,羊1~2g,牛3~10g)。如局部肿胀严重,用鱼石脂软膏涂敷。若感染化脓者,及时施行外科手术,术部彻底消毒,低位切开脓肿,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反复冲洗脓腔,放置引流,局部皮肤撒布碘仿磺胺粉,并肌注抗生素如青霉素。
4.3反应死亡的处置对免疫应激反应死亡的牲畜,争取做尸体解剖,弄清病因和死因,及时化解养殖户矛盾,如实登记上报死亡鉴定档案备查。
5.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免疫前后3d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等以降低应激反应。保持畜舍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免疫前后避免牲畜受到高温、寒冷、惊吓、拥挤、转群、去势、剪齿、断尾、缺水、换料、断奶、饥饿、饱食、运输等应激影响。
5.2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应在2℃~8℃下冷藏保存(疫苗瓶口向上放置),严防冻结;应冷藏运输或尽快运往使用地点,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射和接触高温;入库应做好记录,使用时按序“先入先用”。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要明确装置、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如发现过期、无批号、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有沉淀、有异物、发霉、发臭、变质或瓶塞松动、封口不严、瓶身破裂、无标签、标签不清楚、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等现象的疫苗均不能使用。在进行免疫时,疫苗冷藏包应备足冷源或冰块,以保证疫苗质量。
5.3做好免疫准备免疫前,必须对防疫员予以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备好注射器、针头、镊子、药棉、消毒剂、抗应激药物(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注射器和针头应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清水煮沸消毒20min以上(不可用化学方法消毒),晾干装入盒内备用并保持洁净。免疫最好选择较为舒适的天气和时间进行,如炎热季节应选择早晨或傍晚,寒冷季节应选择在中午进行接种。气候突变、温差太大、狂风暴雨、气温过高时应暂缓免疫。免疫前,必须充分了解牲畜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等,并对牲畜进行体态检查,凡精神、食欲、体温等异常以及患病、残疾、幼小、老龄、瘦弱、肥胖、怀孕的牲畜不宜免疫或暂缓免疫。曾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可参与免疫工作。
5.4正确使用疫苗疫苗在使用前,应恢复至常温并充分摇匀。疫苗瓶开启后,应在2~4h用完,剩余的疫苗不可再用。必须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实施免疫,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禁止在疫苗中混入药物,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吸出的疫苗不可再回注于瓶内。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远离热源并避免日光直射。首次使用新类型、新厂家、新批号疫苗的地区,应选择一定数量(约50头)的牲畜进行小范围试用观察,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扩大接种面。
5.5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准确控制接种剂量,选准注射部位并用75%酒精或5%碘酊棉球严格消毒。选用合适的针头(2~4周龄猪使用2.5cm长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0cm长18号针头;牛使用4.0cm长18号针头或20号针头;山绵羊使用4.0cm长16号针头),针头逐头(只)更换。疫苗宜深部肌肉注射,进针方向要垂直皮肤,进针应达到适当的深度,不可注入皮下或脂肪。接种时,牲畜应处于休息并保持安静状态,保定和注射动作应轻柔,严禁打飞针。
5.6及时报告处理注射疫苗后,防疫员要认真填写免疫档案,登记清楚地址、日期、畜主、畜种、年龄、性别、免疫头数和未免疫头数等,注明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注射剂量等,以备查看。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要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对发生严重反应的牲畜进行及时救治。防疫员应交待养殖户要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和注意观察,发现严重反应时要及时报告以便迅速处理。养殖户要就地观察牲畜的反应情况,观察30min后没有出现反应症状再离开,如果发现牲畜出现反应,要迅速报告防疫员,防疫员接到报告后,属一般反应的应及时指导畜主自行处理,属严重反应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同时逐级上报反应情况。如果出现反应较多,应暂缓免疫或改用其他厂家或批号的疫苗。
6.1注射口蹄疫疫苗引起牲畜的免疫应激反应,给畜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定程度影响了口蹄疫强制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政府及财政、兽医等有关部门应建立免疫应激反应鉴定与救助机制,及时给予养殖户补偿,补偿金额应与市场价值相当。
6.2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反应虽然与牲畜的个体差异、年龄、饲养管理状况和注射疫苗时的气候条件等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疫苗的质量问题,希望生产厂家能够尽快研制出更安全有效的疫苗。
6.3疫苗应激免疫反应在所难免,防疫员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让养殖户正确认识免疫应激反应的个别存在,防止畜主抵触免疫。免疫时,应向畜主讲清免疫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和报告渠道,正确区分和处置免疫应激反应,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6.4畜主的耐心仔细观察和及时发现报告以及防疫员的及时抢救治疗,对有效降低牲畜的免疫应激反应死亡率至关重要,应激反应牲畜只要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多数能够康复。
6.5要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以及免疫操作、免疫反应处置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防疫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免疫应激反应。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24
徐关才(1979~),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兽医指导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