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静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北京 100024)
谈传统影院与弹幕的互动体验
郝文静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北京 100024)
摘 要:2015年,国产电影发展迅猛,收入高达271.36亿,占总票房的61.58%,令人欣喜的数据昭示着传统影院的活力。另外,弹幕从二次元空间拓展至大众视野,不仅在各大视频网站运用的风生水起,而且也向传统媒体拓展。传统影院与弹幕的结合始发于2014年,这种与众不同的放映方式自诞生之初就争议不断。本文对传统影院与弹幕的融合基础、弹幕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体验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分析,以期对传统影院中的弹幕电影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影院;弹幕电影;互动
2014年7月31日,国产动画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首次践行弹幕电影,在杭州传奇奢华影城5号厅展映,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弹幕电影”放映。8月4日晚,乐视影业联合雪人电影在北京耀莱国际影城首次开启了《小时代》弹幕专场;8月7日,路阳导演的武侠电影《绣春刀》在北京双井UME影城举办了一场弹幕场,吸引了上百观众踊跃报名购票。之后,弹幕电影的势头下降,但是在2015年,弹幕的势头再一次发力。国产动画《大圣归来》与“哔哩哔哩”网站的合作意味着弹幕电影的未来令人瞩目。
技术的进步促进弹幕和电影的结合。当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影获得新的存在形态,数字电影打开了电影发展的另一条康庄大道,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之间的技术鸿沟不断缩小,而受众对互联网体验的追求更是与日俱增,媒介与互联网之间越来越寻求一种兼容状态,在此背景之下,影院电影的融资发行、内容形态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渠道,更多的向互联网渠道进行延伸。“弹幕”一词源自军事领域,原指进攻时密集的炮弹“射速高、火力密集,一旦发射便如同在火力控制区内编织了一层致命的弹幕”[1]。之后“弹幕”以形象的意指进入视频领域,以形容在屏幕中快速闪过的字幕。随着弹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影院电影开始尝试在以往的放映方式上加入弹幕,使观众获得一种不同以往的社交观影放映,满足观众身处互联网之中而被拓展的娱乐和社交需求。弹幕的加入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一种范例,最为重要的是其不同于以往3D、IMAX等新技术对电影视听作出革新,而是开辟一种新的观影潮流,并以自己独特的互联网气质和自带的社交属性来改变和增强院线电影的社交功能与娱乐精神,相对于以往的“新技术”,弹幕更能体现出一种互联网思维,而能使平台顺利搭建则只有技术上的支持。
1.技术基础之上搭建平台
而后弹幕进入游戏领域,又因为弹幕进入到视频领域更多的是来源于技术的支持才能搭建平台,平台的发展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平衡电影本身以及弹幕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影院采用弹幕的技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为代表保证视听质量的墙壁弹幕,即电影在放映中,影院采用看手机短信平台接收评论内容经后台工作人员的筛选将评论投放在影厅两侧的墙上;一种则是完全将弹幕和电影放在“同一块屏幕上”,向网络视频网站弹幕功能靠拢。《小时代3》在电影院的弹幕场就是在局域网环境下,通过为观众提供指定wifi的条件,在网页的基础上输入特定的链接地址,进入弹幕系统界面,并可以此界面上设置昵称、选择字体,然后点击发送,在后台,放映机只要连接好现场服务器的端口并输出画面即可。整个过程的衔接主要依靠网络技术和程序设计来完成。无论是前者“墙壁弹幕”还是后者“屏幕弹幕”,都依赖于技术的交叉融合使得弹幕和电影获得同一的播出平台,并突破成为一种新观影模式,而这种观影模式将更加凸显电影的社交功能,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即观众在观影时利用弹幕达到一种即时社交的用户体验,也使得有第七艺术之称的电影凸显互动元素。
2.在社交中凸显娱乐功能
影院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一方面又满足了观众的社交需求。影院观影本身即带有社交的色彩,而弹幕的加入使得观众在现场获得更强的社交体验,充分体现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互动性”。《小时代3》弹幕观影活动的主办方、雪人电影创始人汪俊表示,弹幕观影模式非常符合现在互联网用户的社交需求。此外,观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得话语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即时发布在大荧幕之上,打破人与电影的“第四堵墙”的隔阂。“前方高能”、“男主好帅”等字眼出现在荧幕之时,观众的热情极高,参与度也更为突出,现场笑声不断,弹幕把电影曾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化出来,使得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同一放映厅的陌生人的“心声”,但是又有一定的匿名性去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隐私”。
3.多屏互动
弹幕进入影院,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方式,一方面又拓展了影院中“屏”的数量。观众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端,以弹幕的形式将自己的意见反馈到电影银屏中,在黑暗的放映厅里产生一种“大屏对小屏、屏屏互动”的现象,打破了以往电影银屏在影院的“独角戏”。多屏互动现象的产生也正是说明传统电影放映行业将眼光放在了被移动互联网围绕的受众身上,将传统放映方式融入互联网思维,挖掘任何放映形式的可能。
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播将对人的影响,将通过人的心理和行为完成反馈。在弹幕电影中,观众对电影的反馈直接利用手中的手机以弹幕的形式将信息的反馈过程从个人体验扩展到观众之间甚至是观众与电影制作者之间,使得观众与电影本身、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制作方之间形成一种集体围观式的社交观影体验。观众在半开放性的影院聚焦于电影,通过弹幕获得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满足内心渴望交流的情感需求,并在此情境中达成互动仪式链[2],获得感情上的共鸣以及群体团结的身份认同感。在此互动的过程中,根据观众行为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互动行为大致分为三类。
其一带有主体意识的表达自我的行为。在影院观影时常常出现“飘过”字样,出现这种行为的观众往往是以显示自己的主体意识而向他人作出互动行为,在荧幕上刷存在感。观众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终端以某种自己喜好的字体设置将自己的评论投放到电影银幕中,即时呈现自己的评论。“用户在影片滚动的弹幕中获得形式上的快感——只要看到自己的弹幕能够在屏幕中出现,无论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带来实际的利益或起到劝服的作用,用户都能获得满足”。
其二是对电影本体进行的观影互动。该类型互动往往是在电影文本的基础上对电影的桥段、镜头呈现方式、内容深度甚至角色的表演和导演的调度上作出的即时评论,使得观众之间、甚至是观众与导演之间获得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让交流者获得一种身份认同感以及共鸣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获得对该电影的归属感。
其三是带有明显社交目的的社交互动。观众将自己的评论投放到银幕之上,那么这名观众周围的同坐在一个放映室的“观众们”都会看到评论,这时电影的银幕其实变成了观众之间甚至是观众与制作方之间的聊天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公开的也是透明的。在此观影的过程之中,观众之间展开了以电影为基础的“视频社交”,荧幕上出现“空调太冷”、“散场聚餐”等带有明显社交意味的字样,从而展开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影院人员之间的社交互动。
1.营销策略,增加票房
电影出品方往往将拥有新的观影体验的弹幕电影作为一种营销策略,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弹幕在2014年涉足到电影院,以一种“另类的”不同于以往IMAX、3D技术追求视听享受的关注点渗透到院线电影之中,使得以往“一方出声”的电影院迎来热烈的多方的无声的讨论。国产动画片《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的受众群多为90后,该群体不仅仅个性鲜明而且自我意识强烈,最重要的是这个群体正是当下消费者的主力。尤其是《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在网站上播出时已经采用弹幕的形式,推出剧场版目的正是为了吸引弹幕迷和动漫迷两部分的受众群体,以此获得更高的票房。之后国产电影《小时代3》《绣春刀》相继对弹幕电影的试水。《小时代3》官方微博在发出将开出弹幕电影专场的信息后,100张限量供应的门票在两小时内售罄。策划《小时代3》的乐视影业未来创新事业部的封辰玮表示,现阶段一部电影的“弹幕场”主要作为宣传营销的焦点。这种饥饿营销的营销策略值得以后弹幕电影借鉴。
2.二次消费,延长电影的票房生命
从已放映的弹幕电影来看,无论是《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还是《小时代3》都可以称作是现象级的粉丝电影。《小时代》这一系列电影自不必细说,强大的粉丝基础使得该系列即使受到各方非议仍是获得前所未有的票房成绩。《小时代3》于2014年7月17日零点开画,首映场狂拦750万元票房,首映日票房成绩即1.1亿。8月16日,《小时代3》在北京五道口嘉年华影城又推出弹幕专场,300个席位座无虚席。在影片近下映之时推出弹幕专场,以弹幕为亮点再一次获得观众的注意力,使得票房生命又得以延长。《小时代3》对弹幕电影的试水,为未来电影的票房生命作出前车之鉴。除了粉丝电影,其他受观众热爱的电影都可以在“档期”之外推出弹幕专场,吸引粉丝来观看。而此时的弹幕电影如同电影的“粉丝交流会”,各位“粉丝”之间可以对电影进行交流和探讨。另外,弹幕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在电影中使用弹幕,也将会如同3D、IMAX一样成为影院的标准配置。企鹅智库调查:从腾讯科技就弹幕进行的一项万人调查发现,即使在90后的观众群中,这并不是主流的观影方式,但就95前后的观众样本数据对比,对弹幕持中立甚至喜欢态度的人数,已经有明显上升,与之相应的是负面态度人数正在减少。随着受众群体逐渐由90后至00后过渡,电影使用弹幕更将会习以为常。
弹幕以其独特的互联网气质征服众多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地铁里的户外媒体都开始利用弹幕的社交功能和互动属性来拓展自己的功能。对于电影来说,既不能忽视当前人们的移动互联网生活,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内容属性的设定急于求成。弹幕电影的未来发展或许更应该从电影自身特点,以内容为定位,挖掘受众需求,清楚发展方向或许更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范伟,马志杰.编织弹幕——MK193-3自动榴弹发射器[J].兵器知识,2002(6).
[2] 诸葛达维.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J].东南传播,2015(2).
[3] 彭婷.重要间离形式与主体性——弹幕电影的观影模式分析[J].当代电影,2014(4).
[责任编辑:思涵]
作者简介:郝文静,女,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