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淑士国

2016-02-22 12:10李汝珍庄宏安章伯奇
连环画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驸马店小二学生

李汝珍 庄宏安 章伯奇

1 第二天,船到白民国。林之洋带了许多绸缎、海菜上岸去卖。唐敖闲着无事,也约了多九公同行。这里的土都是白的,远远望见几座山岭,也是白矾之色。

2 他们穿过开着白花的田野,进到城里。城中房舍都是高墙粉壁。街上行人,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人人面色白如玉,美貌异常。

3 城里非常繁华,有各种店铺,绫罗绸缎堆积如山,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所不备,无一不精。

4 多九公见林之洋带着几名水手从绸缎庄出来,迎上前问:“林兄的货全脱手了?”林之洋满面笑着答道:“托两位的福,卖了许多货物,价钱也好,只剩下腰带、荷包之类,我要寻大户人家去卖。”

5 林之洋打发水手们先回,便随同唐敖、多九公进入前面巷子。迎面见一个高大门楼,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人,林之洋便向他说明来意,年轻人道:“我家先生正要买你们这货,快进屋吧!”

6 唐敖正要进入,见门上写着“学塾”两字,不由一惊,对多九公道:“原来此处是个学馆。”多九公见了,也吓了一跳,想起在黑齿国遭女学生羞辱之事,踌躇着不敢进屋。

7 唐敖道:“这里的人长得清秀俊美,一定是天姿聪慧,学问渊博,我们要加倍留意才好。”林之洋道:“那又何必呢?如他们为难我们,我们只推说不知,不是就混过去了!”

8 三人进入厅堂,见堂中坐着位先生,戴着玳瑁边的眼镜,另有四五名学生,一个个衣帽鲜明,美貌绝伦。堂的两侧,诗书满架,笔墨如林,正中悬块匾额,写着“学海文林”四个泥金大字。

9 唐敖和多九公见这气势,已觉自矮三分,走入厅堂,连口大气都不敢出。看见先生,也不敢冒昧行礼,只静静地侍立一旁。先生朝三人看了看,向唐敖招招手:“来,来,那位书生请走过来。”

10 唐敖听他叫自己“书生”,吓得连忙前行打躬道:“晚生不是书生,是生意人。”先生笑道:“你头戴儒巾,身穿儒服,又来自中原,为何推说不是书生,难道怕我考你不成?”

11 唐敖忙说:“晚生虽早年读过书,因经商年久,早把读的书全忘光了。”先生道:“虽如此说,大约诗赋必会做的。”唐敖一听,更觉发慌,说道:“晚生自幼从未做过诗,连诗都没读过。”

12 先生哪里肯信,取出一本《诗韵》,要给他出题。唐敖连连推却。先生道:“你明明戴着儒巾,却说不懂文墨,为何要假充斯文?莫非你想借此行骗,来此谋官?”

13 林之洋忙为唐敖解释,说他幼年虽读过书,近来确已荒废。先生这才说道:“可惜是商人,如想读书,在此住几年,我倒可给你们指点指点。不是我夸口自己学问,只要你们稍稍领略,就够你们终身受用。”

14 先生见他们不是来求学的,便叫他们退下,说等他教完学生再来看货。三人惶然退出,立在厅外。只听先生在厅内教学生朗朗读书:“切吾切,以反人之切。”

15 三人听了,不知先生教的是什么书,愈觉他学问高深。唐敖暗暗地对九公道:“今日幸而未和他谈论诗文,你听他们所读之书,我们从未听见过,可知语句古奥,内含多少深义!”

16 等了好一会儿,有个学生出厅来招呼道:“先生说要看货,请进吧!”林之洋连忙答应,提着包裹进厅,把货物一件件取出,给先生看。

17 趁先生看货时,唐敖溜到他的书案边,看他教的是什么书。案上放的原来是《孟子》,那先生竟把文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把“幼”和“及”都读错了。

18 出门时,唐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林、多两人,叹道:“今日几乎被他唬住。我原以为他学问渊博,对他恭敬异常,没想到此人并不知文,在此混充塾师,而我竟在他面前卑躬侍立,自称晚生,岂不把人羞死!”

19 林之洋道:“你自称‘晚生,不过是说比他晚生了几年,也没显得什么卑微。我当初听了,也不懂他读的意思,只以为他讲的是反切之词。今天总算没吃亏,比之黑齿国的遭遇,还算体面的了。”

20 三人说笑着回船,吕氏和婉如见他们回来,为他们准备了酒菜。三人在舱里痛饮一番,即命开船,前往别的国家。

21 那天,唐敖和林之洋站在舱楼,观看多九公指挥水手们推舵,忽见前方海面上似烟非烟,似雾非雾,有几道青气直冲云霄,烟雾中渐渐现出一座城来。

22 多九公指着前方说:“那城便是淑士国。”船只靠岸,只见岸上遍栽梅树,那座城楼也被无数株梅树围在其中。空气中荡漾着一股酸味。

23 林之洋问多九公该带什么货进城里卖。多九公道:“此国既名‘淑士,想必读书人很多,带些笔墨之类最好。”林之洋点头称是,便准备了笔墨纸砚,打入包裹,和唐敖、九公一同进城。

24 穿过密密的梅林,三人来到城下,只见墙上刻着一副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多九公道:“传说淑士国国王是颛顼的后代,这里人人举止儒雅,又好读书。”

25 来到城里,见路上行人都是读书人打扮:头戴儒巾,身穿青衫,连农民、商贩都是如此。家家门前竖着匾额,屋里书声朗朗。

26 街旁有户人家,门前有“经书文馆”匾额,里面书声震耳,分明是所学堂。林之洋要去推销笔墨,唐敖和九公因有黑齿国经历,不愿相陪同去。林之洋只好独自进去。

27 过了片刻,他提着空包袱,笑嘻嘻地从里出来。唐敖问:“舅兄的货都卖了?”林之洋道:“货是卖了,却赔了本钱。”原来学堂里的读书人惜钱如命,想买笔墨,又舍不得花钱,林之洋只好赔本卖了。

28 多九公问道:“林兄卖货既未得利,为何满面笑容?”林之洋道:“我平生从不和人谈诗文,今日才谈一句,就被众人称赞,心里着实快活。我说给你们听,你们也会觉得好笑。”便把刚才的事说给两人听。

29 他进入学堂后,学生们听说他从中原来,都和他讨论学问。这时先生出了个对子“云中雁”,有的学生对“水上鸭”,有的对“水底鱼”。林之洋说:“你们都对错了,应对‘鸟枪打。”

30 先生和学生们问他为何要对“鸟枪打”,林之洋说:“我这‘鸟枪打是从‘云中雁生发出来的。你一抬头见云中雁,不就用鸟枪打吗?”大家听了,都大为赞叹,说他有奇才。

31 大家问林之洋读过什么书,林之洋说:“孔子、孟子、老子、少子,无所不读。”先生和学生们十分惊愕,问少子是什么书。林之洋又胡诌道:“少子是老子的后人,这书是专门讲各种灯谜、酒令的。”

32 唐敖听了,哈哈大笑:“舅兄是欺他们穷酸而迂腐,捉弄他们,该掌嘴!”林之洋道:“我和他们谈诗论文,嘴也说干了。走,咱们去喝几杯水酒吧!”

33 三人说说笑笑走进一家酒楼,店小二迎了上来。他身穿儒服,戴着眼镜,向三人打躬问:“三位莫非饮酒乎?抑用菜乎?”林之洋横了他一眼:“只管把酒菜拿来,不用咬文嚼字!”

34 店小二连忙赔笑:“酒一壶乎?两壶乎?菜一碟乎?两碟乎?”林之洋把手往桌上一拍,说:“什么乎不乎的,你只管取来就是了!”

35 一会儿,酒菜上齐。林之洋口渴,举杯一饮而尽。忽见他紧皱双眉,直吐口水,捧着下巴喊道:“呀,你怎么把醋拿来了?”

36 店小二过来,向他们说明:这儿的酒以酸为贵。林之洋见桌上的菜也都是青梅、酸菜之类,难以下咽,便叫店小二另换淡酒,另加几样不带酸的菜。

37 唐敖见邻座有位驼背老人,正在独酌,便邀他来同饮,向他探问这里风俗人情。老人道:“敝处向例,凡庶民未经应试,称之‘游民,遭人耻笑,故不论士农工商,均作儒生打扮。”

38 经他一说,众人才恍然大悟。酒罢,唐敖付了钱,三人离席而去。那老人取下一块汗巾,把他们吃剩的菜尽数包了,揣在怀中,见壶内尚有剩酒,对店小二道:“此酒寄存你处,明日再饮。”

39 离了酒楼,唐敖等走到大街上,见许多人围着个少女观看。少女年约十三四岁,模样儿俊俏,却是满眼泪痕。唐敖问了路人,方知这女孩儿被官媒变卖,在此已抛头露面站了几天,竟无人肯把她买下。

40 唐敖问旁边一个老人:“她是什么人?为何要卖她?”老人道:“她是宫娥,自公主下嫁,便在驸马府伺候。前几天,不知为何事,得罪了驸马,被官媒发卖,身价不论多少。岂知当地人吝啬,在此数日,竟无人肯买。”

41 唐敖问要多少钱,老人道:“两位老先生如发善心,只消十贯钱便可买去。救她一命,也是好事。”唐敖一听,此价不高,对老人道:“此女如有亲属,小弟愿出钱,让她亲属领回。”

42 老人道:“驸马有令,不准亲属领回,如有不遵,便要治罪,因此亲属都不敢来。”林之洋听见,对唐敖说:“既无亲属来领,又无人肯救,妹夫先把她买去,救她一命。”

43 唐敖于是取十贯钱交给老人,向官媒写了卖身契,把那少女买了。三人领了少女,一起回船。

44 来到船上,唐敖、林之洋细问少女。少女自称姓司徒,名蕙儿,小名妩儿,现年十四岁。父亲生前是领兵副将,因带兵出征,死在外邦。林之洋见妩儿原是千金小姐,便让她拜唐敖为义父。

45 唐敖带她见过吕氏和婉如,问她可有婚约。妩儿听了,伤心至极,泪如雨下:“女儿若不是丈夫负心,何至于如此!”一边哭,一边给唐敖等说了她所经历之事。

46 原来前年有个中原男子徐承志来投军,驸马见他骁勇,把他留在身边做随从。驸马怕他有异心,把妩儿许配给他,但又疑他是外邦奸细,对他倍加提防,虽提了亲,却未让他们成婚。

47 妩儿知道驸马生性多疑,暴戾异常,怕丈夫遭遇不测。一天夜里,她趁驸马外出,暗到徐承志住处,告诉他处境危险,让他早离此地,另择门路。48哪想到徐承志把这话告诉了驸马。驸马得悉后,叫公主把妩儿带到房里,令她跪下,一顿责打。

49 妩儿虽遭惩罚,仍处处关心着徐承志。两天前,她得知驸马要带徐承志外出阅兵,担心丈夫此去要受苦,劝他逃离,还偷了支令箭给他,让他出关。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驸马店小二学生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驸马”最初是指车夫
“店小二”贴心服务 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驸马”一词从哪来?
机智的店小二
学生写话
古代皇帝的女婿是人,为什么管他叫“驸马”?
学生写的话
“驸马”最初是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