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民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畜牧兽医组,云南 云龙 672708)
云龙县功果桥镇肉牛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施建民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畜牧兽医组,云南 云龙 672708)
肉牛;现状;对策
功果桥镇是大理州云龙县的一个山区农业大镇,养牛业自“八·五”时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产业出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经济改革的热潮中,调整产业结构、肉牛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养牛业是我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进入十二五期间,在畜牧科技的普及推广和水电移民后扶等政策的驱动下,按照农业产业“一园三带七产业二十个基地”的长远发展目标,从品种改良、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牧草品种种植、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利用民间积累资本,促进规模养殖场区建设,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生态化养殖、科学化管理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
1.1 牛存栏与出栏 2013年,全镇牛存栏18925头,比上年增长2%,其中黄牛16534头,水牛2391头,其中能繁母牛达4167头。肉牛出栏7384头,增长5%,肉产量1079t,比上年增长4%。牛存栏与出栏及其肉产量在总体上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趋势,通过多年来的牛品种改良,农村养牛业提质增效方面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效。
1.2 牛产值 2013年牛产值为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占畜牧业产值的49.7%,相当于猪、羊和禽的总产值。
1.3 肉牛基地建设 2002年,我镇被列入大理州人民政府的优质肉牛生产综合示范区,全面推广科学养牛技术。2010年根据云龙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云龙县肉牛生产的意见》,加强了对肉牛生产的领导与政策扶持,通过基地和综合区的建设,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肉牛养殖连年获得丰收,使我镇成为了大理州优质肉牛商品生产基地。
规模化养牛场(户)。在市场的带动与促进下,养牛业到2014年有了新的发展,在“云龙正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和企业投资,以功果、汤涧、新山、旧州、下坞、山西村为中心,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共建设养牛科技示范村6个,2个规模养殖场、362户示范户,其中存栏5头以上的示范户264户,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93户,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户,共出栏肉牛 7753头,产值达6202万元,比上年增长5%。
1.4 肉牛生产建设项目 2013年以来,先后争取了专项资金431.59万元,实施了现代农业肉牛养殖项目、扶贫开发肉牛养殖项目、移民后期扶持汤涧、下坞、新山村肉牛养殖项目。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了有关部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组和技术实施组,完成2个规模养殖场、96户示范户、19户规模养殖户的厩舍建设、草料建设、免疫规章制度建立、粪污处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计划用3~5年时间,把肉牛产业发展成畜牧业中的主导产业。
肉牛外销增多。2010年以来,市场活牛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广大农民养牛的积极性,肉牛产业迅速发展起来。2013年全镇外销肉牛5907头,商品率达95%以上,产值达4720万元,增长9%。
1.5 养牛科技示范推广 在省、州、县畜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面推行肉牛生产标准化养殖,通过举办各种科学养牛技术培训班共 8期,培训96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720份。重点推广人工种植优质牧草,肉牛育肥技术、肉牛品种改良、厩舍改造、疫病防治等相关知识。2014年共推广人工种草面积3240亩,青贮饲料4860t,累计完成4个改良站点建设,培训出改良技术人员8人,新式牛舍改造9624m2,完成肉牛冻精改配2056头,产犊1559头,比上年增长3%,全年免疫注射34822头,密度达92%,比上年增长8%。
十二五期间我镇养牛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很多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
2.1 饲养管理粗放,发展不稳定 肉牛存栏主要集中在山区半山区。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模式依然存在,养殖方式落后,生产既不稳定又不平衡,生产周期长,产出率也较低,综合效益差。
2.2 扶持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扶持肉牛生产发展的政策,来促进广大农民养牛积极性,但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如贷款期短,利息偏高,规模化养牛用地审批不及时,畜种改良经费不足,科技示范推广经费少等,以上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
2.3 投入不足,技术服务设施薄弱 牛品种改良是建立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在技术装备上虽然得到了一些改进,但不配套、依然薄弱,部分山区牛改站点收费困难,牛改人员待遇低,科技培训经费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服务水平难以提高,不能完全适应牛品种改良的需要,肉牛疫病防治工作困难。
2.4 基地建设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 基地建设是推动肉牛产业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步伐缓慢。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尚未完全建立,养牛合作社组织不够积极,活动能力薄弱,没有将市场、信息、技术、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产业化程度低,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不断完善,养牛处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大好机遇,迎接挑战,针对我镇肉牛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潜在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要大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领导,推动产业化建设 发展养牛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地加强领导,高度关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增加投入,积极扶持,充分利用和发挥山区发展养牛业的资源优势,不断地壮大山区畜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加快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抓好基地建设是促进养牛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规模化养牛,夯实基地建设,有机地把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结合起来,积极招商引资,创办肉牛产品加工企业,开创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产业化建设。
3.3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牛种改良 全面推广科学养牛先进技术,认真抓好种、料、管、防、训五个方面,以牛种改良为中心,建立繁育体系,抓培训、促推广、搞示范,不断提高牛种改良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广大农民肉牛养殖管理水平,挖掘养牛业内涵潜力,把肉牛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不断地提高科技贡献率,扩大科技覆盖面,依靠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4 抓好疫病防控,确保养牛业健康发展 功果桥镇地处澜沧江流域,牲畜流通频繁,外源性疫病威胁性大,疫病防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只有抓好基础免疫注射,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才能为辖区内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3.5 积极发展肉牛生产合作社,促进规模化发展 肉牛产品在市场上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肉牛合作社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镇养牛业发展的实际,要积极扶持,加快发展、抓示范,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规范、有信息、有资金投入,改变组织松散无序的状态,进一步推动肉牛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建立优质肉牛畜产群体,开展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化建设进程。
3.6 增加投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增加投入,改善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牧草饲料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有效地开展科技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