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纳森
(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阿勒泰 836500)
肝片形吸虫病的诊疗
巴特纳森
(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阿勒泰 836500)
肝片形吸虫;生活史;流行特点;致病作用;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肝片形吸虫属于片形科。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肝炎、胆管炎、肝硬化、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为特征。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新疆阿勒泰地区广为分布。
成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内,产出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1~12d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即钻入体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几个发育阶段。尾蚴从螺体逸出,游动于水中,约经3~5min便脱掉尾部,粘附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或浮游于水中而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或草而被感染。囊蚴于动物的十二指肠内脱囊而出,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后经肝包膜钻入肝脏。在肝实质中的童虫,经移行后到达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
肝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淡水螺作为它的中间宿主。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潮湿的牧地上放牧时最易感染。本病在多雨年份,特别在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可促使其暴发和流行。病畜和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
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损伤肠壁及肝、引起肠炎、肝炎和出血。成虫对胆管有持续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并夺取宿主营养,引起胆管炎、贫血、消瘦和水肿。虫体堵塞胆管,引起黄疸。
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衰弱离群,迅速发生贫血、肝区疼痛,腹水。表现高度消瘦,粘膜苍白,眼睑、颌下及胸下水肿和腹水,甚至妊娠母畜流产。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肝实质萎缩,硬变。胆管粗厚如索状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粗糙,内含虫体和粒体状磷酸盐结石。
诊断主要靠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虫卵为确诊,并结合临床外科剖腹探查或进行胆管手术发现虫体;肝脏表面的白色条索状隆起及胆管增粗现象,均提示有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存在。
7.1预防
(1)每年两次驱虫,一次在冬季;另一次在春季。急性病例随时驱虫。
(2)选择在高燥处放牧,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持水源清洁。
7.2治疗
R1硝氯酚:口服量牛为3~4mg/kg·bw,绵羊为4~5mg/kg·bw,一次口服量。
R2丙硫咪唑(抗蠕敏):口服量牛为20~30mg/kg·bw,绵羊为10~15mg/kg·bw,一次口服量。
R3三氯苯唑(肝蛭净):口服量牛为10~15mg/kg·bw,羊为8~12mg/kg·bw,一次口服量。
R4贝尼尔:羊10~15mg/kg·bw,牛12.5mg/km·bw,内服。
R5吡喹酮:牛羊5mg/kg·bw,内服。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0.069
巴特纳森(1980~),蒙古族,新疆阿勒泰人,本科,现在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