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龚 军 曾庆武 刘 俊
漏斗胸Nuss手术矫治新技术临床研究
李志勇 龚 军 曾庆武 刘 俊
目的分析漏斗胸Nuss手术矫治新技术,即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对于漏斗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采用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治疗,对3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2±8.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5)mL,平均住院时间为(6.0±1.2)d。手术优良率为96.7%。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3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前30例患者的Haller指数平均(5.0±1.2),术后6个月30例患者的Haller指数平均(2.0±0.8),术前与术后的Haller指数相比差异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操作简单,矫形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漏斗胸;Nuss手术;改良;Haller指数
漏斗胸在小儿先天性胸壁畸形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胸骨体及其两侧相应的3~6肋软骨内陷,形似漏斗而得名。严重漏斗胸畸形可对患者的胸肺造成挤压,影响患者的呼吸及心脏功能,幼儿时期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等情况,年龄增大后可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心前区疼痛,严重还可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1],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Nuss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漏斗胸的矫治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Nuss术不断得到改良,本次笔者主要研究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对于漏斗胸矫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年龄3~18岁,平均年龄(12.0±2.5) 岁;男24例,女6例;30例患者中对称型斗形15例,不均衡型漏斗形8例,偏心型漏斗胸7例;其中合并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6例,肺功能呈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患者,肺功能呈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肺动脉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脱垂并轻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脊椎侧弯1例。
1.2 手术前评估
30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胸部CT等检查。CT Haller指数为3.6~8.2,平均(5.0±1.2),30例患者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
1.3 手术指征
①Haller指数大于3.2。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心肺功能障碍。③畸形有进展。④不接受外观畸形要求手术。符合以上2个及2个以上标准即可进行手术。
1.4 方法
1.4.1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的胸廓横径及漏斗指数进行测量,评估凹陷程度,并使用软尺在胸廓表面测,量经漏斗凹陷最低点水平两侧的腋中线之间的距离,减去2 cm左右作为备选矫形钢板的长度,并将矫形钢板塑性弯曲至合适形状,以备手术使用。1.4.2 手术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复合麻醉,采取平卧位,将患者凹陷最低点和最低点同一平面的两组漏斗脊最高点分别进行标记,在漏斗凹陷最低点水平的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处做两个约2.5 cm切口,并从切口处游离肌肉下间隙,沿肋骨表面向正中方面做隧道至漏斗凹陷边缘,从右侧切口置入引导器,穿过胸壁隧道,经此间隙从凹陷边缘肋间穿入胸腔,缓慢通过胸骨凹陷最低点和纵隔,从左侧凹陷边缘标记点穿出,在穿出过程中避免与心脏和心包紧密接触对其造成损伤。将提前准备好的胸廓弧度的矫形钢板用棉线连结到导引器,将钢板凹面向上,沿导引器隧道带入胸骨,翻转矫形钢板使其弓背向上,并调整至预期形状,使用固定片在右端固定矫形钢板,并使用涤纶线将固定片和矫形钢板固定在肋骨骨膜和胸壁组织上,左侧不予固定,在右胸腔放置闭式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结束。
1.5 术后处理
术后予抗生素、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第一天即可下床,进行左立、缓慢走动等轻缓动作,注意要随时保持胸背部伸直,术后1周可出院,术后1月来院复查,术后5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矫形钢板移位,5个月后可正常活动,术后2~3年内来院取出钢板。
1.6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Haller指数。
1.7 判定指标
根据Nuss手术判定标准:①:术后X线结果示胸骨无凹陷;②胸廓外观无凹陷,对称性良好;③胸廓饱满、伸展性和弹性好;④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以上4条全部符合者为优,符合其中3项者为良,符合其中2项者为中,符合2项以下者为差。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数据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2±8.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5) mL,平均住院时间为(6.0±1.2)d。有2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优,9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良,1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中,无手术效果差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6.7%。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予以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血,经过穿刺抽吸后好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3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前30例患者的Haller指数平均(5.0±1.2),术后6个月30例患者的Haller指数平均(2.0±0.8),术前与术后的Haller指数相比差异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漏斗胸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肋骨的生长发育不协调,造成胸骨的下部较上部大,对胸骨形成向后的挤压力而形成漏斗胸,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使膈中心腱过短,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2]。
对于漏斗胸的治疗,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胸骨翻转术为开放性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1998年美国维吉尼亚州 Children’s Hospital of King’s Daughter的Dr·Donald Nuss[3]首次应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术),克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的缺点。Nuss术主要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封闭式的胸廓矫形,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患者的恢复快。但是Nuss术后容易出现气胸、胸部及伤口感染、心包损伤、心脏损伤、钢板移位、排异反应等情况[4]。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Nuss手术也在临床中不断的得到改良,临床开始使用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矫正漏斗胸。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使用胸腔镜,不需要建立人工气胸,因此避免了术后发生气胸的情况[5-6],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若发现钢板位置不合适,更换肋间变得更加方便,不会增加胸膜腔的额外损伤。
有些学者认为胸腔镜辅助Nuss术能够更直观、更清楚地观察到胸腔内情况,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同行学者刘文亮等[7]则通过对比研究得出,非胸腔镜改良Nuss术并没有使手术的并发症增加,且胸腔镜的使用增加了额外的创伤,且延长了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操作简单,矫形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1] 张建新,罗 平,包 铮.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64-66.
[2] 姚元波.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5,26(8):34.
[3] NUSS D,KELLY R E J R,CROITORU D P,et al.A 10-year review of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correction of pectus excavatum[J].J Psdiater Surg,1998,33(4):545-552.
[4] 刘文亮,孔德淼,喻风雷.胸腔镜与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临床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8):848-852.
[5] 温苑明,谢燕丹,张忠岑.小儿胸腔镜的手术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15,15(4):104-105.
[6] 刘秋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86例[J].现代医院,2012,12(2):41-43.
[7] 刘文亮,喻风雷,尹邦良.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8):994-996.
R655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09.011
新余市科学技术局(编号:20143090863)
李志勇 龚 军 曾庆武 刘 俊: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3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