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顾名思义,关心照顾的意思。如巴金《寒夜》十九:“这两年要不是靠钟先生关照,恐怕早就站不住了。”而在明清时期,“关照”则主要指出入关口的证明文书。如《清会典事例·户部八八·关税禁令一》:“出口时,守口员弁验明关照税单,加戳挂号放行。”不过,这还得从“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说起。
据史学考证,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鲜为人知的是,嘉峪关还是“关照”最初使用地点。
“关”的本意为门闩,引申为关塞;“照”是公文、证件,“关照”即出入关塞的公文、证件。嘉峪关地处咽喉要塞,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中西往来的国门,因此出入嘉峪关的手续极为严格,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方可通行。“关照”的种类也很多,有屯民、客商、遣犯等,各持有不同要求和规范的“关照”。
历史发展到现在,“关照”已经被“护照”取代,“关照”一词更是发扬光大,“关照关照”“多多关照”的使用频率有增无减,然而“关照”的历史价值不可取代,已成为嘉峪关这座600年古城传奇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