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丘吉尔心中的“黑犬”

2016-02-20 22:41朱洁
海外星云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识流丘吉尔英国

朱洁

抑郁症被称作一种“英国疾病”

英国似乎比他国更容易触发抑郁症,尤其在日照成为奢侈品的冬天。巴黎精神科医生Philippe Pinel曾说,英语中表达抑郁的词汇,很不幸地十分丰富,无论是在医学文献、小说还是诗歌中。孟德斯鸠也曾观察,不少英国人似乎会没有缘故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抑郁症是环绕这岛国的魔灵,是一种“英国疾病”。

丘吉尔的黑犬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心中的抑郁就像一只黑犬,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每到冬天,这只“黑犬”便会更加张狂。这只黑犬从年轻时就出现,并陪伴了丘吉尔的一生。比弗布鲁克男爵曾说,他这位密友如果没有乘坐在自信之轮的巅顶,就是沉沦在抑郁山崖的谷底。自丘吉尔之后,“黑犬”便成了英语里抑郁症的代名词。

早在拉丁文学中,深色犬类就带有邪恶意味。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就是一部精品。的确,抑郁症像是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潜伏在黑暗中、发出微微吠声,不知何时会冲出来——也许是很久之后,也许就在此刻。

英国首相丘吉尔将纠缠一生的抑郁症称作“黑犬”

丘吉尔对抗抑郁的方法之一是保持忙碌。他最爱的歌叫《奔跑吧兔子》;他作画、“搬砖”建小屋。他笔耕不辍,一生所著比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加起来还多,也是当时收入最高的新闻作者。而这一切,都无法与他作为政治领袖在战争与治国上的成就相提并论。二战前夕,英国沉陷在绝望之中。一个经常与自己的绝望展开拉锯战的人,才坚信绝望是可以战胜的,为全国点燃斗志、唤醒国魂。

名人身边的黑犬

因为母亲、姐妹的故去以及继兄的欺凌,黑犬出现在了15岁的弗吉尼亚·伍尔芙身边。伍尔芙是成就最高的英国意识流女作家,她反对传统现实主义艺术,开拓出新的方式诠释人物的情绪世界。其代表作品包括《海浪》、《到灯塔去》和《墙上的斑点》。但她最终在伦敦投河自尽。另一位意识流文学的先驱、著有《追忆逝水年华》的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也常年受到抑郁困扰。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有着类似经历——她自幼丧母丧姊,童年在女子寄宿学校度过,成为抑郁症的诱因。从威廉·布莱克、约翰·济慈、查尔斯·狄更斯到如今的J·K·罗琳,英国受抑郁症困扰的作家数不胜数。

除了“感性”的文字创作者,科学家也会受到抑郁影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牛顿,英国量子物理学专家、现代全息理论之父戴维·玻姆等等,在科研路上也都有“黑犬”陪伴。安徒生也是抑郁症的受害者。早年父亲亡故、母亲改嫁的他,在各种欺凌中长大。他或许穿着自己描绘出的红色舞鞋,游走于那个不断流传的童话世界,只为寻找安全的一隅,躲避身后“黑犬”的追踪。

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

黑犬还是白犬

所谓有否必有泰,黑暗背后必有光明。既然许多伟人身上才智与病症并存,就有了一个鸡生蛋的问题——究竟是才华容易引发抑郁,还是抑郁可以催动才华?

在那些抑郁症缺乏现代治疗的年代,当黑狗如影随形、甚至经年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时,有些人努力地尝试驯服它,将这个甩不掉的同伴偶尔变作一只有助益的白犬。如今,抑郁症的药疗和心理疗助都已普及起来。?笏(摘自英国BBC)(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意识流丘吉尔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段子里的丘吉尔
论意识流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作用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