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发良
(威远县庆卫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威远 642454)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与防治
邓发良
(威远县庆卫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威远 642454)
仔猪腹泻病是一种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常见病,其病因典型且复杂,是在培育仔猪时最常见的流行性疫病,使仔猪的生长速度下降,存活率降低,直接或间接地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简述仔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提出有效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仔猪;腹泻病;病因;防治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1~3月龄为高发期,死亡率为25%~30%,是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最常见的疫病之一。所以,加强仔猪生产管理,有效控制疫情,是促进生猪产业稳步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复杂,病原体交叉混合感染的情况最为常见。另外,仔猪的消化道比较脆弱,吸收功能与成年猪相比尚不健全,在喂养过程中改变喂养方法及调换饲料种类都会使仔猪的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环境因素也是诱发仔猪腹泻病的主要因素,如高温高湿、用具不卫生、圈舍清扫不及时等,导致病原体滋生。
1.1 仔猪传染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多由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发,主要传染途径是母猪携带细菌,使仔猪受病。病毒性腹泻主要由冠性病毒、伪狂犬病毒、传染性胃肠病毒及轮状病毒等引发,多发于冬春季节,由于仔猪抵抗病原体的能力较弱,所以致死率较高。
1.2 非传染性腹泻
在饲喂仔猪时,母猪带病而引起的乳汁变性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天气冷热交替或长期湿冷,改变喂养方法及调换饲料种类,饲料摄入微量元素缺乏都是引发非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1.3 仔猪自身机能原因
仔猪的免疫功能不健全、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胃酸分泌及消化酶分泌功能较弱,均可引发此病。
不同日龄有不同的症状,一般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慢性病征为呕吐、脱水、贫血等,体温无变化或者升高,不思饮食,排泄呈白、黑、黄色糊状伴有腥臭味的稀便,最后衰竭而死;急性病征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喜卧、惧冷,精神萎靡,排灰白色或黄白色伴有腥臭味的水样粪便,而且粪便中可见血丝或未被消化的饲料,腹部呈蓝紫色,甚至会有无征兆死亡的现象发生。
①分娩前对母猪进行免疫预防,产前40 d左右注射大肠杆菌腹泻菌苗,15~20 d时还需要接种红痢菌苗及大肠杆菌腹泻菌苗。产前1~2 d或当日,给母猪注射磺胺类长效抗菌剂或口服氟哌酸、仔母康、恩诺沙星等药物,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②做好母猪的饲养工作,强化母猪的体质,在饲喂时应注意摄入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③传染性病原体是仔猪腹泻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定期做好猪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在待产母猪即将分娩时,应对母猪和进行分娩的猪舍彻底消毒,母猪临产前1 h,皆应用0.1%的高锰酸钾液洗涤母猪乳房、腹部,以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④仔猪娩出后,用温水清洗母猪的乳房,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防止仔猪下痢和母猪乳房炎的重要措施。
⑤可为3日龄伪狂犬滴鼻0.5 mL/头,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13 d水肿伤寒二联免疫,45 d伪狂犬免疫。给3日龄仔猪注射“右旋糖酐铁”或“铁钴注射”2 mL,同时注射0.1%亚硒纳液1 mL,即可防制营养性贫血和缺硒引起的下痢。
⑥注意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低聚糖、酶制剂、酸代剂、益生素和砷制剂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抑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菌保健的作用。
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病毒性腹泻可配用抗病毒Ⅰ号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副伤寒可配用氟苯尼考20 mg/kgw使用;密端螺旋体引起的腹泻可用痢菌净5 mg/kgw肌注或口服2个疗程;1%硫酸阿托品0.5 mL/头,1 d/次,连用2 d;强效痢剑或长效痢剑按推荐剂量使用,同时用白头翁散拌料。
对于非传染性腹泻,应及时对因治疗。针对日粮抗原过敏,用抗病毒Ⅰ号粉按500 kg/袋,连用2周;针对仔猪消化机能不全,可在饲料中添加2%延胡索酸、1.5%乳酸、10%~30%乳清粉等,提高胃蛋白酶活性,降低pH值。
S858.28
B
1674-7909(2016)18-31-1
邓发良(1963-),男,中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