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谨防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2~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初春时节天气多变,温度变化明显,若猪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当,保温不善,长途运输等,极易引发仔猪副伤寒的发生。
仔猪副伤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以慢性型较为常见。
1.急性型。患该类型仔猪副伤寒的猪只呈败血症症状,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鼻、眼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稀粪。猪患病后2~3天,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斑,之后迅速消瘦,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衰竭而亡。
2.慢性型。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精神不振,常堆卧在一起,初期有食欲,后期废绝。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背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亡。慢性型病程多在15天以上,有的甚至长达60天,耐过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1.加强饲养管理。初春温度变化不定,要注意仔猪圈舍的保暖,中午仔猪可适当晒太阳;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并经常洗刷食槽,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初生仔猪应争取早吃初乳,并提前补料;断奶分群时,分群密度要适宜,且不要突然改变环境。
2.做好疫苗接种。仔猪断奶前后(1月龄以上),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
3.药物预防。规模较大的猪场发病后,应将病猪隔离治疗,并对猪舍彻底消毒。未发病的猪群可用药物预防,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药物为氯霉素,其内服剂量为仔猪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1天,分2~3次内服;肌肉注射剂量为仔猪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1天,分2~3次注射,连续用药4~5天。病情较重的患猪,可连续用药7~8天。另外,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1次,连续内服3~5天。将大蒜5~25克捣成蒜泥内服对该病也有一定效果,每天3次,连服4~6天。●
刘万珍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一路市政公司家属楼4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