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防治技术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在河南省淮滨县,烂秧、烂芽一般发生在“现青”出苗之前,死苗发生在“现青”出苗以后,特别是在二、三叶期比较严重。
1.幼苗立枯病。病株上生有白色或淡红色毛霉,叶鞘基部和根系均腐烂软化,易拔断,且能扩散。
2.秧苗腐烂病。该病多发生在盐碱地、重黏土地、低温田和有机质过多的秧田,播后遇10℃以下低温易发病。病株幼芽和幼根卷曲变成褐色,最后根腐枯死。
3.生理性立枯。①黄枯。幼苗根系在二叶期变为灰白色,病株早晨无“吐水”现象,发根部位和叶鞘基部的输导组织出现褐斑,叶片失绿,蔓延到生长点时突然发生卷叶黄枯。若整个生长点已呈深褐色,则无法治疗。该病在土质差、肥水差的旱秧田发生普遍。②青枯。水稻三叶期遇不利天气时往往卷叶青萎,此病多发生在长期低温后突然转晴或气温骤降骤升时,土壤水分不足、还原物又较多的秧田发病重。
1.农艺措施。选用抗寒力强、无病变的种子,提高催芽质量。精整秧苗田,达到田平、土细、通透性好、易于排灌的要求,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稀播壮秧。
2.化学防治。发生青枯卷叶时,立即灌水护苗;发生黄枯死苗时,可每667平方米用敌克松500倍液或硫酸铜1 000倍液150千克喷洒秧田,喷药时秧田要干爽,以利土壤吸收。发生绵腐病时,可用0.1%~0.2%硫酸铜溶液防治。●
毛瑞玲河南省淮滨县农业局农广校464400
余辉河南省淮滨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4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