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军,王 建,刘慧平,王 刚*(.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阿拉尔 843300;.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处)
南疆稻区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蔡军1,王建1,刘慧平1,王刚2*
(1.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阿拉尔843300;2.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成果推广处)
摘要:针对近年来南疆稻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本文对该病害症状、发生发展的主要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症状;防治
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刻颈瘟等,在我国水稻栽培地区广泛发生。新疆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近几年水稻稻瘟病在新疆南疆地区发生也较为普遍,可致水稻减产15%以上,病害严重时减产高达50%以上,甚至绝收,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南疆稻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2.67万hm2,主要分布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及和田地区,有效积温3 380~4 480℃,水稻生产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水稻品种为新稻11号、新稻21号、秋田小町、新稻19号及新稻1号等。由于多年种植水稻,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上升。本文对南疆稻区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预防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害进而提高南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水稻稻瘟病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1],其中以叶瘟、节瘟及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1.1苗瘟
由种子带菌引起,主要发生在水稻出苗期,一般在水稻叶片伸长1~2 cm时感病,无明显病斑,病苗变黄褐色或灰褐色进而枯死。
1.2叶瘟
叶瘟又分为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及白点型4种。
1.2.1慢性型
病斑呈褐色纺锤型,病斑外围黄色,中层红褐色,中央灰白色,上下两端有沿着叶脉发展的褐色线条,叶斑大小不一,但形状基本一致。
1.2.2急性型
全球嵌入式系统发展空间,正随着互联网、通信和计算机市场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许多国外公司也正投入财力、人力进行研究,但到现在为止,由于嵌入式系统工业固有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嵌入式系统尚无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因此,我们仍应该在这个未成熟的领域继续前行。
病斑呈水渍状椭圆型,暗绿色,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层,传染速度较快,在环境改变时可转变为慢性病斑。
1.2.3褐点型
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及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1.2.4白点型
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
1.3节瘟
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后,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
1.4穗颈瘟
又称吊颈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饱满程度,发病早期,形成白穗或谷穗包裹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生则影响较轻。
1.5粒瘟
颖花在开花前易感粒瘟,病斑较大,呈黑褐色或灰黑色,可蔓延至整个谷粒,导致米粒变黑,不充实,严重影响稻米品质。谷粒在后期发病,病斑呈椭圆型,稻壳呈褐色,米粒不会变黑,不影响稻米品质。
2.1气候条件
稻瘟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90%,稻株体表水膜保持6~10 h时稻瘟病容易发生;平均气温在25~28℃,且有一昼夜以上饱和湿度,稻瘟病也易流行;水稻抽穗后,气温≤20℃,水稻植株的抗病力减弱,连续低温多湿,则易引起穗颈瘟的流行。
2.2栽培管理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偏施氮肥或者长期深水灌溉,很容易导致水稻长势较旺,植株幼嫩或徒长,致使水稻植株抗病性减弱,病菌因此容易侵入,而过量使用氮肥也易使水稻田间郁蔽从而为病菌的繁衍发生提供有利环境。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如气候、品种、菌量、病菌小种、施肥、灌溉等,同时由于稻瘟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变异性大,感染时间较长,给稻瘟病的防治带来较多的困难。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水稻田间管理技术,结合化学防治,则稻瘟病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并经常更换新品种,各品种合理布局、搭配,从而提高群体的抗病能力。
3.2种子处理
彻底浸种消毒,以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可用10%浸种灵乳油5 000~6 000倍液浸种5 d左右,每10 mL该药剂浸种30~40 kg;或用25%咪鲜胺乳油1袋(10 mL)兑水40~50 kg配成药液,浸种60 kg,一般浸5~7 d,每天搅动1~2次。药剂浸种要求一浸到底,无需清洗直接催芽。
3.3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在水肥运筹管理方面,严格控制田间密度,多施基肥,合理追肥,少施氮肥,合理浅溉,分蘖末期进行排水烤田,孕穗到抽穗期做到浅水灌溉,后期可干湿交替灌溉,有助于水稻生长发育并提高水稻抗病性。
3.4化学防治
叶瘟防治时期主要在7月的上、中旬,即叶瘟发生初期用药,可用富士一号、75%三环唑及稻瘟灵等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为7d,防效可达到95%以上。
[1]梁章灯,刘昌便,彭长华,等.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30-131.
收稿日期:2015—12—29
*通讯作者:王刚(198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工作。E-mail:mj5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