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书评】
一部真实可信的中共党史力作
——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李忠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持,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西北大学教授梁星亮、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姚文琦主编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以下简称《十三年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可谓我国党史界的一件盛事。该书共13章100万字,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力作。
第一,填补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研究的空白。据笔者亲历,1983年8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同志回到延安,他向时任中共陕西省委领导提出,要组织编写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这本书要有三个要求:史料是经过核对、翔实的;思想是有深度、有高度的;感情是洋溢澎湃的、感人的。如果能写出这本书来,读者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提高了,感情上潜移默化了,情操也受到了改变。如果这本书写不出来,我们有点交待不过去。
30多年来,陕西的党史工作者先后编写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多部著作,但有的类似史料长编,有的属于专题研究,没有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提升到史论结合的层面,和邓力群同志提出编写十三年历史的三个标准来衡量,尚有距离。而这部《十三年史》不同,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实践活动为主,不仅对重大史事作了全方位理论阐述,而且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作到了以事实为依据,史论结合,基本上达到了邓力群同志提出的三条标准。因此,它无疑是填补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研究的空白,也可以说,是中共陕西省委对老一辈革命家期盼的交待,也是作者对党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的交待。
第二,深刻揭示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基本内容。《十三年史》贯穿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完整提出并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运用的成功经验;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到成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关怀下,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是对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高度概括,也为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全书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分为三个阶段十三章:从遵义会议召开到党中央落脚陕北、全面抗战爆发,共4章;抗日战争时期,共6章;解放战争时期,共3章。前溯到遵义会议召开,后延到中共中央转战华北后为实现在全国执政、建立新中国的准备,这种对历史阶段的划分也非常合理。对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全书章节编排也比较恰当,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自始至终围绕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去展开。前4章,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而且特别突出了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为适应新局势的变化,确定并实施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目标;中间6章,重点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重大实践活动,并按照历史主线加专题的形式,对重大史事作了深刻论述。最后3章,既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重大作用,又对应前期党中央稳妥地实现了从苏维埃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和从抗日战争胜利又到国内阶级矛盾为主的战略演变,体现了作者研究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所得出的结论,使读者体会到这是一部十三年中共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局部执政史和自身建设史,达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服务当前和指导未来的目的。作者把十三年史提升到如此全面深刻的高度认识,实为难能可贵。
第三,恰当处理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陕甘宁边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的关系。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党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将近十三年;而从党中央落脚陕北后,在陕甘晋苏区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937年9月改西北办事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到1950年1月边区政府结束,也是十三年;从1941年5月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到1954年12月结束,还是十三年。这三个十三年三条主线交织在一起,《十三年史》重点记述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史事,但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局的史事并没有忽视,而是正确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突出了党中央对陕甘宁边区的指导地位,没有脱离西北局这个中间桥梁(开始为地方党委),也没有离开陕甘宁边区这块新民主主义的试验区、示范区。如抗战初期,边区党和政府由于受右倾错误的影响,一度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背离党中央的要求。针对这一错误倾向,毛泽东于1938年5月15日亲自起草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揭露了国民党企图颠覆边区政权的阴谋,也纠正了边区部分同志对于这种阴谋活动所采取的妥协立场,刹住了边区境内一度土匪盛行、地主反攻倒算的歪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区政府的直接指导作用。
其次,《十三年史》特别顾及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各根据地之间的关系。书中没有把重大活动局限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而是以延安为重点,不论是哪个阶段,都彰显了党中央领导和指导其他根据地建设的特点。如讲到长征,不仅论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而且对西路军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也作了客观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不仅重点论述陕甘宁边区的抗战动员、支前、劳军等,以及中共在局部执政条件下的各项建设,也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地位与作用,充分体现出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领导全国革命的战略指挥中心和总后方。因此,《十三年史》在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上,堪称典范。
第四,编排顺序上打破了常规排列的格局。《十三年史》作为百万字的史著,在编排上也别具匠心,前言从五个方面把本书亮点交待得一清二楚,实际上起到了导读的作用;正文之后又附设了结束语,系统而概括地将全书作了总结,并将全部内容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把核心要点告诉给读者,起到了与前言相呼应之效果。最后还附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大事记,使读者便于掌握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较大影响的大事和要事,弥补了书中对一些史事无法记述的缺失。这样的编排无疑是一个创新。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十三年史》作者在大量吸收新史料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秉笔直书,对延安十三年历史中一些长期持有争论的问题没有回避,如陕北错误“肃反”及处理、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失败、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右倾错误的危害与纠正、皖南事变及其对策、审干中的“抢救失足者”运动、陕北土地改革的纠“左”等重大问题,都能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以总结和阐释,使人读后深受启迪。
[责任编辑陈萍]
2016-06-26
李忠全,男,陕西黄陵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陕甘宁边区史的研究。
K26
ADOI:10.16152/j.cnki.xdxbsk.2016-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