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鑫陈 权梁道景
(1.雷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雷州 524200;2.雷州市雷城中心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
鸭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林 鑫1陈 权2梁道景3
(1.雷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雷州 524200;2.雷州市雷城中心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
3.雷州市沈塘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变,兽类疾病的种类逐渐增多,鸭链球菌属于其中的一种,并且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基于此,对鸭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介绍,并提出诊断和治疗措施,旨在提高对鸭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效果,进而提高鸭的生存率。
鸭;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一般养殖户或者兽医工作者认为链球菌是非致病菌或者继发性感染,而没有多加重视造成疾病的传染。近年来,该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逐渐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重视。
1.1 流行病学
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鸭链球菌病常发病于周龄在3~4岁的雏鸭上,均是由于急性败血性的感染或者是粪链球菌、鸟链球菌和兽疫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的[1]。链球菌的感染途径包括空气和口腔2种,还用饲料和饮用水等因素。此外,还有因为注射不合格的抗体或者注射药物时操作流程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导致该病的传播。如果鸭被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等感染,可继发性感染链球菌,其引起原因主要是鸭肠道上皮组织被破坏[2]。
1.2 临床症状
鸭链球菌病分为2种,急性链球菌病和慢性链球菌病。急性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为死亡比较突然,精神萎靡,鸭毛杂乱没有光泽,常处于嗜睡或者昏睡状态,食欲降低甚至是彻底不进食,体温较高,无法正常站立,驱赶时经常跌倒,伴有下痢,大便较稀、少,奄奄一息时会有痉挛或者角弓反张等症状出现。鸭的生产功能急剧降低,产蛋率降低50%以上。因此,要及时治疗,否则会造成大量的鸭死亡,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慢性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为精神状态低下,食欲不振,毛发杂乱无光,体重不断减轻,鸭趾、关节着地并出现肿大现象,肢体活动出现障碍,粪便稀薄,颜色呈现杏黄色或者灰绿色,同时出现痉挛、麻痹等症状,鸭的生产能力急剧降低。
1.3 病理学检查
急性感染后的鸭死亡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肝脏肿大伴有点状出血,脾、肾出现肿大,胸部和腿部以下出现淤血和斑块,口腔内残留有饲料和大量黏稠液体,心包有积液,心室和心房有淤血,喉部有大量的分泌物,肠壁出现水肿增厚、黏膜出血,卵巢出血并伴有血泡样,关节的肿胀处有大量的积液等。
慢性感染后的鸭死亡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坏死性心肌炎、纤维性关节炎、心瓣膜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1.4 实验室检查
1.4.1 病原学检查。①病料涂片镜检。取死亡鸭的脾、肝、心包液等进行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后进行观察,观察采用的是显微镜。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并且呈现单个、成对或者链状排列,就可诊断为链球菌。②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对死亡鸭的心脏、脾脏和肝脏等器官,利用划线法将其分别接种在麦康凯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然后将其分别放置在37℃恒温下厌氧和有氧培养,时间为1 d,并对其进行观察。如果在2个培养基上均可长出的诊断为禽链球菌,如果只在血琼脂平板上长出的诊断为兽疫链球菌。链球菌在血琼脂上可观察到形状为圆形、稍微突起,呈现半透明的灰白色且较为光滑,由于菌株之间处在差异性,形成的溶血环可为α、β、γ 3种,可用来判断致病力的强弱。临床研究中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溶血环为β的菌株。将培养的菌落取出后涂片,同样采用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呈现的形状是较为典型的链球菌形状。
1.4.2 动物回归试验。如果要确定分离菌进行检验后是否为病原微生物,开展的试验是动物回归试验。试验使用的动物是接种纯培养物的本试验动物或者替代试验的动物,本次试验使用的动物是健康的小白鼠或者健康雏鸭。给小白鼠或者健康雏鸭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0.2 mL分离菌纯培养物,对其进行隔离观察。若小白鼠或者健康雏鸭在1~5 d内发病或者死亡,诊断为链球菌;若小白鼠或者健康雏鸭没有发病或者死亡,诊断为其他病菌。
经过检查后确诊为鸭链球菌病的鸭群需要及时给予治疗,而对其他未患病的鸭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将鸭群的死亡率最小化,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首先,分析鸭感染链球菌的原因,对饮用水、饲料、鸭舍的环境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保证饲料的营养充足、饮用水的干净卫生和鸭舍的整洁等,减少发病。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减少使用后鸭发生应激反应的次数,提高鸭的免疫能力。同时,可在鸭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保证鸭营养的充足。鸭舍的消毒采用百毒杀,定期全面彻底地对鸭舍的内部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严格按照百毒杀的使用要求执行,降低鸭感染链球菌的概率。鸭的饮用水必须经过检验后方可使用,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增强保健作用,促进患鸭身体的恢复。
其次,因为链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鸭链球菌病时需要经过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性较强的药物进行治疗。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可对不同病情的鸭采用不同的剂量,如对于病情较轻的鸭可在其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混合一定剂量的药物,减少鸭的应激反应;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鸭,需要对其注射药物,但在注射时需要注意针头的更换和消毒处理,避免疾病的感染。因此,要做好鸭日常生活环境的消毒和清扫工作,保持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鸭链球菌的发病率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对鸭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密切重视,并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减少鸭链球菌病的发生,提高鸭的免疫能力和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1]李正峰,黄永军,江学仁,等.鸭链球菌病的诊治[J].畜禽业,2015(6):83-84.
[2]李晓光.禽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预防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10):73,83.
S858.32
B
1674-7909(2016)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