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王珂,费智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研究室,上海 003
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
于淼1,王珂2,费智敏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研究室,上海201203
探讨颅脑损伤的发病趋势和危害性,总结中医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及积极意义。检索万方数据库2013年1月—2016年3月关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的文章,检索词“颅脑损伤,后遗症,针刺疗法”。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颅脑损伤、发病趋势、危害性、作用机制、用穴规律、治疗方法的文章。纳入标准: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收集到57篇关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文章,纳入11篇。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针刺能显著改善显著改善脑皮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摄氧能力,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促进功能恢复。针刺对治疗脑损伤功能恢复有着确切的疗效,是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催醒的重要手段。该研究现就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治疗相关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脑损伤;针灸疗法;针刺疗法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trend and harm of brain injury,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active significance.: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6,the data of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was searched".The data were first selected,including brain injury,incidence trends,hazards,mechanism of action,the law of the use of acupuncture points,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article.Inclusion criteria: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Exclusion criteria:repetitive studies.Totally 57 articles about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rticles,11 articles were included.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of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cerebral cortex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improve tissue oxygen capacity,promote the repair of damaged brain tissue,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Acupuncture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treating brain injury recovery,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wake up the patients with long-term coma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y.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Key words]Brain injury;Acupuncture therapy;Review literature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命机能重要的器官,是支撑人类生命活动、学习记忆、思维感知、精神意识的基础[1]。脑损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病症。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针刺能显著改善显著改善脑皮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摄氧能力,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促进功能恢复。针对治疗脑损伤功能恢复有着确切的疗效,是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催醒的重要手段。该研究现主要针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因交通意外、高层建筑坠落造成的脑损伤病例数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近年来因暴力外伤造成的脑损伤患者数量也是有增无减。高伤残率和高死亡率使得颅脑创伤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患[2]。脑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3]。
在医疗救治设施条件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救治一名严重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费用及其伤后十年时间里的康复治疗以及长期残疾护理看护所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要达到400万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产生的非医疗费用如救治和康复期间交通、住宿费用、营养费、康复器具花费以及因事故造成的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损失了大量的劳动时间而发生的收入减少等间接费用更为庞大[4]。脑损伤幸存的患者特别是伤残患者经历着漫长的医疗救治康复过程,需要足够的医疗资源作为支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分布较为薄弱的普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更为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沉重的社会负担[5]。
3.1历史沿革
祖国传统医学针灸在其漫长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屡被证实对颅脑损伤后意识及功能障碍恢复极有帮助[6]。中医对颅脑损伤的认识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水地篇》就有关于“脑”的描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有“脑本作堖,头髓也”的记载。到了近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人之脑髓空者,甚或猝然昏厥,知觉运动俱废,因脑髓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对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方法为颅脑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经,因其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日益为世界所接受[7]。
3.2机制研究
3.2.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在颅脑损伤恢复期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恢复期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神志清楚,多伴有肢体僵硬、半身不遂等症状,或记忆减退、精神萎靡,或身困、乏力、嗜睡,或精神亢奋、暴躁易怒,或沉闷不语、反应迟钝。不同的患者、颅脑损伤程度不同在恢复期的同一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证型。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病因、主次、邪正、表里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同时论治的效果检验辨证的准确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辨证论治在颅脑损伤恢复期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地灵活性,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占据明显的优势[8]。
3.2.2气血经络理论中医学理论认为,气血是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激发脏腑器官功能的精微物质,血是营养、维持器官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经络为人体运行气血、濡养脏腑、沟通表里的通路。颅脑损伤患者因外力撞击致使脑髓受损、脑气震荡、导致气滞血瘀或血溢经外、使得脑部气血不足、伤及神明。治疗原则上则以行气、通络、养血为主。此描述与现代医学中清除血肿及占位、降低颅内压、恢复脑部供血、营养保护受损中枢神经细胞功能等治疗目的相一致。气血经络理论结合生物电刺激的康复技术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感觉知觉持续性刺激,加速气血通行,改善循环,促进瘫痪肌群的收缩和放松,恢复其功能[9-10]。
3.2.3药理模型研究研究发现对经自由落体撞击造模法获得的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参照《实验针灸学》大鼠常用穴位定位标准进行穴位定位,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人中、百会、合谷、哑门,每天治疗1次,每个穴位针刺2 min,连续治疗7 d后,脑组织坏死面积及脑细胞凋亡指数均较优于假手术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指出针刺能够缓解创伤后脑血管痉挛,显著改善脑皮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摄氧能力,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建立功能联系,对颅脑损伤后因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疗效显著[11]。
3.2.4穴位选择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人中、内关、涌泉、劳宫、印堂、合谷和足三里。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穴居巅顶,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清化疲、升阳举陷的作用。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沟上三分之一处,具有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镇痛宁神的作用,在民间常用于中风昏迷的急救[12-14]。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横指处,为八脉交会之穴,具有养心宁神、疏通气血、理气止痛的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具有涵木滋水、通经醒脑、散热生气的作用。劳宫穴别名“掌中”,位于手掌心,具有安心神、清心火、调气血的作用[15]。印堂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额部、两眉头中心,具有通鼻开窍、清心安神的作用,且能协调十二经脉之气。合谷穴又名“虎口”,位于第1、2掌骨间,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通过对针灸治疗颅脑损伤选穴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6]。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特别是中医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历史悠久,对复苏期及恢复期脑损伤有显著的疗效。中医治疗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在对重型脑损伤后的恢复治疗中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作用。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药及针灸在促醒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穴位治疗方法中穴位刺激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奇特功效,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还可按循经取穴的方法,配以刺激患者手、足上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以期通过这种局部与全身穴位的结合治疗达到最终的“标本兼顾、营养全身”。重度颅脑损伤初期患者以实证居多,痰、瘀等均为其致病因素,后期久卧之则以虚证为主,临床需辨清虚实缓急,分型治之,其中血瘀证为贯穿于颅脑损伤病程的基本病机,气血瘀滞、蒙闭清窍为其主要病机特点[17]。该研究根据现有文献报道为依据,对重型脑损伤的部分患者的印堂、人中、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和太冲穴进行低频电刺激,对其电刺激后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结果分析,以期能够通过其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为中医穴位电刺激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西医在治疗颅脑损伤继发性损害缺少有效的手段,很多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而不能发挥特异性的作用。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醒脑开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解除大脑皮层抑制等作用,临床应用针灸疗法时多采用“醒脑开窍”等重于促醒的治疗思路及穴位强刺激的治疗方法[18]。临床实践指出针刺对治疗脑损伤功能恢复有着确切的疗效,是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催醒的重要手段。根据各时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和治疗重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减轻伤后后遗症的发生,尽早恢复功能,从而获得最佳的预后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19-20]。弥补了西医治疗方法中的不足,通过对临床疗效的不断探讨和评估,在颅脑损伤康复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朱丽君,朱元贵,曹河圻,等.全球脑研究计划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3(6):359-362.
[2]黄良珍,陈宝智,刘朝晖,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低血压及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5,36(24):3838-3840.
[3]卢水发,余延和,陈銮.颅脑损伤死亡173例分析[J].海峡科学,2014(10):19-20.
[4]张赛,李晓红.颅脑创伤诊疗新进展[J].武警医学,2014, 25(4):325-328.
[5]邓峰,吕菊红,高建民,等.我国与发达国家医疗资源和卫生费用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2):91-93.
[6]童钟,王季,黄辉霞,等.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2):212-213.
[7]朱建芳,徐桂花.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6-37.
[8]赵玺灵.中医辨证论治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系列病例研究[D].陕西:陕西中医学院,2013:86-88.
[9]王书良,徐峰.中西医用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12):171-173.
[10]周玉嘉,韦鹏翔,刘佳霖,等.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53-56.
[11]韩冰冰,卢岩,赵海军,等.针刺对MCAO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含量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0):894-896.
[12]郭新荣,王瑞辉,李娜,等.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用穴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33-1434.
[13]吕军影,阙铁生,黄李平.颅脑损伤血瘀证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关系探讨[J].广西中医药,2014,37(35):20-22.
[14]王海明,蔡琛,张智芳.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及康复锻炼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22-125.
[15]谢伟星,龚文劲,贺启荣.针灸治疗对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49.
[16]刘莹莹,陈丹阳.针刺配合高压氧舱内留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12):24-24.
[17]丁东.针刺联合中药对颅脑损伤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D].安徽: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18]袁鹰,李建民,任丽梅,等.对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治疗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1):1647-1649.
[19]许凯声,宋建华,黄迢华,等.针刺素髂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针灸,2014 (6):529-533.
[20]宫秀丽,薛艳艳.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01-103.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Sequelae
YU Miao1,WANG Ke2,FEI Zhi-min1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 China;2.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 China
R277.7
A
2096-1782(2016)05-0078-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子课题(2013CB531901);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3120);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3-CCCX-2-1003)。
于淼(1988.3-),女,辽宁丹东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刺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费智敏(1968.6-),男,上海人,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E-mail:tommyfei@126.com。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