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积极开展秸秆养畜工作

2016-02-20 02:37:38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畜达川草食

文│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达川区积极开展秸秆养畜工作

文│李涛(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

近年来,达川区积极开展秸秆养畜工作,大力实施秸秆换肉奶工程,促进了草食牲畜快速发展,推进了现代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一、基本情况

1.达川区基本情况。达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大巴山南麓,嘉陵江水系渠江上游,是连接川陕鄂渝四省的咽喉重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34个乡,行政村624个。总人口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耕地面积83.4万亩,草山坡地71.4万亩,森林70万亩。

达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全区已建成区、乡、村、户四位一体科技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区为中枢、乡为依托、村为基础、科技示范户为先锋”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技术服务人才济济,服务网络健全。

达川区既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区,又是畜牧业和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区,已建成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区,四川省优质肉牛繁育示范基地区和商品水禽基地区,也是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2.达川区畜牧业基本情况。畜牧业是达川区传统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达川区畜牧业坚持“大调结构,调大结构”的原则,着力抓好基地扶农、科技兴农、龙头带农,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一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着力引进、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模式,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三是在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上,重点促进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发展。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8%,畜牧业已成为达川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3.达川区草食牲畜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达川区草食畜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省草食牲畜养殖大县。目前,全区牛存栏11.4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牛7.1万头;羊存栏12.9万只,其中存栏能繁母羊6.9万只。全区肉牛规模养殖户达296户,具有基础母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2户,其中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户3户,50~100头规模养殖户4户,10~50头规模养殖户55户;全区肉羊规模养殖户76户,其中存栏50~99只规模养殖户52户,100~199只规模养殖户14户,2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8户。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渐改变,由传统的分户散养向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加快,推进了达川区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4.达川区秸秆养畜工作基本情况。达川区草食牲畜养殖主要是利用天然饲草和部分秸秆。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各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18.3万吨,现利用秸秆2.06万吨,其中青贮秸秆1.64万吨,氨化秸秆0.42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为11.26%。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户、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大力调动了农户秸秆养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达川区秸秆利用率。2013年秸秆养畜项目、2014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肉羊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达川区秸秆养畜规模和秸秆利用率的稳步提升。

二、秸秆养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秸秆养畜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已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达川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秸秆利用率仅为11.26%,大多数秸秆用作燃料或被焚烧,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还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是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2.秸秆养畜是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达川区是农业大区,而畜牧业又是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7.8%。长期以来,达川区以发展传统耗粮型生猪养殖为主,随着《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出台,达川区节粮型草食牲畜养殖呈快速发展趋势,肉牛肉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大提高了秸秆利用率,秸秆养畜成为全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

3.秸秆养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肩负起更多的助农增收任务与责任。其中草食牲畜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秸秆养畜成为达川区养殖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三、秸秆养畜面临的制约因素

1.秸秆养畜观念淡薄。一是达川区大多数养殖户传统思想严重,对成本较低且效益较高的秸秆加工饲料意识不够,仍采用传统的酒糟、豆渣等加工草食牲畜所需饲料,其成本偏高,运输也不方便。二是农户对农牧业的投入愿望和投入能力不强,认为农牧业收益较低,不愿在秸秆上进行过多投入,并且农户对目前的秸秆处理技术和秸秆利用机械尚未完全接受,导致了大量的秸秆弃置或焚烧,影响了秸秆利用率。

2.秸秆加工设施缺乏。达川区草食牲畜养殖户大多数资金困难,养殖场运行艰难,缺乏秸秆利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如切割机、揉丝机、青贮池、干草棚等。无法建立完善的秸秆处理体系,以至于大量秸秆弃置。

3.秸秆收运成本过高。达川区地理位置属于山区,秸秆收割无法大面积运用大型机械,主要是人工收割、搬运,导致收割的人工成本及运输费用过高,增加了规模养殖场的成本。

四、达川区秸秆养畜工作的规划设想

1.培育示范。2015年在全区范围内已经将肉牛基础母牛100头以上和肉羊能繁母羊200只以上的养殖场、专业合作社打造为达川区秸秆养畜示范户,以带动全区其他养殖户参观、学习。

2.逐步推广。2016年将在上一年示范户的基础上,逐步在肉牛基础母牛50头以上和肉羊能繁母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场、专业合作社推广实行秸秆养畜模式,促进达川区秸秆利用量能够达4万吨,利用率达20%。

3.全面覆盖。预计在2017年,将要逐步在全区所有肉牛肉羊养殖户、养殖场、专业合作社中推广普及秸秆养畜模式,全区秸秆利用量达6万吨,使达川区秸秆利用率达30%。

五、达川区秸秆养畜工作的措施

1.加大秸秆养畜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以及现场解答等方式加大秸秆养畜宣传,推广秸秆养殖,让广大养殖户能够认识到秸秆养殖的优势以及经济效益,从而改变其传统思想观念,努力调动养殖户秸秆养畜的积极性。

2.加强秸秆养畜技术培训。积极举办秸秆养畜技术培训现场会,邀请畜牧技术人员、技术专家对养殖户讲解秸秆处理的实用技术以及解答养殖户存在的疑难问题。

3.配备秸秆处理设施设备。申请国家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用于补助肉牛肉羊养殖户,使其修建和购置完善的秸秆处理加工设备设施,如青贮池、氨化池、干草棚、揉丝机、收割机等,为促进秸秆养畜全面推广夯实基础。

4.发展秸秆加工专业企业。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秸秆处理加工专业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源源不断的饲料,提高达川区秸秆利用率,推动草食牲畜发展。

六、达川区秸秆养畜工作的建议

国家应给予更多补助项目,完善养殖户秸秆养畜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秸秆处理加工基本设备。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置农业机械,以便高效收割和运输秸秆,减少秸秆收割、运输人工成本。加快秸秆处理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养畜达川草食
《草食家畜》征稿简则
草食家畜(2024年1期)2024-02-06 09:59:00
《草食家畜》期刊简介
草食家畜(2024年1期)2024-02-06 09:58:56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以桑养畜”发展雅江县高原特色农牧产业的思考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0
达川区退耕还林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51
对如何提高达川区造林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39
“十二五”期间怒江州农田种草养畜效益明显
关于加速推广农田种草养畜技术的思考
兽医导刊(2017年4期)2017-04-04 14:00:26
紫色页岩地植树养畜技术
达川区联社:助办巴山采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