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专业英语教材的思考

2016-02-19 05:09冯翠菊王春生刘淑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7期

冯翠菊 王春生 刘淑芬

摘要:高校专业英语教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院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主要探讨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结构和取材。专业英语教材应尽量结构合理,便于教学,在教材选材过程中着重考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中的知识性、文学性、审美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力求使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更趋专业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材;教材结构;教材取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77-02

一、前言

专业外语课程是学生通过多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后,结合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开设的必修课程,通过专业外语课程学习,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习惯,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参考外文专业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撰写论文打下基础。[6]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英语,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第二阶段为专业阅读即专业英语,为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设。《大纲》同时要求,本科英语学习要坚持四年不断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1]。一些大学毕业生不能用英语获取专业所需信息,英语交流和写作都很让人失望。

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共96学时,分别在第5、第6和第7学期开设,每学期32学时。

搞好教材建设是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专业外语教材建设,要跟上基础英语和专业发展步伐,与之相适应、相配套。高校应组织由外语教师、专业教师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写小组,综合各自优势,编著高水平和有特色的教材。[5]

本人已从事10年的专业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是1997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蔺景龙教授主编的教材《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英语》。本书已使用15年,根据讲课实践,本人认为应编写新的专业英语教材,因此,就专业英语教材结构、选材取向谈几点看法。

二、专业英语教材的结构

专业英语教材应包括学生听说读写译内容,每章可分为正文、词汇、练习等部分。教材内容应是专业所需的内容,按照学期分成3个部分,每部分侧重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球物理三个大块。每个大块有若干章,每章介绍一个专业知识或专业问题,如达西定律、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等。

1.Warming-up Activities。在每章的开始,给出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关讨论题。

2.正文。从原版英文杂志或书籍中挑选,如edge、leading等。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基础理论不会过时的专业文献。

3.单词词汇(New words and phrases)。每章后附上本章所涉及的较难单词或短语的注释,包括音标、中英文注释等基本内容。单词短语按字母顺序排序,这样便于查阅。书末应有本书所涉及词汇的总的词汇表,按字母顺序排列。也可加一个汉英词汇表,按拼音序号排列,增加本书的实用性。

4.注释(notes)。对一些难句、语言文化或专业方面的,要加以注释。

5.练习思考。每章后安排一定的形式多样的思考习题等,从对课文的理解入手,偏重围绕基本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从各个角度,用不同形式和题型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意图,如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讨论、英汉互译、写作等。

三、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取材

专业英语课由若干章组成,内容编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英语是语言类课程。专业英语应是专业的英语,以英语为主,是语言类课程,而非专业性课程,偏重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的讲授。因此,课程不应过多地涉及艰深的专业知识,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或专业类课程已经开设过的。注重宏观知识介绍,不过多地涉及艰深的专业理论。目前,很多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存在偏难问题,有的专业知识即使翻译成汉语也很难理解,这导致学生学习面临语言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困难,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解专业知识,偏离专业英语的语言类课程定位。教材偏难,艰深的专业知识讲授过多,很多长句子翻译困难,使一些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应重在保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的前提,教材难了,不等于学生学会的就多;兴趣有了,学生自然会自发地进步。

以我校地球物理学专业英语为例,第5学期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得很少,只有大一时会开设地球科学概论,测井资料解释、测井原理、物探资料解释、处理等课程还没有学过,那么此时专业英语不应涉及过多的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可以取材于关于本学科的一些科普性介绍材料。在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中,逐步增加专业知识。第5和第6学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选初中级科普读物、科技报道、研究综述等,每篇3000字以下为宜,词汇基本上应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达标词的范围内,超标词汇(包括特殊的专业词)每篇以不超过20个为宜。第7学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选高级科普文章、研究论文和科学专著中的章节等,篇幅长度以5000字以下为宜,每篇超标词最好不超过30个。从语法结构讲,研究生专业英语应有多量的复合句。至于虚拟语气、强调、省略和倒装等,则随原文表达需要,不必人为地限定其多少。[2]

2.专业英语的文学性、审美性。伍铁平教授在《普通语言学概要》中指出:“在传统的伙伴中,和语言最密切的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要用语言创作,通过语言鉴定,评论文学作品也必然涉及它的语言。所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必须精通它的语言。反之,一种语言的最精彩、最豐富的作用是集中在文学作品里面。文学是使用语言的典范。”[3]

专业似乎总让人感觉和枯燥相连,其实不尽然,即使是石油专业,也肯定有一些诗意的语言,有浪漫的豪情。专业英语不应单纯是枯燥的、艰涩的长句,应该有审美性。真正的专业大师,能用浪漫的语言、优美的辞藻来描述专业问题。因此,专业英语教材应多选大家作品,增加这门课程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选材形式多样,有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内容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与启发性。目前所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取材自严谨的专业科技文章,严谨有余,趣味不足,启发性、引导性的题材很少,可适度增加一些趣味性、启发性文章,增加阅读趣味,提升学习体验。

也可精选一些最常用的专业词汇作为专业外语授课内容,让学生在专业外语课上熟悉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中文专业知识[4]。此外,由于专业本身枯燥乏味,建议教材内容选择那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的材料。

4.独立成章。每章内容尽量简短,独立成章,32学时的课程可以选择50篇左右的文章,部分作为精读,须仔细讲解;部分作为泛读,学生在课下进行扩展学习。每篇相对独立,这便于教师授课选材。

5.教材应选择面宽。大多数专业教材主要选择本专业文献,加以注释,后附有译文,这种单一的题材不适合目前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内容仅是本专业的文献,覆盖面窄,不利于培养宽口径的人才,且没有考虑同基础专业的衔接[5]。因此,专业外语教材选材范围应广泛,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所属专业,相关专业的也应占到一定比例。以石油测井专业为例,教材内容可以60%的是测井方面的专业文献,但也要涉猎地震、地质、石油开发、油气储运、海洋石油等方面的文献,甚至可以增加介绍世界油气发展简史、世界其他油气田介绍的文章,开阔学生眼界,拓展专业外语所承载的信息量和知识量。

6.增加德育内容。素质教育,以德为先。在专业外语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全面素质。怎样使德育自然贴切,不牵强附会,让德育教育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呢?在每学期的课程上,选择1~2篇介绍专业泰斗、对本专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作品,或介绍作品,或选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人物,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和感动,潜移默化中增长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认同感、使命感。

内尔·诺斯丁认为,“每一个伟大胜利的作品都同时是对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探索,都包含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我们应该让这些存在主义的思考与情感教育启迪我们”。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情感教育的素材,加以引导和渲染,使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6]。

德育不是一门课程,不应寄托于单一的思想品德课或马列课程中,而应贯穿于所有的教学过程,因此,专业外语课程也应担负起这一使命。

四、结束语

专业英语教材对专业英语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希望各个专业能从专业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世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框架构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9,(2):78-80.

[2]陈天佑,张海峰,李得孝,张玲丽.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9):38-39.

[3]赵冬梅.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探析——文学性在精读课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岱宗学刊,2011,15(1).

[4]吉雪花,庞胜群,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化外语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人才,2009,08(03).

[5]张觉琛.专业外语教学浅析[J].教育战线,2012,09(03).

[6]郑海涛.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外語,2010,(10)(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