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渗透

2016-02-19 08:35谭礼果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的精神情感

谭礼果

摘 要:审美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一种精神的需要。而语文教学正是给学生撒下美的种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最好工具。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63-02

一、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仅仅是字词的认识与积累?是段落大意的概括与归纳?是知识的传递?是考试那可见的分数,是字音词义的辨别?肯定不是。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是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是一门承载着人学、美学、、伦理、道德、哲学的艺术体,是文化的附载,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达,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娓娓叙事。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仅将我们的教学层次限于浅表的叙事。那不仅加推了学生厌学的情绪,更是抛弃了语文本身文以载道的艺术美。那简直是最大的敷衍塞责。

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使人清甜解渴;语文是一种挚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么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情怀;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又怎能咏叹出“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语文;“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语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是语文;“这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是语文。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思,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一种精神;是对生命力量的召唤,对人格魅力的感化,是一种亲和力,是民族精神的回放,是我们心灵的自我关照。如果语文教学没有诗意,只将博大精深的语文简化成非此即彼的、试卷上的标准答案,简化成简单的工具,那么这真是语文的悲哀,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抑扬顿挫的诵读,明亮闪动的眼神,以及由文本生发而来的富有个性的阐述,没有学生由内而外的精神表达,那么语文课堂是残缺的,语文的教学任务是未实质上完成的。

二、语文美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到处渗透着美的表达,美的内容极其丰富。一套小学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美的因素,随处可见。如《桂林山水》、《彩色的非洲》、《火烧云》展现的自然之美;《中彩那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的人格之美;《电脑住宅》、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浸润的科学探索之美;古诗古词所表现的音韵之美。这些美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美的熏陶与升华。诚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概括起来,语文课文中展现给我们的有:自然之美,人格之美,奉献与创造之美,科学探索之美、语言的精妙之美、词句的意境之美,爱与被爱之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综合艺术之美。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以美为中心展开我们的教学设计,那么我们的教学时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也会在我们的引导下,实现质的提升。

语文美育内容不仅丰富且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它生动形象,使人如沐春风,身临其境,其通过文字呈现给我们的无不是一幅幅色彩艳丽,形象具备的图画。它情感丰富,而又娓娓道来: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小英雄雨来的临危不惧……作者通过他的笔尖,将其赞美之情、喜爱之意倾注于字里行间,使我们在作者的叙事中,感受到了他饱满之情,浪漫之意;它令人舒适愉悦,使孩子们在山水流连间,在平常人物的背后,感悟着美带给他们的精神的愉悦,在作者对丑恶的鞭挞背后,培养起它们嫉恶如仇的鲜明的品格特征。可以说正是语文的美育的渗透,才使我们的学生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以升华,它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得以形成。

三、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美

1、揭示形象感知美

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直观性中才能使学生感知美的形象,领略美的韵味。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室及身边的各种素材来展现课文中描画的各种美的事物、美的现象,以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生动逼真的意境。如武松打虎中描写武松打虎过程的“一跃而至十步外”这里“十步”的理解以及形象的呈现对于学生感知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就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们的学生对于“十步”也不容易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因此我们不妨让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亲自走一走把十步的距离形象的展现给我们的学生,既有利于他们感知武松这个英雄人物的超凡能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性,使他们在具体的形象感知中领略到作者表达的由衷之情。

2、品味语句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描绘展现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些成功艺术作品之所以成功,语言文字的恰当灵活运用,是其成功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这些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感受其带给我们的色彩与音韵之美。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我们通过多媒体将春的清晨,鸟的鸣叫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晨之美。又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来描写大旱灾,衬托出水在当时之珍贵,文中小女孩为让妈妈能喝到水而自己备受煎熬的高尚情操,以及女儿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再如《桂林山水》其描写奇山怪石所运用的词语之精准描绘之形象;不仅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味桂林山水,且让学生品味语句之后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爱国之情。

3、细读默念,体会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亲切、或柔美。老师要让学生在细读默念中来感受文章所体现的情感,如《观潮》,在带领学生欣赏了有关多媒体课件时,要让学生尽情地朗读,细细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再如《火烧云》中,在教学完课文基础知识后,要通过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去朗读、感受,仔细体味火烧云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以及文字背后作者所饱含的感情。

4、拓展思维升华美

语文教学中在令学生感悟到美的基础上,要适时将学生激起的美感升华为文字。将他们心中对美模糊的感知清晰化、具体化;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美的情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教会学生有感而发地抒写,有情而鸣地表达。

结论,审美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一种精神的需要。而语文教学正是给学生撒下美的种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最好工具。

猜你喜欢
美的精神情感
虎虎生威见精神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拿出精神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