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超超(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济源 459000)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的治疗
贾超超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459000)
[摘要]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简称PPH,是一种发生于高产乳牛的营养性代谢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急性溶血性贫血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基于此,分析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PPH;代谢病;治疗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简称PPH,1853年首报于芬兰,之后相继报道于非、亚、澳、欧与北美,分別被称为产后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血红蛋白尿或者红水病等。在国外,此病属于乳牛重要代谢病之一,高达50%的病死率,主要发生于3~6胎次高产母牛。
低磷酸盐血症是该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与产后泌乳而增高磷脂排出有重要关系。不论是产后发病的乳牛或是产前发病的乳牛,这一点都不例外。美国第一次发现乳牛PPH病例的血清无机磷含量显著降低。澳大利亚某些严重缺磷地区母牛产后常发生PPH,且一般都会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但是,不是所有低磷酸盐血症的母牛都会患上临床血红蛋白尿病症,然而患上床血红蛋白尿病症的母牛一般都会出现低磷酸盐血症[1]。也有人研究发现发病原因是铜缺乏或者饲喂十字花科植物。
此病最开始的,甚至最初惟一的症状是红尿。尿液的颜色在最初1~3 d内由淡色向红色、暗红色直至紫红色和棕褐色逐渐转变,最后逐渐消退。使用这种尿液进行替血试验,结果呈现强烈阳性反应,但是尿液沉渣中红细胞很少或者没有。病牛的产乳量会有所降低,但是食欲、呼吸、体温都不会产生明显变化[2]。随着后期时间的推移,贫血症状会逐渐加重,皮肤及可视黏膜会变为淡红色或苍白色,并黄染。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循环和呼吸也出现相应的贫血体征。临床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包括:PCV、RBC、Hb等红细胞参数值降低,黄疸指数升高、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症等急性血管内溶血和溶血性黄疸的各项检验指征以及低磷酸盐血症。
大多研究者报告该病溶血危象阶段血磷水中很低(0.13~0.48 mmol/L)。Caple指出,缺磷地区正常泌乳牛血磷为0.65~0.97 mmol/L,PPH病牛只有0.10~0.33 mmol/L。印度水牛血磷正常值1.86±0.07 mmol/L,PPH病牛0.63±0.18 mmol/L,埃及PPH病牛血磷降为0.16~0.65 mmol/L,我国PPH水牛血磷值由正常的2.26 mmol/L(7 mg/dL)降为0.96 mmol/L(3 mg/dL)。
急性病例可在3~5 d内死亡,或者转入2~8周的康复期。有的后遗症为末端部皮肤坏疽(趾、尾、耳和乳头)。绝大多数PPH乳牛和水牛及时用磷制剂治疗,可望痊愈。
该病的发生常与分娩有关,临床上有红尿、贫血。低磷酸盐血症等,饲料中磷缺乏或不足,磷制剂疗效显著,不难诊断。但应注意鉴别其他溶血性疾病,如细菌性血红蛋白尿。巴贝斯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慢性铜中毒、葱头中毒等。
应用磷制剂有良好效果,也可补饲含磷丰富的饲料,如豆饼、麸皮、米糠、骨粉等。北美推荐PPH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60 g(溶于300 mL蒸馏水中);100 g骨粉1 d分2次经口投服;输入新鲜血液;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参考文献
[1]袁安生,张会军,李勇刚.泌乳母牛产后的护理要点[J].河南畜牧兽医,2004(1):43.
[2]葛信江,于丽萍,蒋俊东,等.泌乳母牛的干奶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7(6):12.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0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