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田绿圆跳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6-02-19 08:47王刚建马海州
乡村科技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中牟县若虫大蒜

王刚建 马海州 王 磊

(中牟县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 中牟 451450)

蒜田绿圆跳虫的发生与防治

王刚建 马海州 王 磊

(中牟县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 中牟 451450)

绿圆跳虫是近年来河南省中牟县蒜田发现的新型害虫,以成虫及若虫危害大蒜苗期大蒜的根、茎和嫩叶,根据田间观察研究,摸清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该虫的措施。

大蒜;绿圆跳虫;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2013年在河南省中牟县普查蒜田病害时,在官渡镇、韩寺镇、刘集镇、大孟镇4个乡镇的大蒜田中首次发现其为害大蒜。目前,国内仅王凤葵等[1]对大蒜绿圆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进行了报道。为此,笔者于2013年开始,采取定点调查的方式,记录发生数量、有虫株率、虫口基数等,并安排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l mm,柔软,腹部膨大呈圆球形,体表面平滑并具稀疏刚毛,全身呈鲜绿至土褐色。具咀嚼式下口器,柱形,位于头的下方。眼黑色呈球形,并有8个小眼聚生一起的复眼,没有单眼。触角4节,线状,着生于头的上部,第1节较短,第二三节长度大致一样,第4节最长且朝前弯曲,末节具环状感觉器。胸部细小,与腹部愈合,足分前、中、后3对,每足4节,胫节和附节愈合在一起,末端有1爪,很尖锐。腹部隐约可见3节,第1节粗大,为前几节愈合而成,其腹面前部有一末端向外翻卷的管状物,后部有一末端分叉的握钩,腹部后2节较小,后腹具1对发达的弹器,弹器色淡、3节,呈管状末端分叉,总长短于腹部,弹器常弯向前方,夹持在握钩上。肛门开口于腹面,无外生殖器。

若虫形态与成虫较相似,没有明显区别。卵圆至椭圆形,暗灰褐色,常集中产在大蒜植株近地面根茎部叶鞘处,或成堆产于土缝隙中,不易发现。

2 生活习性

从田间调查看,绿圆跳虫喜爱群集,性情活泼,具有发达的弹器,善于跳跃,成虫和若虫对气流和振动的反应非常敏捷,遇惊即弹跳逃逸,难以捕捉。常喜欢生活在低洼潮湿的蒜田腐殖多的土壤内或植株的中下部,一般群集于大蒜近地面下部1~5个叶片上为害,早晚和夜间为害严重,白天隐藏在土缝中,10:00-15:00在大蒜植株上几乎看不到其为害。阴雨天也活动,傍晚地面可见大量活动个体,有的可在茎叶上爬行,当受惊动时即刻弹跳。该虫以成虫及若虫在土壤中越冬,抗寒性强。多集中发生在春季,秋季虽有发生,但发生时间短,发生数量比较少。据调查,蒜田3月下旬—5月中旬是绿圆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时期,蒜田最高平均虫株率为47%,单株平均有虫9.2头。该虫在10℃左右开始活动,最佳发育温度为15~20℃,适宜相对湿度为50%~75%,温度超过25℃和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数量显著减少。因此,每年3—6月雨水频繁,湿度偏高时发生;干燥的天气或土壤环境不利于此虫发生;酸性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此虫发生;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禽畜粪易把虫源带进蒜地,造成此虫的大发生。

3 危害症状

绿圆跳虫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植株中下部活动,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大蒜的根、茎和嫩叶组织。虫量少时仅啃食叶片正面的叶肉,残留另一面,先啃食叶尖上的叶肉,吃成小孔状,再向叶基部发展危害;虫数量多时,啃食部位连片呈薄膜状,仅留下叶脉成网状,最后网脉也干枯,遇风或碰撞后易破裂成孔洞,严重时可造成叶面破碎,从而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影响蒜苗生长,最后使蒜苗枯黄而死。为害根或根茎部,使须根出现凹陷,严重时须根脱落;还可诱发根茎部产生出小叶,叶细弱、卷曲、皱缩,叶尖极易干枯。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①大蒜播种前施用腐熟有机肥作基肥,以杀死成虫及卵,消灭外来虫源。而后深翻整地,以消灭土壤中越冬虫卵。②清洁田园。因绿圆跳虫有时可取食土中腐败食物和腐殖质,调查结果表明,及时清除蒜田残枝败叶,可有效减少蒜田虫口密度。③加强田间管理,当蒜苗长至10~20 cm高时,及时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湿度,增强蒜株抗病力。

4.2 药剂防治

蒜田害虫发生初期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7~10 d一次,连续两三次,可兼防蒜田根蛆和葱蓟马。

[1]王凤蔡,巨江里.大蒜绿圆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植物保护,1997(1):15-16.

S436.33

B

1674-7909(2016)29-80-1

猜你喜欢
中牟县若虫大蒜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中牟县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中牟县廊道建设发展现状及远景规划
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初中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