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明,赵勇(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门巴族聚居区旅游发展状况调查——以西藏错那县勒布沟为例
陈立明,赵勇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西藏错那县勒布沟是我国门巴族主要聚居地,也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里。勒布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当地通过举办“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开展特色旅游,打造勒布沟旅游名片,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门巴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错那县勒布沟;门巴族;特色旅游;“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
赵勇(1984-),男,四川绵阳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民族文化。
勒布地区俗称勒布沟,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沟北距错那县城40公里,南邻举世闻名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里门达旺。西邻不丹,南接中印边境实际控制区,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平均海拔2800米,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西藏著名的生态、人文和地理旅游风景区。
勒布地区地处喜马拉雅东段南坡,娘江曲纵贯全境。在河谷冲积带为农业区,山顶草坝则为牧区,人们聚族而居于河谷两岸。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荞麦、青稞和冬小麦等作物,最南部的勒乡还种植鸡爪谷。人们在房前屋后会种萝卜、白菜、大葱、辣椒等蔬菜和瓜果。畜牧业在门巴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勒布沟的门巴族几乎家家都兼营牧业,饲养牲畜,酥油、奶渣、牛肉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牦牛、犏牛和马是他们主要的运输工具。勒布沟成片的原始森林和林下资源是群众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丰富的竹、木资源,为门巴族发展竹、木器生产提供了条件,门巴族男女都会编制竹器,生产竹筐、竹箱、竹筛、木碗、木桶和各种酥油桶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门巴族利用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在西藏各级政府的扶持下,门巴族人民充分利用地处喜马拉雅山区多雨温湿的气候特点,在扩大农业生产,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增收很快。”[1](P108)人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兴办了茶厂、种植大棚蔬菜、办起了竹编、木碗合作社等,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近十多年来,得益于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门巴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在西藏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山南地委行署提出“要把勒布沟四个门巴族民族乡全力打造为全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中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民族团结、环境美好、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典范”;错那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勒布沟打造成“藏南特色、西藏一流、国内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勒布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勒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遵循“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特色旅游的同时,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看,勒布沟的特色旅游都占有先机。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勒布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如茶业、“门隅甘露”苦荞白酒业、野生天麻种植业、荞麦加工业、野山猪养殖业、民族手工业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有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2014年底,勒布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49万元,比2013年增加137.82万元,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95万元,增长17.7%;第二产业收入193.91万元,增长6.04%;第三产业收入422.01万元,增长71.7%。人均收入9878.5元;现金收入5713元。①勒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走在了错那县乃至山南地区的前列。
2010年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西藏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西藏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错那县乘势而上,积极挖掘错那的优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门巴族聚居区勒布沟的特色旅游。
勒布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勒布沟素有“人间仙境”、“十里画廊”和“离拉萨最近的森林氧吧”等美誉。独特的地理地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博拉山口、石林塔、珍珠滩百花坛、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珍稀动植物等,让久居城市的游客回到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勒布地区有斯木扎莲花生大师修行圣地、唐僧西天取经岩画、仓央嘉措行宫、勒布三圣湖、吉布二十一度母神山、吉布七圣湖……这些底蕴深厚的宗教圣地深深吸引着各地的信徒和游客。更为重要的是,勒布地区是我国门巴族主要聚居地,有着门巴族人民千百年来传承的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阿吉拉姆》”和《拔羌舞》、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酒歌》等,这些门巴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勒布沟境内还有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部遗址,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让参观者缅怀战争岁月,铭记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美好生活。
“从文化产业的资源类型来看,勒布沟区环境资源可以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精神资源。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如: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名胜古迹,民族、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等。无形的精神资源如优良的精神传统、民俗风情资源等。勒布沟区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高品位的旅游文化资源。”[2](P9)
在自治区和山南地委行署的支持和错那县政府的努力下,勒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勒布地区的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总投资2.59亿元的汀勒边防公路,于2014年6月20日正式开通,彻底解决了进出勒布沟的交通难题;通往勒乡的油路改造工程也已完工,勒布四乡之间的乡村道路工程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和建设中。投资总额达8078万元的勒布沟麻玛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勒布沟的旅游条件。
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种与特色旅游配套的门巴族特色餐厅、农家乐、家庭旅馆应运而生。如:勒布沟江淮大酒店、妈吉阿玛农家乐、最美情郎宾馆、勒农家乐等,使勒布沟游客日接待量可达三百余人。同时,勒布办事处和各乡还开办了门巴农家乐餐饮技能班,从事农家乐、茶园、饭馆的农牧民的各项专项培训班。通过讲座和培训班的形式不断提升旅游产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游客的“服务意识”基本形成。
错那县在2015年经济和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突出发展经济和生态建设”为出发点,立足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战略。勒布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区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已成为错那旅游的一张“名片”。2014年勒布沟游客数量达到两万多人次,同时吸引了各类媒体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西藏电视台等主要电视媒体上播放勒布沟的相关报道四十余场次。勒布沟景区还入选了西藏首批“信得过景区”和西藏最美景观拍摄点之一。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勒布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世人知晓了“生态边陲,仓央嘉措故里”这一美丽而神秘的旅游胜地。
我们认为,目前勒布沟发展旅游还面临着如下难题。
一是勒布沟地处中印边境实控区,属于边防重地,游客进入边防地区有诸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进入。与西藏其他成熟景区相比,勒布沟旅游才刚刚起步,旅游的硬件设施还不足、景点的知名度还不高,到勒布沟游客的总体数量偏少,没有上规模,且游客构成单一,主要是西藏区内游客,区外游客较少。
二是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由于进入勒布沟游玩的主要是西藏区内游客,他们多以“一日游”为主。区外的游客不仅数量少,到勒布沟旅游的大多是背包客、大学生等这类消费能力不高的群体。
为打造“藏南特色、西藏一流、国内独特”的旅游目的地,推进“西藏边陲重县,藏南旅游名县”的建设发展,错那县充分挖掘作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故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勒布沟举行“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借助历史文化名人仓央嘉措及其影响深远的《情歌》,打造勒布沟的旅游名片。“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出生于门隅,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均在错那县度过,留下了许多传说和行宫、脚印等圣迹。仓央嘉措自幼受到了门巴族文化和民间情歌的熏陶和影响,其创作的《仓央嘉措情歌》极富特色,诗作中充溢着门巴民歌的淳朴与真情,他的诗歌至今享誉世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仓央嘉措的故里,作为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山南地区错那县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把这种特色文化融入到错那县乃至山南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经过多方筹备,首届仓央嘉措情歌暨门巴萨玛文化艺术节在2012年拉开帷幕。
第一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于2012年5月1-4日在错那县勒布沟举行。首届“文化旅游节”包括国家级非遗《门巴阿吉拉姆》和《拔羌舞》表演、自治区非遗《萨玛酒歌》比赛等。错那县全力展示了“‘创想山谷、诗意田园、门巴小镇、爱情圣地’的勒布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第二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以“藏源神奇山南、情缘门隅勒布”为主题。活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以新闻发布会为标志,在全区造势,动员有兴趣的人员到勒布沟参观旅游;第二阶段从2013年9月15日至19日,以勒布沟为中心,开展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期间,除进行旅游推介、经贸洽谈、特产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专场表演和群众性的竞技比赛外,还组织系列旅游活动,如组织游客参观仓央嘉措故居和行宫、张国华将军对印自卫反击战指挥部旧址、莲花生大师修行圣地色木扎等景区。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继续重视突出门巴戏和《萨玛酒歌》的同时,增加了其他非遗的表演;把民族特色产品的交易作为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是勒布沟吉巴、贡日、麻玛、勒4个民族乡成立30周年,故第三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与30周年的庆典活动相结合,并在一起于9月15日至17日举行,以“藏源山南·情缘勒布——欢乐错那行”为主题。这一届的文化旅游节与前两届相比有两个特点:对文化遗产专题展演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实施了物质奖励,调动了群众保护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由于2014年6月从错那县城到勒布沟的柏油马路全线贯通,节日期间前往勒布沟景区参加文化旅游节的游客数量激增。据统计,3天活动期间里当地农牧群众所销售的当地特色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和餐饮、住宿等收入,共实现交易额50万元。
2015年9月15日,在舞蹈《吉祥的日子》中拉开第四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的帷幕,本次以“藏源山南·情缘勒布——畅游错那”为主题。除特色产品展销、旅游景点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俗活动比赛外,新增了“旺久庆坡”门巴族屋顶图腾祭奠仪式、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摄影作品展示等环节。本届文化节举办了“玛吉阿妈”杯错那旅游形象大使赛,来自错那县的10位身着民族服饰的佳丽走上舞台,通过个人才艺、旅游认知、语言表达、个人形象等方面展示自己,展示家乡。最终,1号选手桑旦拉姆获得冠军。她表示将竭力宣传错那,让更多人知晓错那,让更多的人走进美丽的勒布沟。另外,通过传统报刊和新媒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15年‘生态边陲门隅·仓央嘉措故里’摄影作品”收集工作,进入前10名的摄影者在文化节当天展示了各自的作品,参展作品被《错那旅游宣传册》收录。
从2012年的首届到2015年的第四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逐渐变成了勒布沟的一张名片。
“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利用勒布沟邻近仓央嘉措故里这一区位优势,以名人仓央嘉措搭台,融入门巴特有的传统文化,同时伴之以特色产品销售,整合了名人、门巴传统文化、民族特色产品三大要素,建立起了一个复合型的勒布沟宣传平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节组织实施了开幕式文艺演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群众文艺节目表演、景点游览、农牧产品与民族手工艺品销售以及篝火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游客领略了勒布地区门巴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现了“生态边陲门隅,仓央嘉措故里”的独特魅力。“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带动勒布沟旅游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门巴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益尝试。
首先,对“人间仙境”、“十里画廊”的勒布沟进行有力宣传,提高了勒布沟的知名度。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借“仓央嘉措故里”之名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成批的媒体、各级政府的关注,提高了勒布沟的知名度,打响了勒布“仓央嘉措故里”这张旅游名片。
其次,促进了勒布沟快速融入旅游核心圈。随着勒布沟知名度的提升,政府、社会资金、旅游公司会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开发勒布旅游资源,勒布旅游将会有一个质的跃升。“一个人能否选择旅游,与各种经济层面的因素相关联,而一个人如何选择旅游,却更多地取决于其审美、品味、鉴赏力、价值观、心理感受等关乎文化层面诸要素的尺度”。[3](P55)当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这个地方多么偏远,都不会影响它的客源。这样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可以在成熟的旅游路线“拉萨——山南(昌珠寺——雍布拉康)”将“勒布沟”规划进去,加入西藏旅游核心圈,成为游客到山南、甚至到西藏旅游时必去的地方。
第三,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高了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使当地的优势特色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既能够在自家门口销售,媒体、游客也能把这些优质的特色产品带到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上去。文化旅游节作为一个平台把特色产品的生产者和外界的消费者联系起来,解决了勒布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旅游节举办既有利于解决勒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特色旅游和特色优势产业两大支柱的发展问题,也为勒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以特色旅游带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以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吸引游客、媒体、政府的关注,从而带动特色旅游的发展,再借文化旅游节和特色旅游带来的人气销售、宣传特色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实现农牧民的增收。
个案1:勒布办事处书记扎多:“2012年,第一届的时候,我们就规定只要上台唱‘萨玛酒歌’的就每人奖励200块钱,然后大家都去学。那个时候,每天晚上老百姓都在学唱‘萨玛酒歌’。如果有个利益的东西去激励一下,效果就不一样了。”②
群众收入增加了,自然会吸引和带动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第四,促进了门巴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交通和通信条件迅速改善、外来文化广泛传播的今天,门巴族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门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由于资金、传承人本身的数量和影响范围等原因,门巴族传统文化在当地老百姓中并未得到重视,在年青一代中也未得到很好的传承。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门巴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在“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举办过程中,对门巴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系列专题展演,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巴阿吉拉姆》、《萨玛酒歌》、《拔羌舞》,又有门巴族传统的民俗和仪式表演。文化节的举办为门巴族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展示舞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门巴人来说,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节,可以吸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对门巴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和普及。通过这个平台的展演,门巴族儿童和年轻人有一个亲眼目睹传统文化的过程,对他们是一种洗礼和熏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旅游节每年持续举办下去,会为门巴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培育出比较深厚的民间基础。从效果来看,文化旅游节在保护和传承门巴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已经突显。
个案2:门巴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格桑旦增:“过两天我们就要去‘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上面跳《诺桑法王》那场戏了,现在正把徒弟们集中在一起排戏。在文化旅游节上表演,有一定的误工补贴,所以能把人召集起来。”③
个案3:麻玛乡门巴族老人:“每年都搞一次‘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这个特别好,因为过去的那些文化年轻人不想学。在‘文化旅游节’上,把传统的东西这么一展示,大家都看到了,都知道了,尤其是可以提高年轻人的认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传统的‘门巴戏’、‘拔羌舞’和‘萨玛酒歌’都保护得很好,这样保持下去就很好。”④
可见,“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对于勒布地区经济发展和门巴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旅游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的一种文化活动,在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经济——文化的协同与互动。”[3](P57)这些门巴族特有文化,既能通过文化旅游节这种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会对来自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游客产生吸引力,使外界知晓门巴族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传统文化。好奇心会吸引游客来到勒布沟,体验独特的门巴文化。游客与门巴族传统文化的互动,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这样,游客就会留在勒布沟,欣赏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而较长时间的留住必然产生可观的消费,制约勒布沟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的问题也就会得到缓解甚或根本解决。
错那县勒布沟门巴族聚居区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山南地区和错那县将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在错那县旅游局推进旅游规划体系建设、景区基础建设时,对勒布沟旅游发展尤其重视。在县旅游局正在建设和衔接的项目中,就包括多个发展勒布沟的项目。其中有勒布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105余万元;勒布沟景区入口处景观台及停车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基巴乡让荣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90余万元,项目已开工;勒布沟景区购买10辆环保巴士方案,计划投资400万元。错那县旅游局正积极争取将勒布沟景区申报为国家4A级景区。⑤
随着山南地区和错那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勒布沟门巴族聚居区的旅游事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注释]
①经济发展数据根据2015年调研时勒布办事处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②根据对勒布办事处原书记扎西多布杰的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③根据对格桑旦增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④根据对门巴族老人次仁久美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⑤根据错那县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门巴族简史编写组,门巴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门巴族简史(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杜俊霞著.略论西藏山南错那县勒布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季玉群著.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马宁]
[校对康桂芳]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边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项目号:14BMZ0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立明(1957-),男,重庆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历史文化和喜马拉雅文化。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图分类号:F59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16)01-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