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节国际传播影响力建构探析
——以2015年华语电影节为例

2016-02-19 14:12张默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华语影响力文化

■ 张默然



华语电影节国际传播影响力建构探析
——以2015年华语电影节为例

■ 张默然

世界各国纷纷举办电影节,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每个电影节都在努力扩散自身的文化、资本影响力。华语电影节传播影响力的扩散,必须要顾及“他者”已定的传播规则及各种先在的制约因素。在对各大国际电影节的成熟运作经验的转换与继承上,华语电影节既着眼于建构华语电影在海外的认知度与影响力,又在不断明晰自身定位的过程中,与之保持相对的创造性张力。

一、华语电影节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先在制约因素

由于思维方式、社会体制、文化传统等形成的文化产品的接受差异,华语电影节的影响力在进行跨国传播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价值折损,即文化折扣。从晚清开始,中国就开始有意识地引介西方文化,试图以西方现代性的价值理念、社会结构、制度设计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华语电影更是随着早期西方电影资本的全球扩张,尤其是在好莱坞电影的浸淫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西电影发展的不同步、文化交往的差异就导致了华语电影节在向西方世界传播时面临着文化接受力不对等的格局,成为影响力建构的制约性前提。

国际电影节体系固化的等级秩序强化了华语电影节影响力建构的文化折扣。尽管早在2005年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就已经撤销了对国际首映影片只能参加一次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限制,但这已经成为国际电影节争夺影响力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对维系国际电影节的主导秩序和注意力价值等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顶级电影节以其文化、资本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制定全球电影的评判标准,还进一步强化了电影领域的话语权。每年国际一流的电影作品向欧洲三大电影节、奥斯卡等顶级电影节流动,而次级的电影则分流向其余电影节。许多电影在各个电影节巡回,争取获取最高的注意力价值。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就征集到在一些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提名入围而并未最终获奖的作品。这些潜规则固化了电影节的等级秩序,强化了华语电影节的次级位置,先在地制约了影响力的传播。

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电影节话语权力的差异。“话语的权利‘总是'与物质也就是资本主义全球秩序的经济权力连属”。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化程度较低,现在还处于初级盈利模式阶段。与西方电影工业高度市场化的制片模式、完善的电影融资机制、完备的电影产业链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在电影后期制作上,中国后期特效制作仍处于低端的承接加工阶段。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影视后期制作联盟成立、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最大动作特效基地投建的信息发布虽然共同致力于推动电影后期制作的发展,但这一系列推动力量也是顺应了德国、好莱坞等欧美电影后期制作业向海外转移而起的。电影产业资本、技术的不对等使电影节的话语权利也不对等,成为华语电影节影响力建构的先在制约因素。

二、提高华语电影国际认知度的差异化路径

国际电影节网络呈现出以奥斯卡为核心的好莱坞商业电影节体系与以艺术电影为核心的欧洲电影节体系微妙对立的景况。华语电影节以兼容并蓄的思维,进行两种模式的“综合”实践。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艺术性和商业性融合,特别说明“体现了电影节不同于好莱坞体系的观影氛围”,但同时又“传播多元主流价值观”②。在2015年的电影展映中,安排了《两天一夜》《吉米的舞厅》等欧洲电影节电影,同时也展映《星球大战》等好莱坞经典大片以及《鸟人》《万物理论》等奥斯卡影片。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坚持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不会因为商业片的影片属性否定一部电影,纯粹艺术片也未必一定能得到肯定”③。这正是华语电影节所采取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在国际奖项林立的当下……根据中国电影的需要,走一条‘差异化'道路,其中包括艺术进步和市场发展的双重需要,以此来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④

华语电影节将提高华语电影海外认知度的诉求融入了电影节的单元设置,集中体现在展映单元对影片的选择、编排上,发掘并传达出华语电影特性,凸显华语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地位。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围绕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的主题,向大师致敬单元包括戈达尔、高仓健等大师的回顾影展与石挥、赵丹、夏梦、黄柳霜等华语电影人的纪念展,将华语电影置于世界电影发展进程中予以观照。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大师回顾展映,也将日本金敏、瑞典罗伊·安德森、美国奥逊·威尔斯与华语电影导演胡金铨、吴天明并置,为华语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中确立了一定的位置,增强华语电影的国际认知度。

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是华语电影的特有文化符码,是迥异于西方电影的特殊表达方式。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了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置了独具民族文化表征的京剧电影展映,为华语电影展现自身文化特色提供了平台。

武侠电影是武侠文化和特定时代环境合力催生的电影形态,是华语电影的独创。武侠电影对武功招式进行程式化、节奏化处理,再结合暴力、惊险等元素,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力,极具市场号召力。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了首届成龙动作电影周,还特别策划了由成龙、杰弗瑞·卡森伯格、罗伯·科恩等参与的“中外动作片上海论道”电影论坛。华语电影节通过这一策略,加强动作电影的国际号召力,提升华语电影节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三、强化华语电影节注意力价值的策略性举措

随着德波的景观世界、波德里亚的拟像时空到来,在信息内爆的时代,影响力已成为一种注意力经济价值,与电影节的历史积淀、文化理念、市场运营策略有关。由于整体起步较晚,华语电影节首先从强化注意力的可操作性指标方面入手,包括评审团主席的国际影响力、电影节的区域影响力、互联网传播、竞赛影片的首映率等。

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彰显了一个电影节的审美趣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节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华语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都由国际知名导演担当,以强化注意力价值。2015年上海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安德烈·萨金塞夫,近年来一路横扫威尼斯、戛纳、奥斯卡等顶级电影节奖项,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北京电影节由法国知名导演吕克·贝松担纲评审团主席,国际化制片道路、法国制造的全球高盈利大片诸符号都极大地提升了华语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国际电影节注重加强与釜山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的合作,增强亚洲区域影响力以抵达国际范围的影响力,建构华语——亚洲——国际的影响力传播路径。如2015年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影片《少年巴比伦》,在新人新作直通平台上直接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此外,上海电影节还具有前瞻性地首次举办了互联网电影节,探索互联网传播模式。无独有偶,戛纳电影节主席在回答未来发展策略时,给出的答案是:“独立电影、作者电影及网络平台。”⑤互联网的影响力传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01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首映率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5部入围天坛奖的影片、13部国外影片均为首映。这与首次实施电影节选片顾问制有直接关联。北京电影节的13部国际首映影片、丝绸之路电影节入围的4部外国首映影片都是由以马克·穆勒为首席顾问的选片团队遴选来的。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丝绸之路电影节的章程里面都注明“优先考虑国际或全球首映”。竞赛单元的首映率作为华语电影节的宣传策略,对增加华语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华语电影节针对国际传播的不平衡格局及其产生的先在制约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华语电影海外认知度和影响力的策略性操作。随着跨国传播过程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传播效应,在促进华语电影与国际接轨、培育海外市场、增加文化软实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释:

① [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② 材料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官网,http://www.siff.com/Information/ViewDetail.aspx?ParentCategoryID=463d292a-0cba-407e-a45e-ccd1dbc11f5e&InfoGuid=f6c9c7bb-ef51-417e-98df-763d6763a385。

③④ 材料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http://www.bjiff.com/mrxw/201504/t20150423_6338.html。

⑤ 王田:《电影节:重塑电影文化的契机》,《光明日报》,2014年6月16日。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赵 均】

猜你喜欢
华语影响力文化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