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芳
(盘县丹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盘县 553506)
农村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问题研究
黄兰芳
(盘县丹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盘县 553506)
当前,农村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中存在防疫意识薄弱、圈舍布局和设计不科学、消毒不合理、养殖档案缺失等问题,据此提出科学选址与改进布局、完善疫病防控制度、严格把好消毒关等控制措施。
养猪场;疫病防控;问题;措施
1.1 防疫意识薄弱
很多业主没有真正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方针,缺乏必要的防范心理,对各种疫苗是能少用就少用;一部分养猪者从外地购入苗猪后,不会及时报检,也不会隔离观察,更不会免疫接种后再入栏混养。
1.2 圈舍布局和设计不科学
没有合理地划分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防疫隐患较大;净道和污道设计不科学;很多猪场的饲料加工厂建设在猪场内部,必然导致饲料进场、生猪出栏和污物处理过程中出现很多交叉地域;舍外污水没有及时排放,影响了环境,为蚊、蝇提供了生活场所。
1.3 不能科学合理地消毒
消毒前不重视清理栏舍,尤其不重视猪栏死角,必然导致消毒液不能与病原微生物充分接触,无法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毒药物使用单一,消毒时间不科学。
1.4 药物没有妥善保存与科学使用
对消毒、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的保存使用和对猪群的饲养管理等操作不规范。如疫苗使用剂量偏大,消毒不合理;不按规定使用生物制品,不注重预防性用药等;不根据各地区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订免疫程序;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方法接种疫苗,不注重针头的大小和长度,注射疫苗的深度、位置和剂量仅凭经验,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1.5 养殖档案缺失
未对生产、防疫和用药等情况做好记录,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疫病的诊断和防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2.1 科学选址,改进布局,完善设施
要选择远离生活区、向阳、地势高和供水方便的地方建场。生产区、繁殖区和保育区要合理地布局,养殖生产区和工人生活区、参观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生产区内的下风向设疫病隔离观察区和治疗区。圈舍之外设排粪沟,养猪场地面要设一定的坡度,确保不积留粪尿。在猪场门口设消毒室与消毒池,外界与生产区间设消毒池;猪场的墙壁与建筑应以空心砖来砌墙,猪床应依据品种、规模与密度等进行地理位置的选择。
2.2 完善疫病防控制度
外来人员的各项活动只能在生活区开展。员工的车辆要放入生活区,出场的猪不可拉回,可定期宰杀健康猪,以供本场职工食用不在场外买肉。各区域间的职工与工具必须固定,引入种猪时要做好相关检疫工作,并隔离观察30 d且做好免疫接种后方可混养。
2.3 注重档案记录强化管理制
规范各类档案的记录,对各种人员、药物及生产等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疫苗瓶不得随意丢弃,要实施集中焚烧等处理,并采取定时定量喂养的方式。
2.4 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各地区、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抗体检测,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并做到头头免疫,防止免疫空白,使生猪保持的抗体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做好、做实常年免疫,以提高猪群对各种疫病的防御能力。
2.5 严格把好消毒关
消毒是提高猪场疫病防控性能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一是把好猪场大门、更衣室、生产线的消毒关。二是所有产品和物资等必须实行单相流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环境和各种工具、物资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三是根据季节特点、不同疾病流行的规律及病原的理化特性,合理地选择消毒药剂来轮换使用,更要注意药物消毒的有效浓度和相互消解作用。
2.6 营养平衡和药物保健
猪场要为猪群提供适宜的、足够的、平衡的日粮,能通过免疫营养的调控使猪群的自身免疫力得到提高,同时添加免疫增强剂。
S858.28
A
1674-7909(2016)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