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恭城红岩新村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赵乐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调研小组通过前往广西恭城红岩新村,掌握一手资料,总结当地观光农业经营的发展成就,从当地新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为切入点,探析如何提升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实效性,为研究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提供参考。
观光农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针对广西恭城红岩新村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的调研过程主要分为3个步骤:对当地观光农业经营现状进行调查;走访当地居民,调查其参与的农业培训项目;了解当地培训机构及培训方式。
1.1 当地观光农业经营现状
调查小组主要通过利用网络、期刊等查找文献资料法,以及到当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来调查当地观光农业经营现状。
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距桂林市123 km,距县城14 km,农户数103户,总人口417人,占地约73.33 hm2。红岩村因坚持“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20世纪80年代的贫困小山村一跃成为月柿、柑橙特色生态水果基地。如今红岩新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红红火火,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明显提高。据统计,2013年红岩新村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2 983.2万元,村集体收入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其中人均非农收入达7 460元,转移劳动力350人。红岩村因此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十大魅力乡村”“桂林市首批生态文明新农村”等荣誉称号。
1.2 当地农民参与的农业培训项目
调研小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当地农民参加过的农业培训项目,主要调查对象是21~60岁有劳动能力的从事农业生产或非农业生产的常住农村居民。
1.2.1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该地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83.3%。
1.2.2 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恭城红岩新村部分农民调研问卷数据表
1.2.3 调查数据分析。由表1可知,调查人群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本地村民年龄段集中于41~50岁阶段,其次是31~40岁阶段,基本处于中年进入老年年龄层;文化程度大部分为初中,少部分为高中及中专学历、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该地培训情况:外出培训中基本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与国家的广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养培训政策有关;当地观光农业经营培训与生产技术培训人数相当,说明当地观光农业经营发展势头较好,政府与村民重视程度高。
分析上述结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①培训都有结业证,培训考试实效如何是未知的;②大部分人不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有培训费、其他人宣传参加培训的现象;③现有培训模式暂时未能满足农民的需求;④培训中是否发挥了先进典型的作用;⑤培训中是否传授了新知识、新技术。
2.1 转变新型农民参与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思想观念
2.1.1 扭转农民重农业生产、轻经管管理的观念。调研中,大部分地区新型农民培训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比例为7∶3。红岩新村观光农业经营较发达,相关培训比重相应提升。但与生产技术相比,大部分农民不愿参与经营管理类培训。认为本身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发展视野完全被“小农”意识影响。基于农民的强烈诉求,很多新型农民培训机构较少安排此类培训或者根本不开设相关课程。即使有观光农业经营类培训课程,基本偏向于服务意识培训的课程,并没有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不利于经营型新型农民的培育,也不利于新型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2.1.2 转变农民“被培训”状态,利用多种方式提升新型农民培训积极性。调研中,新型农民参与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普遍存在农闲时候“被组织”“被培训”现象。很多农民并不清楚自己参加的是何种培训,目的怎样?如何扭转农民思想观念,把观光农业经营类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最关键要打破农民认为自己文化基础差、家庭经济不好、生活习惯不良和年龄偏大等观念。利用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事件传播、相关组织机构长期下乡到村到户宣传、政府政策扶持等手段来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主动接收新事物,积极学习新技术,摆脱过去农民单纯为了培训费或者相关机构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开设的培训课程,真正实现新型农民角色转变[1]。
2.1.3 利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把培训工作植入农民心田。调研中,还存在32%的农民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要人人改变思想观念,参与培训可以依靠文化渗透的力量。文化渗透是提升农村精神生活的“软实力”,农民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育民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文化室建设等手段,增强农民文化知识;通过全民健身、文化活动“三下乡”等手段,活跃农民生活气氛;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技术下乡等手段,拓宽农民对新事物的视野。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为契机,向农民宣传推广新型农民培训与转化带来的益处,广泛传播观光农业经营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升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2.2 新型农民结合当地特色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
2.2.1 鼓励并支持授课教师深入培训当地调研总结,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调研中,92%的农民希望开展“针对性培训+教师指导”的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授课教师基本来自各大科研单位或专业院校,这支队伍是观光农业经营行业的技术带头人或经验丰富的专家。在课程设计上,往往把本专业、本行业广泛适用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员。各地学员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课堂知识无法转化并运用到当地实际操作当中。为结合各地特色开展教学,提高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的实效性。各地政府及培训机构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当地充分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有效经验,最后形成教学资源与学员分享,并指导新型农民在当地开展观光农业经营产业。
2.2.2 优先培养一批开展观光农业经营的典型学员,带动当地其他农民培训并致富。调研中,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学员多来自当地普通农民,通过村干部宣传、报名参加。有些村屯因没有达到培训人数指标,村干部就发动自身的亲戚朋友参加。所以,很多学员没有明确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良莠不齐。观光农业经营管理经验不同于生产技术培训,可以立即运用到实践生产当中。这需要长期的经营管理与工作实践来充实,很多学员认为学到的知识实用效果不佳。因此,各地在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时,可以收集当地生产经营先进分子作为典型学员优先培育。边生产边培训,边培训边总结,将先进经验作为教学资源。通过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整村农民完成新型农民的转化,并发家致富[2]。
2.2.3 开办特色培训班,促进整村推进观光农业经营事业发展。调研中,开展针对性培训成为大部分农民的述求。当地可以根据不同村屯的需求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班。观光农业经营事业发展较快的村屯可以采取“村级观光农业经营新型农民精确培养”模式优先发展。开发特色课程、开办特色班级、培养特色人才为目标,致力于符合新型农民培训要求,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经营理念。既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又促进农民增收。根据专业定制班级与课程,打造一支支撑观光农业经营发展的新型农民队伍,提高接待服务意识,改善接待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探索出“精确培育、农民受益”的培训新模式,完善观光农业经营产业链,打造观光农业经营产业圈。
2.2.4 与观光农业经营发展先进村屯“结对子”,实行帮扶培训。调研中,100%的农民希望学习发家致富的先进经验。依据各地新型农民培训先进经验,村屯间的观光农业经营发展同样可以开展先进带动落后的方式。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甄选一批观光农业经营发展较快、步入正轨、具有完备设施与操作模式的村屯到较为落后的村屯传经布道。落后村屯可以通过复制模式-模式试行-实践总结-改进实行的步骤更快地投入到观光农业经营的发展当中。同时,政府对于帮扶培训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的倾斜。第一,应该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对帮扶培训与接受培训的农民提供资金保证;第二,政府应将这种“结对子”模式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工作实施,从教材编写、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选聘形成体系,建立帮扶培训有力的组织保障。
2.3 吸收相关经验,创新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方式
2.3.1 培训方式尽量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形式综合开展新型农民观光农业经营培训。调研中,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学员大多是留守本地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接收能力较差,培训主动性不强。如果培训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效果显然不大,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相悖。根据调研结果,临近红岩新村的黄竹岗水库移民培训基地采用的“集中培训+基地实训+移民家体验感知”模式实行分段培训,集中教学重点讲授观光农业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基地实训,让学员在实地培训,由专业人员经营指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移民家体验感知,由移民培训移民的方式,让培训学员深刻认识,提升培训投入经营的感知[3]。所以,观光农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训要从课堂教学中剥离,综合各种优秀的培训模式,创新适合当地特色的培训方式。
2.3.2 让农业资格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培训考核以生产经营实效为评价标准。调研中,68%参加培训的农民都有结业证,但是考核评价是否能达到实际效果是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达到实际评价效果,在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要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研究制定观光农业经营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培训考核不能以单一课堂考试或考核的方式认定。应制定一套以生产经营实效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制度:以学员考试成绩、技能演示等为考核手段,以结果检验为最终目的,后期应进行跟踪服务和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实效考核,最终评判学员成绩。考核期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2~6个月为期限。
2.3.3 以培养新型农民较高职业素养为目的,注重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时代性。调研中,100%的农民愿意接受新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培训新型农民观光农业经营较高的农业科学和生产经营知识之外,还要注重科技创新、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风险等各方面能力的灌输。不能只完成教学内容及短期目标,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对新型农民培训有长期发展目标和方案。真正做到不断提升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培育一批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互联网+”大潮,支持观光农业经营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技术,以发展观光农业经营电商、定制观光农业、创意观光农业、智慧观光农业为目标,高学历、高素质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工的新型农民,成为高、精、尖的观光农业经营新型农民人才,整体推进当地观光农业经营事业向信息化市场过渡[4]。
此次调研活动只是针对红岩新村部分农民开展的调研活动,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走访所有的住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侧面反映出农民对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观点与要求,所得的结论与建议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李国英.恭城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J].农技服务,2014(5):22.
[2]李明湖,秦志东,丁永奎.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3):63-65.
[3]吕金宝,熊涛,李陆,等.建立村级休闲农业职业农民精确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5(29):193-195.
[4]龙海平.新型农民培育过程中的机制创新分析——基于桂林市六个村庄的田野考察[J].湖湘三农论坛,2012(0):447-451.
F323
A
1674-7909(2016)21-94-3
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实践与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
赵乐(1984-),女,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旅游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