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 崔彩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渭南市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杨 扬 崔彩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长期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方共同协作努力来完成。基于此,详细分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原因
1.1 思想不统一,组织协调难度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长期大工程,需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政府各部口、镇村两级基层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方共同协作努力来完成。但是,仍存在思想不统一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在真正实施阶段配合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另外,有些村镇农民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眼光短浅,只有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双手同意,涉及集体发展时总认为与自己无关,不愿过多参与,甚至阻碍美丽乡村建设。
1.2 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多数街镇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仍不健全,保洁员的选聘、培训、使用、管理、考核等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已出台一些制度,但在实用性、约束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表现出不足和局限,基本趋于一种形式。而且在环境治理方面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这也一直困扰着美丽乡村建设。
1.3 农业规模化生产不成熟
规模化生产是相比较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最直观的表现是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临渭区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仍以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主,虽然近年来规模化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受制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临渭区农业快速发展的主题因素。
1.4 建设特色不突出
临渭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率先发展示范村,边建边摸索,然后再向全区推广,这样的方式固然稳妥,最大限度上减少损失。但出现照搬其他村的现象,盲目模仿先进村,没有突然本地特色,使本地的一些民俗文化被丢弃,甚至多数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规划和建设非常相似,导致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不突出。
1.5 缺乏专业人才
临渭区虽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但如此多的项目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进来。然而,临渭区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建设、经营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这是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2.1 缺乏领导组织和科学规划
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是以区级领导责任人的方式进行管理,明显缺乏统一性的领导。而临渭区早在2010年开始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专项调查,还派干部到外地进行考查和学习,回来后对部分乡镇做了初步的规划,但调研发现,有些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模仿和照搬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或者重视这个项目而抛弃其他项目,缺乏整体性规划,也缺乏指导性文件。
2.2 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仍然不是很了解,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这导致村民从主观上不能明确自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归其原因,主要在于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
2.3 村民民主意见缺失,导致美丽乡村建设滞后
一些乡镇在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概况等方面,村民没有参与的机会,建设过程中也很少征求村民的意见,甚至忽略了村民的能动性。而广大村民作为乡村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更关乎利益问题,一旦政府资金不到位,对村民的补偿就不能及时补充到位,这难以得到村民的理解,也就使得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盲目模仿和照搬的现象更加严重。
2.4 资金来源渠道少和筹集不力造成资金不足
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渭南市和临渭区财政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临渭区还算不上富裕,因此,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投资短时间内无法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无法正常到位。村民对于自筹资金缺乏意愿,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临渭区农民的农业项目比较单一,所以收入仍不是很高,加之在看病、孩子上学等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开支,无法实现自筹资金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从而导致村民在自筹资金上缺乏意愿。
F327
A
1674-7909(2016)24-70-1
杨扬(1987-),男,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