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宏
摘 要:作文就其实质,是有所感,有所悟后再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所以学生作文普遍缺少灵气,缺少童真,多的是套话、假话。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52-01
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存在。作文就其实质,是有所感,有所悟后再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所以学生作文普遍缺少灵气,缺少童真,多的是套话、假话。而作为地势偏远的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在平常的习作中,更是如此,这让我们老师倍感头疼,我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几经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对于写作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是对小学生生活体验的一种刺激。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
1、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宋庆龄在我们国家本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对于孤陋寡闻的农村小学生来讲还是倍感陌生,最近和学生一同学习了《试飞》这一课,对学生灵感的触动比较大,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始终以宋庆龄的神态为主线索,试飞前的温文尔雅,试飞时的微笑招手,试飞后的谈笑自如,使得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深深沉淀,课后,有一个叫徐怀东的小男生羞涩地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那就是神态描写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是至关重要的。他的这一提醒,使我明白了阅读教学已经开启了学生的习作灵感。
2、场面描写精彩纷呈:场面描写类似的作文是小学生习作中的一种常见形式,而课文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巴金的《鸟的天堂》中就有这样精彩的片段,那就是描写众鸟纷飞的场面,他先整体描绘在那棵大榕树里鸟儿们纵情歌唱的场面,那棵大榕树的枝、干、叶完全成为了它们嬉戏的乐园,再重点记叙了一只可爱的画眉鸟那悠扬婉转的歌喉和憨态可掬的姿态,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二、细心观察是激发学生的灵感的重要源泉
写作文,必须要有细心的观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我们这些地方的小学生缺乏的恰恰就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导致习作的内容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应该如何观察呢?
1、在平常生活中观察:前不久的一次习作百花园中,有这样的题目要求,写一次记忆中深刻的一堂课,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要求,却让很多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学生们到了六年级,上了很多课,可没有一堂课能在记忆里留下痕迹,其原因就是在平常的课堂中没有留心观察。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心急,让孩子们先停下笔不要着急,让我们细心观察一堂课后,再来写这个作文,第二节课,很多同学一改往常懒散的听课作风,仔细留意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作为老师,我心想这下有好戏了,果不其然,后来的习作课上,很多孩子对老师的神态、动作和学生们的语言、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刻画,都觉得有内容可写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欣喜万分。
2、在大自然里观察:我们当地有蜿蜒起伏的大山,又有涓涓流淌的小河,还有一碧万顷的田野,这些本来能够孕育孩子们的灵感,可孩子们好像对此无动于衷,作为老师我下定决心要让周围的美景在孩子们的笔端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
去年冬天,我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这时我灵机一动,索性让大家美美地欣赏这突如其来的雪景,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有的同学干脆把手伸出窗外,和小雪花来一个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也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闭上双眼,聆听着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我让大家把曼妙的雪景描绘一番,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沙沙”的写字声和着窗外的雪花飘落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歌谣,我再次明白观察确实能润泽孩子们的灵感。
三、“锦囊妙计”是孩子们灵感释放的方法
我这里所说的“锦囊妙计”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绝招,其实就是让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每一天从课内外积累好词佳句,同时呢,也可以把自己的快乐片段装进笔记本里,当每一次作文来临时,可以从这个“锦囊“里汲取营养,来寻找灵感的源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尤为重要。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我想到了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们积累写作时必备的语言材料。
四、老师的指导为学生的灵感提供保障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语言积累固然重要,可老师的精心指导也不可忽视。
1、注意指导古典诗词在文章中运用:在一次关于友情方面的习作中,我努力让学生们搜寻和此有关的古诗词,结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千古绝唱从孩子们那里脱口而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用在文中,让人赏心悦目,也为习作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感觉,使其友谊倍感凝重。
2、修辞手法在习作中的妙用:虽然学生习作要求用语朴实,但朴实的语言中,如果有修辞手法的点缀,绝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清风徐徐吹来,田野里的麦穗笑弯了腰,频频向路人点头哈腰。”这样的语句印入我们的眼帘,难道我们的心没有被触动吗?“细雨蒙蒙,路旁高大挺拔的白杨被雨水冲刷得清新自然,显得愈发精神抖擞”当我们欣赏到这么赏心悦目的句子时,你还在为学生们没有习作灵感而发愁吗?
当然,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灵感的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需要学生们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老师们的细心呵护,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孩子们的习作如果有了灵感的亲睐,还怕他们不能够文思泉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