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对的“管制”,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

2016-02-19 04:38李文文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由管制管理

李文文

摘 要:本文以赫尔巴特的管理、教学和训育为逻辑起点,在阐明这三者之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卢梭的“自然教育”将二者进行了对比,提出“没有绝对的管制,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这一思想论断。

关键词:管理;教育性教学;自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1-01

一、儿童管理——创造秩序,避免危害

儿童并非生来就有意志,却处处表现出一种不服从的烈性。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赫尔巴特把儿童管理这个教育措施划分为威胁、监督、权威和爱。教育强制并不是用惩罚来施加威胁,而是要警告儿童他的不明智行为可能对自己或社会造成危害;监督不是要去监控儿童是否及时顺从了这种警告,而是观察儿童如何对待这些管理措施所指出的危险;权威不是让儿童臣服于外在的权威,而是探讨他们是否理解和适当把握这种权威的意义;教育之爱也并非秉持一个顺从的孩子的形象,来要求儿童顺从和认可自己的认识,而是对他们秉持一种无动机的好意,从而有可能产生一种自由的相互认可。

二、教育性教学——发展多方面兴趣

如上所述,儿童的管理“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如此才能为教学的实现打下基础。教学以“多方面兴趣”为主要依据,因为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应该发展多方面兴趣,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德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教师所提供的事物便对他的心理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相反,学生缺乏兴趣,教学必然空洞乏味,令人厌烦,甚至会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一个人的兴趣必须是多方面的。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是人们获得广泛而又完善的观念的强大动力。所以,赫尔巴特既把多方面兴趣看成是教学的基础,同时又是教学的直接的目的。他将兴趣的多方面性分为“认识”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认识”,而通过交际获得“同情”。在赫尔巴特看来,学习者深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中,接着对所学习的内容加以思考,这种深入世界和自我思考的相互作用,就是教育性教学。

三、训育——服务于性格培养

简言之,“对青少年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但训育的目的,并不是管理和教学,而是使受教育者过渡到自主的行动之中。简单来说,儿童管理是阻止儿童的不明智行为,为有秩序的经验和教学过程创造空间,而教学则是对儿童多方面性的培养,训育侧重于对儿童意志的培养,使儿童在行动中自主塑造性格,或者说,训育是服务于性格培养的。训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儿童的情感和儿童的思想范围。训育对性格的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学。“训育对于性格形成的第一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乃是训育赖以为教学开辟道路的第一步,教学将得以渗透到儿童的思想、兴趣与欲望中去”。而训育对性格的直接影响则表现为“对变动较少并以坚定的目的行动的主体进行训育”。但三者并非无共同点,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产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目的是培养。”

四、没有绝对的“管制”,正如没有绝对的自由

一直以来,人们把赫尔巴特看作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而加以批判,认为他主张的教育忽视儿童个性乃至压制儿童,是一种“硬性教育”。的确,赫尔巴特在其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就教学而言,在其思想中,教学并非中心,他倡导的是经验和交际,教学是它们的补充,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他其实非常尊重儿童的个性,并提倡主动学习。通过管理,为教学创造一种良好的秩序,及时指出危险,使儿童避免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通过教学,发展儿童的多方面兴趣,通过教师的感情流露来感染儿童;通过训育对儿童的心灵产生影响,使儿童在行动中自主塑造性格。所以,说赫尔巴特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指引和条件。首先,教育者应充分地尊重儿童而不是单纯把他们看成单纯服从管理的对象;其次,教育者应当感受到人类能够具备的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再次,合适的语言、清晰的表达方式是教育者帮助儿童解除疑惑的关键;最后,作为教育者应对自己的教育态度形成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杜绝儿童对教育者、对教育的怀疑。由此看来,不管是管理、教学还是训育,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同样,在笔者看来,卢梭所培养的“自然教育”下的儿童,也并非是绝对“自由” 的。卢梭认为,对人的培养就像一株小树苗,人们总是迫切地想让它按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成长,而结果却将其弄的歪歪扭扭。但卢梭所强调的“自然”,实质上是强调要避免各种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我们人类不愿意受不完善的教养”,但若是将其完全暴露于自然之境,则无益而有害,就如同那株小树苗的另一种命运,生长在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大路上,任由行人推搡,最后只能死去。在卢梭看来,这株小树苗如同一个人发展的初期,人在此时期所受到的教育,便是“最初的教育”。卢梭极其强调母亲在“最初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母亲在“最初的教育”阶段为儿童排除危险障碍,就像为小树苗围起一圈栅栏一样给儿童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此卢梭的自然教育中的“自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便是确保母亲在“最初的教育”阶段为儿童排除了一切危险障碍,然后使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才是可能的和可取的。因此,不管是赫尔巴特的管理、教学和训育所体现出来的“管制”,还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所体现出来的“自由”,都并非是绝对的,但是教育家们为了儿童的教育所做的努力,却如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不断致力于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

[2]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社,1978.06

猜你喜欢
自由管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放松管制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不同地区开发商群体的囤地行为机理及其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