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冰燕
棉花伏前桃考察结果分析及管理措施
单冰燕
2016年,永年县不同类型棉田伏前桃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全县0.44万亩棉花,一类苗0.37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84.1%,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二类苗0.04万亩,占总面积的9.1%,同比减少了2.1%;三类苗0.03万亩,占总面积的6.8%,同比增加了4.5%。全县棉田平均密度3088.9株/亩,比去年同期亩减少102.4株;平均单株株高81.95厘米,同比减少10.84厘米;单株果枝10.54个,比去年减少1.26个;成铃2.46个,同比减少0.63个;幼铃和花4.06个,比去年减少0.72个;单株蕾数16.77个,同比减少5.3个;脱落率14.04%,同比增加0.81%;单株烂铃0.01个,与去年持平。
从田间考察情况看,各项生育指标均低于去年同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天气干旱少雨所致,特别是0.21万亩西部旱地棉田旱情较重,苗情长势较差。
根据以上考察结果,结合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技术建议:
棉田即将进入花铃期,此期是棉花需水高峰期,有水浇条件的棉田,要密切关注棉田墒情,当0—80厘米土层内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或晴天下午4点钟后棉株顶部叶片仍萎蔫时,应及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沟灌,同时也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免浇后遇雨,造成旺长。浇后半月内如无有效降水,需再次浇水,以保证花铃期棉田水分需要。
要结合降雨或浇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对基肥施用钾肥不足的棉田,可同时追施硫酸钾5—7公斤/亩,也可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亩,对前期发育快、开花结铃早及地力差、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补施盖顶肥,时间在7月底8月初,一般追施尿素5—7公斤/亩。施肥时应离开棉株20—25厘米开沟深施(地表10厘米以下),以提高肥效。
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在7月15—20日打顶,晚发棉田可推迟到7月25日前后。打顶时要打小顶,即摘除顶部一叶一心。8月5日后摘除无效蕾。打边心时间一般要求在8月10日前完成。对简化整枝留叶枝棉田,叶枝上果节达到3个或棉株见花时打掉叶枝顶尖。要及时拔除空棵、去空枝,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
要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化学调控。土壤缺水、棉花生长受阻时不用,在追肥浇水或降雨前,要及时化控。一般初花后亩用缩节胺2—3克,长势较差的棉田亩用缩节胺1—2克,长势偏旺的棉田可加大到每亩3—4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喷后如遇雨要及时补喷,肥水好、长势旺的棉田可喷2—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1周。
三代棉铃虫、伏蚜、盲蝽蟓等虫害是当前棉田的主要害虫,要密切关注棉田发生情况,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防治。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以及辛硫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制剂或甲维盐等喷雾防治;伏蚜、盲蝽蟓可选用马拉硫磷、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等喷雾防治,要按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兑水喷施,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另外,也要注意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单位:永年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