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浙江工商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基于“一带一路”思路的商务汉语国际生培养
王晓华
(浙江工商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于实现丝路沿线国与国之间的畅通交流和文化理解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没有语言互通,合作交流就没有基础,民心相通就难以实现。加大商务汉语国际人才的培养,是构建“一带一路”智力支持的重要前提。 具有较强的汉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务汉语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具备综合学科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复合应用型商务汉语人才,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
一带一路;商务汉语;国际生;慕课
2013年秋,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1],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700多所高等院校中,来华留学生源地排名前10位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尼、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要建设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工程,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2],显然,培养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促进民心相通和提供人才支撑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和作用。2014年我国接受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总数为38万,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来华留学生数为17万,占45%。教育部自2010年启动《留学中国计划》,预计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将同步持续增加。《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的教育定位是: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五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具体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举措为建议框架,在与沿线各国间已有教育合作交流基础上,设计三大重点工程:一是教育互联互通工程: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推动教育资格框架联通、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二是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近3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自费生和奖学金生的数量都有所增加。2014年自费生数为15万人,奖学金生数为2.1万人(其中7600余个新生名额)。目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数量,超过每年中国政府奖学金总数的 30%。“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另外还包括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三是丝路金驼金帆工程: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机制、实施“丝绸之路”教育奖励计划、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
2015年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表“汉语成丝路列车的润滑剂”一文,文章强调:如果把“一带一路”比喻为一辆开往人类美好明天的列车,那么汉语语言和文化的交往就是列车的润滑剂,它保证着列车顺畅、和谐、高效地运转和前行。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于实现丝路沿线国与国之间的畅通交流和文化理解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民心相通依赖于人的沟通,人的沟通以语言互通为基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3]。因此,没有语言互通,合作交流就没有基础,民心相通就难以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商务汉语方向)是面向国际生的中文授课的本科专业,是国际生本科学历项目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具有高中以上(含高中)学历的外国人或者海外华人华侨,以普通汉语为基础,以商务汉语为主干,以中国商务、中国经济、中国历史文化为主要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汉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中国国情和商务文化,具备较强的中国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高级汉语人才。商务汉语国际生是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熟练运用汉语作为商务工作语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在毕业时获得汉语水平考试新HSK 5级(210分)或者HSK 6级(180分)合格证书,达到高级汉语听说读写水平;能熟练使用汉语从事商务口语交际和翻译,用中文进行商务活动的陈述性和分析性的书面表达,并能掌握基本的商务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商业文化和商务礼仪,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学会整理经济信息、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
国内面向留学生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商务汉语方向的高校屈指可数,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有经贸汉语方向,教学要求是培养掌握经贸专业用语和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商业文化知识和商务礼仪,有较强业务素质,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在各类中外商贸机构中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面向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商务汉语方向,教学目的是在集中教授汉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讲授汉语在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国际商务、经济贸易等专业课程,并加强这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经贸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带一路”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各国对我国的相关政策的解读,与相关企业项目的合作,都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翻译人才的支撑。“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推进,不但需要“丝路基金”、“亚投行”这样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大批人才的基础。加大商务汉语国际人才的培养,是构建“一带一路”智力支持的重要前提。具有较强的汉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务汉语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具备综合学科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复合应用型商务汉语人才,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而我国高校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商务汉语专业本就寥寥无几,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更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材、师资与教学方式都陈旧落伍
目前,高校商务汉语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培养方案中相关的商务课程开设过少;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等重要课程只有2-4个学分,蜻蜓点水,学不到东西。真正的商务汉语专业教材也是少得可怜,特别是中级商务汉语水平的口语和阅读教材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至于涉及“一带一路”的教学资料几乎为零。大多数商务汉语教师所学专业多为汉语语言文学,他们的语言基本功扎实,但商务专业的相关知识却极其匮乏,大部分教师欠缺商务背景知识,连毛重净重的概念都需要咨询百度,因此对商务汉语专业课程不能有充分的讲解。而相关商务课程教师呢,虽然专业知识没有问题,但是并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中国学生几乎没什么区别,教学效果不佳。
(二)偏重语言基本训练,忽视语言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比较偏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国际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受传统语言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影响,我们有时候过分强调汉语词汇量的增加以及正确的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词汇量再大,由于缺乏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找不到准确的表达方式与准确的词汇应用,在商务汉语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中,难免会由于词不达意而影响翻译的质量,从而影响商务谈判的效果,制约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开展[4]。
(三)注重语言教学内容,忽视文化传播和商务活动实训
商务汉语抓住词汇、语法、句式基础训练本无可厚非,但是由此而忽视学生对相关综合知识的学习掌握也是得不偿失。我们知道,汉语本身只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一切综合知识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若缺乏文化常识与具体业务的内涵,语言本身就是“空壳”。“一带一路”战略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突破种族、语言与文化的限制,因此,商务汉语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需要多多安排文化类课程,如果毕业生缺少综合文化知识,他们虽然拥有很强的语言表达形式,依然无法完成表达内容。
虽然一带一路国家是近邻,但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读,笔者曾在学生中作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人将中国人的谦虚视为虚伪,认为很多中国人心口不一,即使在语言表达上也偏向于间接、委婉的表达法。还有人武断地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与儒家文化划上等号,却并不了解老子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更不了解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程度及对老百姓思想的影响。而且,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观之间的交锋与碰撞。
汉语言文学专业商务汉语方向要顺应“一带一路”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肩负起为沿线友邻国家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和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商务汉语专业人才的责任。
(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对商务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把以往侧重对商务基础知识的了解转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翻译能力的培养。把市场需求,尤其是要把拓展“一带一路”的海外国际贸易型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教学方向。在市场选人才而不再是人才选市场的今天,商务汉语的国际学历生教学必须具有国际市场理念,培养的人才才有出路。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商务汉语教材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可以增加大量的诸如“一带一路”合作活动中涉及的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翻译,以及频繁商务活动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等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合作会议的同声传译。教材必须按照商务汉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编写,商务特色鲜明:理念国际化、结构立体化、场景模块化、教法多样化。教材的内容应该涉及法律、会计、保险等各商务领域,呈现形式多样。编写者要依据使用者不同的年龄、阶层、国家、教学方式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将当地的商务文化习俗与知识技能的传授相交融,力图帮助国际生提高商务汉语应用能力,克服商务沟通中的汉语障碍,达到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目标。
(二)依据“一带一路”特点,改革商务汉语教学方式
用商务外语的思维来研究商务汉语,将语言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使语言运用和学科发展同步进行;将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相结合,符合“交流和认可是各国经贸合作的前提”的理念。遵循“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所凸显的特点,应该从“实用性”、“交际性”出发,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案例为教材,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其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能力。在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大实习力度,建立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把语言学习融入大数据信息处理中,以培养学生运用汉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特别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能力。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进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5]。
高校还可与一些外资企业或公司联系,对商务汉语专业的学生采取co-op或者internship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商务技能的培训。这不仅为商务汉语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创新之路,而且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与土壤。推行“产学合作”,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商务汉语专业的实训基地应该安排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或公司,这样,学生有了亲临实践第一线的机会,就能巩固所学。
(三)模拟“一带一路”真实条件,做好基于慕课的文化传播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6],它具有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具有创造性,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动力系统,同时也具有互动性,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共享和双向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7]。然而,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现在还有价值,就在于它曾经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的革命形式,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活动场所而存在,它加剧了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和文化循环。慕课的兴起,终于实现了文化传播的根本转变,它突破了时空界限、传播方式和信息量的界限,成为大众化的传播与沟通的新平台,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整个生活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播的特性相符合,具有交互性,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信息不再只是被“推”给受众,而是受众主动将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实现了网上受众与传者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使传播活动真正建立在人们彼此交流的基础之上,从而极大增强了文化的扩散力与渗透力,使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空间和舞台,教师可以轻易获得“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风格、宗教信仰等第一手信息材料,制作课件,使学生可以获得与当地客观实际相吻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慕课学习网站,随时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尤其是“一带一路”拓展进程中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知识,以便于学生使用和查找;也可针对随时发生的经贸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案例分析,弥补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我们正经历从正式的、严格的学习向非正式的、基于连结的、缔结网络的学习转变”,基于对网络时代学习特点、机制的研究和理解,加拿大研究者George Siemens于2005年正式提出了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为人们阐释新时代的学习和教育问题提供了新视角[8]。关联主义理论认为:可付诸行动的知识,可以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的组织或数据库等实体中;学习就是将不同的信息集合进行连结,这些连结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关系(或连结)比我们自身掌握的知识还要重要。学习就是编织个人社会知识网络的过程,学习者个人和整个网络之间是双向促进的关系,知识流在其间得以流动和创造。这种由个人到网络再到组织之间的知识发展周期,能让学习者的知识库通过网络连结而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9]。
在中华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传播中,选择适当的途径非常重要。关联主义慕课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等慕课教学模式共同的基本特点,比如主题化教学,组织者设定主题,并推荐相关资料;采纳各种社交网络媒介,学习者在其中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知识和更多相关资料,构建知识网络,也建立起与各类资源的交互通道与连接;以短时授课为主,并辅以一定的课程设计;以在线测试反馈学习者的情况,取得大数据并基于此进行分析,改进教学策略与方式[10]。关联主义慕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自己的学习通道,在构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现象和知识的认知、理解。通过深度的交流和认知,单一的文化输出提升为有学习、有反馈的互动交流,逐渐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和交流效果。从苏武牧羊到郑和下西洋,从丝绸茶叶瓷器的出口,到咖啡红酒电子产品的进口,从《礼记》中提倡生意的童叟无欺,到将《孙子兵法》运用到现代商战,传播文化、以及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对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好基础。
[1] 佚名.新华社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15-11-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 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09(2).
[3] 王晓玉.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N].中国青年报.2014-03-30(2).
[4] 李红秋.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151-153.
[5] 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21(5).
[6]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344.
[7] 周鸿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9.
[8] L BRESLOW.Studying learning in the worldwide classroom: Research into edX’s first MOOC[J].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2013(8):13-25.
[9] 陆赛茜.慕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新媒体与社会,2014(1):309-323.
[10] G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本文推荐专家:
沈小勇,杭州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学,哲学。
吴 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文化学。
The Cultiv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Chinese Based o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WANG XIAOHU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5)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another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Without language inter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have no foundation and popular interlinked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of business Chinese international diploma students will construct the important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The Belt and Road idea. Strong Chinese communication skills, skillfully using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business Chinese in foreign trade,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compound business Chinese and modern office equipment are teach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are majoring Business Chinese during the promoting perio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Business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OOC
H195
A
1008-472X(2016)03-0086-05
2016-01-12
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慕课时代中国文化课程研发(2015SCG249);2015年度浙江省工商大学课堂教学创新项目
王晓华(196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化比较,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