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飞
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启示*
◆关云飞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115
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抽样调查了解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状况,剖析其存在的非生态情况,并得出营造生态化课堂的启示,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学;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学的研究也渗透到多个领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然而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生态化教学模式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教育生态学将教育教学看作一种生态环境,在该生态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主体,其他条件或因素则可被称为环境因子[2]。
英语精读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开放的生态系统,由两大生态因子构成,即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课堂生态主体由英语教师和学生所组成[3]。英语精读教学就是师生、生生以及师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等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使课堂构成一个完整、良性的有机生态体。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子被破坏,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课堂生态偏离良性循环的轨道,造成生态失调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只有保证每个因子的良好运行,才能使课堂生态生机勃勃,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程资源非生态化教材是生态化教学中的重要因子,调查发现教材的选择有较大的局限性,教材的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材中的课文多选自 20 世纪 70—90 年代的国外文学作品或报刊文献,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产生太多兴趣。此外,教材选用方面一味套用本科模式,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没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堂教学非生态化英语精读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是导致教学非生态化的一大原因。英语精读课堂生态环境大体上包括课堂物理环境、课堂社会环境和课堂价值环境,在这几方面均存在非生态化的状况。
课堂物理环境主要由教室内装饰、噪音、颜色、舒适度等物理环境因子组成。精读授课均为大班教学,组织课堂活动时噪音较大,教师很难掌控纪律,个别学生就会浑水摸鱼。此外,教室室内均为白色无装饰墙面,部分学生觉得过于单调和严肃。
课堂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班级规模、学生座位编排、男女性别比例、师生生态位、校园语言环境、第二课堂等[4]。目前精读教学学生人数过多,与教育生态学理论中的最适度原则相违背,导致课堂生态的失衡。此外,在教学中,“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时间教师长时间站在讲台位置讲授,无法关注每位学生的反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在课后接触英语的渠道不多,校园英语氛围需进一步加强。
课堂价值环境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目的与兴趣、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班风与学风等。调查发现,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入学成绩较低,学习动机不强,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这些都影响了精读课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非生态化在课程考核方面,精读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基本以教师评价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试卷考核采取的形式是闭卷考试,形式较为单一,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突击,不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优化课程资源设置首先,在教材选用上,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选择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除经典作品外,可以适当采用当今畅销作家的作品等;教学中补充中国文化内容,提升学生用英语弘扬中国文化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手段使用上,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生态因子,引领学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下进行相关网络微课、资源共享课的学习和演练。最后,在教学任务设计上,安排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营造生态化的课堂教学
1)改善课堂物理环境。首先,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教室内英语文化建设,安排学生分组出英文板报,板报的内容可以是英美国家文化习俗、英语新闻、学生英文日记等,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和展示英语的平台。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在教室的角落设立“报刊角”,放置一些近期的英文报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翻阅,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班级形成英语阅读的良好氛围。
2)调整课堂社会环境。首先,通过分组优化班级规模。学习小组作为小型临时性生态集体,不仅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人数过多带来的诸多问题,弥补大班授课的不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座椅排列方式。最后,转变教师角色,调整师生关系。在英语精读课堂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生态位。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强化课堂价值环境。首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上和课下均应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其次,学风和班风建设需要学校、学生管理者、授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每个学生的多方努力,通过学生座谈会、班会、讲座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实施多元发展性教学评价师生作为教学生态活动的主体,都应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中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自评与互评,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逐步建立全面而客观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即最终成绩=平时课堂评价(小组讨论、课文文化背景展示、课堂表现等)+课外评价(课后作业、英文黑板报制作、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学习状况等)+期末评价(试卷考核)。
综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增强精读课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健康的教学生态体系。■
[1] 任其平 .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 [R].2007 年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 .2007.
[2]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 张庆 . 浅论高校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设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高教版 ,2010(1).
[4] 王清波 .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生态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 神州 ,2012(33).
H319.9
B
1671-489X(2016)17-0115-02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精读教学生态化课堂研究”(项目编号:GH150635)。
作者:关云飞,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