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涉及两个关键词:家和路。明乎此,我们就知道这其实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即探讨“家”和“路”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文题其实已经暗示了这两者的关系:“路”比“家”更美好。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所以,“家”这个小圈子有时会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如果我们不睁睛去看广大世界。
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因为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所以,我们会风雨兼程,即使受伤,也决不退缩。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
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我们每一个人从家出发,来到这个世界寻觅、追逐、闯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在自己选定的路上;但我们往往会走得太远,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诱惑、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于迷失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所以,文题涉及的“家”和“路”,即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
在立意上,我们可以侧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以侧重于“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在具体的行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努力做到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佳作展示一]
与其选择在家,不如选择上路
钱冠文
家是安身立命的场所,是心灵的港湾,是人生事业的支撑,也是我们最后的归属,所谓叶落归根是也。确实如此,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我想有个家,一个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没有家的这种美好,人们也不会如此深情地歌唱。
然而,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因为在路上我们可以收获比在家里更多更好的东西,选择上路,就是选择一种追求,一种探索,选择一种别样的人生。
因此,我要说:与其选择在家,不如选择上路。
家,固然是美好的;没有了家,你将会承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苦痛。家作为一个住所,可以像港湾一样庇护着你,让你免遭外界环境的折磨。在家中,你可以坐在火炉边,任凭火苗温暖你的全身。不管外面如何,你总能舒适而又惬意地过上每一天。由此看来,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家更美好的了。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假如你是一艘船,不去外面搏击风浪,一直待在港湾中,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所以,当然还有比在家更美好的事,那就是上路。
路,作为一个人前进时的方向,可以让人在前进中得到许多在家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勇气、决心、毅力等。路上可能会有风雨,可能会有艰难险阻,但如果你能迎上去,你的收获必然会比你所遭受的痛苦多得多。而假如你仅仅只是待在家中而不去迎接挑战,那么你同时也会失去许多机遇,一无所获。
曾经有两个兄弟,一直在家务农。有一天,一个外来者给了他们两人一个出去闯荡的机会,哥哥犹豫了一下,没有答应,弟弟则决定出去看看。二十年后,弟弟回来了,带回了满满一袋金银珠宝,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而哥哥仍像先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的确如此,在路上,虽然会有风险,但也会有更大的机遇;在家中,你只能坐井观天。
当今社会,不少年轻人宁可宅在家里也不愿出去走走,看看大千世界,只贪图家的安逸,就像上文故事中的哥哥一样。虽然在家中也能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这种宅在家里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去看看。一路上,我们既能欣赏到沿途的美景,也能让心灵丰盈,从而过一种更完整更有意义的生活。实际上,有时候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章既肯定了“家”的美好,同时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其选择在家,不如选择上路。这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在家”和“上路”利弊的比较:“在路上我们可以收获比在家里更多更好的东西”,“从而过一种更完整更有意义的生活”。文末一句“实际上,有时候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回家”机智回答了“与其选择在家,不如选择上路”这一文章核心观点的内涵,令人叹服。
[佳作展示二]
安宁之外,还应有挑战
李润
家是美好的,它可以给我们物质的保障,精神的慰藉和事业的后盾,而路也是美好的,因为路上有家里没有的风景,可以让我们不断地追寻更高的梦想和事业。而人生正是家和道路的结合体。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家的温暖,更需要在道路上不断挑战所带来的人生增值。
三毛在《拾荒者》中说,自己虽然是抗战时期出生的“战争儿童”,但是在父母的爱护下,一向温饱过甚,从来不知道物质的缺乏是什么滋味。然而,她却并没有满足家带给她的温暖,而是选择了流浪,选择了挑战,选择了在路上。最终,她去了撒哈拉沙漠。沙漠原本就是一个困苦的环境,但她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路勇敢地前行。在路上,她缺水,没有食物,也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民俗,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穷困潦倒,但是她从未放弃,同荷西一起选择继续前行。
正是不满足于家给她的安宁,而选择在路上的挑战,才让这个追寻内心自由的不一样的女子,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她最后自杀了,但是她的《撒哈拉沙漠》,以及她那追寻梦想不放弃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世间,让后人敬仰。
反观当今我们的社会,很多富二代生来就在一个不缺物质的优裕的家庭环境,他们却常常满足家庭给他们带来的舒适日子,最终他们除了物质,什么也没有,遑论什么精神气质,有的只是所谓的傲气。“我爸是李刚!”现在俨然成了富二代的一个代名词。在撞倒了两名女生后,面对警察的质问,李启铭不仅没有表现出忏悔,反而口出狂言说:“我爸是李刚!”这正是眼中只有“家”,没有“路”的后果,最终害人害己。
人生不是童话故事。在现实中,或许七个小矮人并不会帮助白雪公主,需要白雪公主自己对抗恶毒的皇后;或许女巫没有给灰姑娘变出水晶鞋和南瓜车,需要灰姑娘自己走去参加舞会。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需要我们自己不断上路,不断挑战。走累了,你可以回家休息一下,但然后你还要继续前行。只有我们不畏挑战,我们才能在风雨中傲然站立,抵达人生的至高点。
对于个人,确实需要挑战人生道路的精神;对于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大国,其他国家可能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但是我们决不能沉溺在这种安逸的环境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是一篇不错的考场议论文。文章既承认“家”之于人生的美好,更提倡“路”之于人生的必要:家给人以安宁,路给人以挑战,挑战给人生增值。这是文章立论的依据,极富逻辑性。文章结尾,由个人谈及国家民族,升华主题,立意高远。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