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新解

2016-02-18 07:30孙梅玉编辑王莉
中国外汇 2016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跨境贸易

文/孙梅玉 编辑/王莉

跨境金融新解

文/孙梅玉 编辑/王莉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整合推进结算融资、跨境投资、资金交易等多维度产品,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伴随全球产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经济活动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单一面向国内或国际市场,向内外贸兼营,境内外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模式转变,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完整跨境经营链条。为此,现代企业需要银行提供贯穿采购、生产、贸易全流程,横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覆盖结算、融资、交易各个环节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延伸,贸易金融向供应链金融演变,向交易银行转型,已经从传统的“贸易金融服务”进入了“跨境金融服务”的全新发展阶段。

合规创造价值

万变不离其宗。贸易融资仍然是跨境金融服务的基础与核心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外贸发展、应用和创新跨境金融产品的主要业务形式,因此,在拓展高端客户、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综合收益水平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笔贸易融资的原始设计思路,就是一单货物贸易在未来确定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确定现金流的提前变现或应付款项的延期支付。这使贸易融资具备有流动性好、自偿性强、资本占用少等突出优势。

近年来,随着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自偿性的外延被不断地放宽,贸易融资产品的原始开发思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当前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外部风险复杂性逐渐凸显,个别机构不规范经营所引发的贸易融资风险事件等一系列现象,使得如何保持贸易融资“自偿性”的低风险特征、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体系、有效防控业务风险,成为考验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

在笔者看来,对一般的信贷客户,通常是从其资金情况、财务报表等方面来进行风险管理;而贸易融资的风险管控,则更多基于业务流程的逐笔管控,基于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和业务自身的自偿性,因此在客户准入、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方法上都不同于其他业务,所以要有差异化的管控方式和管控策略。如农行在多年业务实践中坚持“一手抓经营、一手抓合规”,形成了一整套外汇业务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使贸易融资业务不良比例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远低于其他可比对公信贷产品。实践经验表明,做好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控,保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核心是要不断提升以下“四个能力”。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应坚持贸易金融的自偿性原则,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等关键信息的控制,以及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授信;要严格客户准入标准,根据贸易流和客户进出口量等合理核定授信额度和融资比例,积极支持有真实贸易背景和实际投融资需求的客户。

二是专业化经营能力。要紧紧抓住贸易背景调查、单据审查、回款控制等核心环节要点,通过一线客户部门、贸易融资专业部门、信贷审批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通力配合,及时掌握单据流通、货物销售、资金回流情况,共同做好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全流程操作风险管控,引导合规办理贸易融资业务;要高度关注涉及担保圈、担保链、民间借贷等风险因素,防范企业因担保代偿造成资金链断裂引发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严禁以贸易融资置换企业其他高风险信贷业务。

三是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期,应及时了解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关注特定商品贸易融资风险;同时要关注汇率风险,充分利用不同缓释手段,发挥不同产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及时增加担保措施,降低汇率波动导致的业务风险。

四是外汇合规经营能力。应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真实性审核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代位监管、反洗钱要求,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展业三原则”及真实性审核的各项要求。可像农业银行那样制定国际业务KYC指引手册,引导各级行严格按照“展业三原则”为客户办理跨境收支业务,以有效遏制虚假交易。

把握转型先机

当前,贸易金融正向着“贸易+投资”“在岸+离岸”“线下+线上”的方向快速发展,产品上已不局限于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单一业务,手段上更是借助了互联网和电子化平台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整合推进结算融资、跨境投资、资金交易、现金管理等多维度金融服务,综合运用电子银行和线上交易渠道,打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要不断满足“贸易+投资”需求,服务企业“走出去”。预计未来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并将带动银行的项目融资、境外投资贷款、出口信贷、跨境并购、跨境现金管理等跨境金融服务全面快速地发展。这将为银行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新机遇。可以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在“贸易+投资”的跨境金融服务新模式下,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是银行未来跨境金融服务和贸易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自贸区等境内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也会为跨境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在高度开放的政策环境下,自贸区与离岸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资金集中运营、跨境资金池、第三方电子支付、跨境发债、跨境融资等金融需求十分旺盛。同时,随着上海、广州、厦门、天津自贸区的批建,苏州工业园区等其他特殊经济区的建立,跨境金融需求将激增。

第三,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贸易金融线上化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贸易金融服务正向电子化、网络化转变。如网上银行跨境汇款、本外币现金管理平台、信用证电子交单方式等电子化结算服务模式,可以使客户体验不断提升,业务效率日益高效;而通过银企直连、电子交单、监管数据报送电子化等方式,则可实现业务、监管数据的电子化交互,无纸化操作,提高业务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为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贸易金融部门与电子银行及其他渠道部门的协同整合能力,加快构建统一电商平台,完善及拓展网银、现管平台、跨境电商以及在线跨境融资产品,实现跨境电商服务由基础支付结算向综合性、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变。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总经理

对话

《中国外汇》:作为一位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的管理者和专家,能否谈谈您对跨境金融发展趋势的理解?

孙梅玉:伴随全球产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经济活动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单一面向国内或国际市场,向内外贸兼营,境内外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模式转变,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完整的跨境经营链条。从跨境金融发展的政策背景看,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极大地释放了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为银行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走向全球步伐的加快,中资银行可以依托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球金融治理新框架下培育新竞争力。这也为中资银行实现业务转型、扩大客户基础、提升多元化经营层次、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广阔机遇。

《中国外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跨境金融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主要在哪里?

孙梅玉:首先,伴随着多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入开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多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化将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融资、货物和服务贸易、个人出境旅游的发展,给银行跨境金融服务带来较大的需求空间。其次,自贸区等境内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也会为跨境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在高度开放的政策环境下,自贸区与离岸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资金集中运营、跨境资金池、第三方电子支付、跨境发债、跨境融资等金融需求十分旺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资本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更是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海外并购、股权收购、项目合作、工程承包所衍生的支付结算、资金交易、财资管理、贸易融资、跨境担保、资本运作、海外融资、现金管理、海外保险、咨询服务等一揽子需求,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跨境贸易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