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2015年10月11日,“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授牌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浙江青田举行。
10年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功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青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项目点。10年后,这里的小山村已远近闻名,不仅让稻鱼共生系统得到了推广,也让这一文化得到了传承。
青田县方山乡松树下村农民金岳品就是这样的传承者。为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为了家乡的事业,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国二次创业,2014年他远赴泰国,从联合国粮农组织领回了“世界模范农民”的奖牌。而在今天,他带着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传承和发展稻鱼共生技术,为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直在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块良田!”
来自远古的智慧
碧绿的水稻间自由自在游动着红色的田鱼,鱼与稻相互依存,与山间清净的空气、梯田、溪水一起,组成了一个自足的生态系统。青田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证了生态平衡,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解决了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呈现稳定态势,稻鱼都没有病害。
当然,稻鱼共生系统在世界许多国家中都有,只是中国的历史最为悠久,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就有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据此推断,楚人已进行稻田养鱼。从目前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可以断定,我国稻田养鱼最晚始于汉代。
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则始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青田县志》有详尽的记载,自古田鱼有4种颜色,因红色喜气而广布田间。稻田养鱼,是农耕社会的神来之笔。传说方山的先民在放溪水灌溉时,把鱼苗带进了水田。没有想到秋天收获稻谷,梯田里还额外收获肥美的鱼儿。这鱼经过先民一代代的驯化形成特殊的品种田鱼,模样还是鲤鱼,但鱼鳞柔软,鱼肉分外甘美细腻。
今天方山的水土,不如黑土地膏腴,但却灵气四溢。围合的山峰植被丰茂,涵养了水土,山间常年奔流着甘洌充沛的溪水。所有溪水汇流的谷地间,都层叠出一块块的梯田。方山人家,房前屋后必有引活水蓄积的鱼池。到了冬天,人们会把稻田里的田鱼捉到房前的水池里,覆盖上树枝,为它们保暖,助它们安然过冬。鱼儿精灵一样游动,又给山居生活增添了一抹诗意。“我们方山人对鱼那个精心,就像城里人养宠物。”金岳品说。
可它不仅仅只是方山人的群体记忆,稻鱼共生还是全人类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记忆。
为了保护全球受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项目申报和保护。
2003年5月,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大学等的支持下,青田县以稻田养鱼成功申报全球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全球数十个申请项目中,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养鱼被确定为全球首批6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2005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亲自把这第一块牌子授予青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闵庆文教授说:“经过10年探索,青田这个我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地,已经成为研究农业技术的基地,展示传统农业文化的窗口,生产有机农业的基地,让我们后代看到了先祖的远古智慧,成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示范点,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趟出了新路。”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块良田”
金岳品出生的松树下村是一个偏远乡村,他从小与稻田打交道,与稻田里的田鱼结缘。1978年,16岁的金岳品离开方山,跟随叔叔远赴法国,从一开始在餐馆里刷盘子,到苦尽甘来,在法国有了自己的餐馆。2007年回乡,让他记忆深刻。“我的记忆里,方山的梯田一层层的绿,特别美。可是这一次回乡,却发现许多良田都荒芜了,田野里荒草丛生。”
或许在那一刻,金岳品就有了回家的冲动,而当获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后,他更坚定了自己回来的目标,要为家乡做世界级品牌。
回国之后,金岳品脱下西装,一头扎进了稻田。但是创业并没有像开始想得那么简单。经过多方努力,金岳品终于有了自己的商标,又建好了基地,他开始从当地农民那里高价收购传统田鱼鱼种孵化。
为了掌握技术,他曾自费到上海海洋大学学习,掌握了稻鱼共生技术。学成归来,他也成了专家,田鱼苗的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
2010年,金岳品与几位农户一起成立了方源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年之后,他通过土地流转从村民手中承包了50亩稻田,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田鱼育苗基地和40多亩的稻田养鱼基地,并发动周边的农民一起投入到稻田养鱼,开始了集团发展。在他的带动下,周边80多户农民加入了他的队伍,还有很多在国外的朋友也都纷纷加盟。
经过金岳品和社员们的努力,注册了“方源田鱼干”“稻鱼共生”“二都方山生态米”商标,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稻田养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一路走来,带动周边80来户农户致富,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不仅如此,他的稻鱼种养基地还成了交流学习的示范基地。如今,有97户农民使用传统的稻鱼共生技术为他供货。
2014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方山实地考察金岳品的基地时,曾这样评价方山乡“稻鱼共生系统”生态价值:探索了一条“千斤稻百斤鱼万元钱”的高效生态经营模式,提供了田鱼、稻米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而就在四个月后,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模范农民”称号。10月15日,作为唯一的中国农民获奖者,金岳品与印度、缅甸、新西兰和泰国的4位农民从泰国诗琳通公主、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亚太地区代表小沼宏的手中接过“世界模范农民”奖状、奖杯。“获得‘世界模范农民称号后,我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心头的‘田园梦也越来越清晰。我将会专注于打造品牌,定战略、组团队,向着更广阔前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