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前段时间,有人突然发现,微信朋友圈可以用群发功能,测试自己有没有被友邻删除。于是,测试像瘟疫四下蔓延。
那处境里,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不由想到从前那样的关系。村里的、大院里的,你送我一碗豆角,我回赠两块咸菜。甚或,拉开单元门时,为后来者撑一下,也是情分。
这种关系的正常处在于,你不能把一个常见的人删掉。这种删不掉,顽固地支撑着世界。这是不得已的情分,但还是情分。能领略它,需要一份对人世的相信。能否体恤这种相信,则是对一个人入世程度的考验。
电影《午餐盒》之所以动人,因为就建立在这种体恤上。
故事背景,是印度城市的午餐派送制度。城市大,男人上个班,要走出三十四里地,中午想吃口新鲜饭菜,怎么办?女人做饭装盒,委托午餐派送公司,送到丈夫办公桌上。
家庭主妇伊拉,丈夫从不碰她做的饭菜。终于有一天,饭盒空着回来,她欣喜地向住在楼上的姑妈报告“调味汁起了作用”。姑妈表示“这是好的开始”,简单对白,说明了伊拉的全部处境。
可惜,午餐盒是被误送到保险公司的老会计费尔南德斯那里去了。他是鳏夫,马上要退休了,每晚站在在楼顶天台上,看别人家吃饭的场景。对孤寂深渊中的人来说,隔壁的灯火和饭菜香,就是救命稻草。所以,他坦然享用了送错的饭,甚至收到伊拉放在饭盒里的声讨信之后,依然没停止。他回了信,坦然地等下一次盒饭。
深情和体恤,就在这里吧。有观众质疑:就凭借几封信,她就想出轨了?想私奔了?但我经历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越多,越发现,那些片言只语,那饭盒,还有对饭盒的期待,简直是性命相见。
他相信她不会停止供应,不会在饭菜里投毒。她相信他不会停止回信,不会出言谩骂。他们从一开始,就确信自己走的不是一条人际关系钢丝绳。太平年代,这就是以命相示了。
最难得的是,这种体恤建立在匮乏的基础上。电影里到处都是信息。她做饭时,能和住在楼上的姑妈聊天,显然,墙很薄,建筑质量很差。她父亲生了重病,母亲为医药费发愁。而他呢?想在墓地为自己准备一个棺材,却只能买到竖着放的棺材,“我站了一辈子,没想到死后还要继续站着”。他那些正当盛年的同事,多数吃不到午餐,只能啃两只香蕉。
人口爆炸、通货膨胀……与印度现代生活有关的信息,就藏在这些角角落落。
匮乏里的体恤,不只是教养、互利这么简单了。重重压力下,还能酝酿出期待,甚至一点欲言又止的爱,还思谋着去被当作桃花源的不丹。这是多么巨大的对人世的相信。
如果伊拉和费尔南德斯有微信,会随便加人或删人么?我想不会。从没什么虚拟世界,那些你无法回避、无法删除的,造就了你。区别只在于,是了解还是更了解,是体恤还是更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