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的小微信贷模式及与银行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191亿元,350亿元,571亿元,这三个数字是淘宝2012、2013、2014年在“双十一”这一天的交易额,淘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民众的承受力,人们对于电子商务和阿里巴巴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从推出诚信通到推出支付宝,再到与银行合作试水网络联保服务,其信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阿里金融帝国初具雏形。
“阿里金融”这个名词近几年来越叫越响,电子商务和马云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而阿里巴巴也不出人们意料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从最初的B2B、B2C到后来的支付宝、阿里小贷,再到如今的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担保)和众安在线(互联网保险),阿里巴巴在创新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金融路。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也成为持续关注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有4000多万小微企业,假定每家每年需要1万元的贷款,这个市场理论上的容量就是4000亿元。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10月份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调研显示,有63%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在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75%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所以这个市场是不容忽视的。
而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与实际获利不对等的问题,因而对小微企业缩紧了贷款资源,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没办法从这些渠道获得资金,此时阿里金融便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提供了一个相对便易的融资通道——阿里信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阿里巴巴一直在金融领域进行着创新,在现有的体制和技术条件下,银行一般是看不上小额贷款的,因为需要繁琐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存在不经济的现象。但是这种小额需求集聚在一起能产生规模效应,收益将远高于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阿里巴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自身的数据和平台优势带入到业务当中,搭建一个金融平台,并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同时吸纳银行等各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参与,面向个体商户和小微企业进行各种互联网形式的金融创新。这样的运营思路体现了阿里巴巴的平台化基因,也是其优势所在。
阿里金融的模式是独特的,所以难以复制或者效仿。但是阿里金融是可以带动金融界进行一场改革的,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除了可以打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僵局,还可以稍微扭转社会上贷款资源不均匀分布的局面,进而改善整体的社会融资状况。
(一)阿里金融的成立
阿里金融亦称阿里小贷,是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下的微贷事业部,主要向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小额信贷等业务。目前阿里金融已经搭建了分别面向阿里巴巴B2B平台小微企业的阿里贷款业务群体,和面向淘宝、天猫平台上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的淘宝贷款业务群体,并已经推出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阿里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截至2014年2月末,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70万家。
从2002年推出的“诚信通” 到2004年3月推出“诚信通指数”,再到2003年10月18日基于淘宝网而建立的支付宝,以及2007年阿里巴巴与银行在贷款方面的直接合作,还有注册资本金10亿元的2010年6月成立的浙江小贷公司和2011年6月成立的重庆小贷公司,以支付宝作为支点、进军整个电子商务金融的布局开始显现。在2012年网商大会上,马云明确提出阿里巴巴集团将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转型,要将业务分为“平台、金融、数据”三步走的计划,阿里巴巴要重建一个金融信用体系。此后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阿里巴巴进入了调整期。2013年初,阿里巴巴集团架构调整为25个事业群,这是平台和数据业务的雏形,阿里金融和支付宝不在其中。2013年2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原先的支付宝拆分成共享平台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及国际事业群,并与原阿里金融业务一道合并,共同组成了阿里金融业务的四大事业群(图1)。四大事业群各有侧重,主要面向消费者金融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业务体系。2013年3月7日,阿里宣布以四大事业群为基础筹备组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自此,阿里金融的整体业务板块正式成型,“小微金融”板块也尘埃落定。阿里金融作为集团的重要组成与电商平台业务并列存在,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已经有两个平行的集团,即阿里巴巴集团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由此可见,金融业务已经在阿里巴巴版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用一句话解释阿里金融:就是“大数据的产物”,数据是它的核心。阿里的小微金融业务只是在现行金融机制框架内对银行业的一个补充,于人们期望的阿里对银行业进行变革关系不大。阿里金融真正的利益诉求并非金融业务,而是面向金融业务的数据服务。
(二)阿里小贷模式介绍
1.阿里小贷简介。阿里小贷是阿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下的一个子项目,其结构详见图2。
目前,阿里小贷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贷款服务:淘宝贷款和阿里巴巴贷款。其中淘宝贷款主要面向天猫、淘宝以及聚划算的卖家,分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表1);阿里巴巴贷款主要面向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贷款的比例而言,阿里小贷中的80%为淘宝贷款,投向了淘宝、天猫和聚划算的商家,一般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剩余的20%为阿里巴巴贷款,投向了阿里巴巴的会员企业,一般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图1 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结构
图2 阿里小贷结构图
2.微贷模式。阿里巴巴的信贷业务主要是通过浙江和重庆两家小贷公司进行的,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共计16亿元人民币,由于政策规定可向银行借贷不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资金,因此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人民币。
淘宝贷款中的订单贷款是当前处于卖家已发货,等待买家确认形成了应收款项,就可以进行实时一比一的贷款申请。在这个过程中,卖家来申请贷款,基本上是人机交互。另一个是淘宝信用贷款,它不依赖订单,而是根据淘宝店铺过去18个月的交易量,根据利润的水平,淘宝会用各种计算模型,基于测算这个店铺未来12个月的交易量状况,给予授信。
阿里小贷独创数据加网络的“快进快出”模式。通过数据挖掘小微企业信用进行无抵押贷款,全年无休服务,用户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大多数微贷产品,支持随借随还,以日计息。
以淘宝、天猫卖家使用最为频繁的订单贷款为例,产品利率为日息万分之五。2012年,订单贷款所有客户平均全年使用订单贷为30次,平均每次贷款时长4天,18%的年利率虽然不低,但是由于周期极短,贷款额度也不大,以此计算,其全年实际融资利率成本仅6%。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阿里小贷平台上的客户已超过20万家,目前还款周期平均在6.60天。而这些资金全年平均被占用时长为123天,实际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仅6.70%。阿里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1.02%,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在5.50%~6%之间。
阿里的信贷业务从2010年4月开始,在过去的3年累计为22.70万家店铺提供了贷款服务,贷款数量累计700亿的贷款。和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抵押物,是纯信用贷款。据阿里金融集团内部管理人员介绍得知,现在每天可以放10000笔贷款,运算成本只有两元钱。金融很重要的职能是风险控制,阿里微贷技术就有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贷前、贷中及贷后节节相扣,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一是体检。所有的客户采用邀约制,只有信用数据和经营状况符合阿里的要求才提供服务。二是监控。信贷开始后的每一分钟,都要监控店铺数据,比如流量、评价、行业特性等是否异常,一旦发现就启动从其支付宝账户扣款机制(银行之所以要抵押物,就是因为无法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但这是互联网可以简单解决的)。三是信用恢复。当企业出现坏账,只要他在平台上的信用数据是诚信的,微贷技术会给予补充帮助。
(三)阿里小贷的优势
1.拥有庞大的数据库。阿里金融所依赖的大数据扮演了小微贷款中的中介角色,它正在试图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微贷环境。从理论角度分析,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有两个:资金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管理上的激励不相容。但是,在阿里金融的大数据时代,这两个难题正在解决之中。阿里金融囊括了平台商户的历史交易数据、信用记录、客户评价等内部数据,除此之外甚至有纳税记录、海关记录等外部数据的海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信用评级与贷后管理完全由量化模型自动分析完成,大数据经过云计算后得到动态的风险定价和违约概率分析结果,将风险管理的成本降至最低。阿里的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是降低考察信息成本。传统银行喜欢的贷款客户是比较正规的大企业,因为它们有良好的运作机制,完善的公司管理体系,合规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以及合适的抵押品,银行在评估这些信息时省时省力并且可靠性高。相反的是,小微企业一般没有那么合规的经营体系,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甚至家族生意的小企业将家庭和生意的资金混在一起,相应的财务数据也比较混乱,加之没有银行想要的抵押品,银行审核这些小微企业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往往得不到准确的信息,所以小微企业很难从传统银行这个渠道去融资。阿里小贷是大数据与信贷业务的结合,它的的核心优势在于重塑信息结构,削减业务成本。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积累了海量数据,对网络大数据进行挖掘所得到的逻辑与规律信息要比现实中发布的企业数据更具真实性,因而有更大的使用价值。运算能力强大的电子系统将客户拓展的边际成本削减至最低,在大数据时代阿里金融将有机会从80%的所谓小微客户身上获得巨大的价值。
表1 淘宝贷款条件
二是改善了风险管理和监控模式。在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中,普遍强调信用风险的约束机制,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没有相应改善,导致客户经理在受理客户贷款业务中为加强风险监控,出现“多贷不如少贷,贷不如不贷”的心理,再加上小微企业确实缺乏相应信息,结果就是银行一直对小微企业贷款慎之又慎。在阿里金融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结构加以改变,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控理念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金融机构一直注重覆盖风险损失,大数据时代的理念是持续考核企业的稳健经营、创造利润并及时还款的能力;传统银行强调完善规范的财务报表以监控企业的资产负债、流动资金等信息,现在依靠大数据的理念是随时关注企业的交易数据、来往单据等信息。除此之外,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系统处理和实时监控显著缩短了业务流程,提高了业务效率,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短、小、急、频”的特点。由创新借贷理念带来的强有力的风险管理能力,结合系统自动化监管的高效率,创造出了诸如“按日计息、随借随还”这样的新型信贷产品。
2.无需抵押。传统金融机构受理企业的经营性贷款业务时,通常是需要企业提供抵押品的,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者必须如数归还,否则银行或个人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据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称,在银行的所有抵押贷款中,80%的抵押品是房地产。对于大企业来说,通常有能力按期偿还贷款,银行迫不得已处理抵押品时相对于收回贷款来说也不会耗费太大的成本,反观小微企业,可能需求的贷款金额并不高,十几万,甚至三五万,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小额贷款去抵押房产,就算抵押给银行,银行执行起来也颇具困难。而阿里金融的所有信贷产品的依据是信用,如马云在2012网商大会所说,“阿里会重建一个金融信用体系,在这个金融体系里面,我们不需要抵押,我们需要信用”。当卖家的发货速度、客单价、新老顾客比被解读成不同等级的信用时,这会促使他们更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生意,用一个皇冠撬动1000万元的资金。举例来说,淘宝贷款中专门有一个信用贷款产品,它的申请条件是“淘宝店铺经营时间满六个月,诚实守信,店铺信用记录良好”,它的最高额度是100万,最长期限是12个月,淘宝会用各种计算模型,基于测算这个店铺未来12个月的交易量状况,给予授信。
3.信贷业务方式灵活。目前,阿里小贷提供的淘宝贷款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主要面向天猫、淘宝以及聚划算的卖家,这些商户由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均在淘宝平台上完成,其经营状况、信用历史记录等十分详尽,且系统已为其自动评价,故放贷审核、发放可全程在网上完成,且没有地域的限制。阿里小贷独创数据加网络的模式,来源于多数信贷操作完全依赖系统,而非人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通过数据挖掘小微企业信用,全年无休服务,用户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大多数微贷产品,支持随借随还,以日计息。通过随借随还模式,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找阿里借款,资金使用完毕后可当即归还,充分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阶段性特点,这是传统银行无法达到的灵活;阿里金融的贷款年化利率约为19%,然而利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创新模式,借款成本并不全部集中在同一个企业身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
4.单笔贷款成本较低。截至2012年12月,在两年半的时间内,阿里金融为累计20万客户发放了贷款,户均贷款金额6.7万元。这些业务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里金融的CEO孙权曾表示:“我们单笔信贷的成本为2.30元,但是银行的经营成本可能在2000元左右。”依托阿里巴巴B2B以及B2C业务累计的企业交易信息和信用记录,再加上阿里云的技术支撑,这使得阿里金融每笔贷款的费用极低,也是传统金融行业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阿里金融“100万以下的贷款”相比传统银行动辄上百万、上亿的供应链贷款来说,并不是同一级别的竞争。而对于80%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显然更喜欢也更适合阿里小贷的产品。
(四)阿里金融的发展前景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阿里金融真正的利益诉求并非金融业务,而是面向金融业务的数据服务。历年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过实质上的解决,银行业更愿意做的是大企业,因为它们能从这20%的大客户中获得80%的利润,这就必然忽视了对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因此导致了贷款资源的严重分布不均。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并非政策倾斜所能解决的问题,我国自1993年就有了小额信贷业务的试点,直至如今小额贷款公司的遍地开花,良好地填补了我国银行业业务中的空白点。小额贷款虽然在利率上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数倍,但由于营运成本过高,在缺乏偿还机制、社会信用缺失的情况下,经营风险也很大。因此,为避免系统性风险,先前积极开展该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阿里巴巴组建的小微金融集团,从本质上仍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模式,只是他们将该业务搬到了网上,在一个初步具备信用体系的平台上运营,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举措,因为阿里巴巴有大量商家和买家的交易行为数据。差异化的产品让阿里金融迅速建立起优势,然而阿里的业务量还不足以对银行构成威胁。而且阿里一直在强调自己不会做银行,那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值得探究了。是要做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很显然是后者。金融互联网,是把金融产品放在网上出售,是把互联网当渠道的思路。而互联网金融是按互联网的思路做金融,最核心的就是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在阿里看来,互联网金融背后的核心,是数据的价值。事实上,阿里巴巴用14年积累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很充分地去认知每一个客户;二是用户习惯,了解真正客户是什么,有什么,要什么。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做产品,并把最合适的产品给到客户。
(一)国有股份制银行
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注力度,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大中小银行也响应政府的呼吁,陆续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本文以建设银行的“善融贷”产品为例。
产品介绍:“信用贷-善融贷”业务,是指建设银行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可循环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该业务属于“信用贷”产品系列下的子业务品种,不可与其他“信用贷”业务同时办理。
产品特点:①建立专门的评分卡进行风险评价和审批。改变了传统依靠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依据账户行为来判断经营行为,经过交叉验证后确定授信的可行性。②采用“预授信”的方式。通过后台筛选,无需客户申请,主动为存量结算客户提供预授信额度。③可循环。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④信用贷款。企业主为共同借款人,无需其他担保抵押。
适用对象: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小企业,划分标准按照建设银行现行的小企业客户认定标准执行。重点支持建设银行小额无贷户。具体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在建设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两年(含)以上。②前12个月对公结算账户借贷方累计结算笔数100笔(含)以上。③对公结算账户前12个月贷方累计结算额200万元(含)以上或前12个月日均存款3万元(含)以上。
贷款用途:小微企业“善融贷”信贷资金仅用于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活动,不得用于股市和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权益性投资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投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
贷款期限:循环额度有效期最长1年(含),在核定的有效期内借款人可随时申请支用,单笔支用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且贷款到期日不超过核定的“善融贷”循环额度有效期间届满日起180天。
相对于以往的企业贷款来说,这款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针对性。不再需要抵押品,方式也更灵活,但是对象的选取条件还是颇为苛刻,很多达不到规模的微小企业可能要望而却步了。
(二)股份制全国性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对国家政策的反应比较迅速,在2013年的“国五条”正式出台之前,听到风声的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将房贷业务缩减甚至停办,之后便转战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民生银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下面介绍民生银行“商贷通”的案例。
产品介绍:商贷通是中国民生银行向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商户提供的快速融通资金、安全管理资金、提高资金效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产品。
贷款方式:贷款根据发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笔贷款和贷款额度两种。
担保方式:住房、商业用房及工业厂房抵押外,自然人联合担保、市场开发商(或管理者)保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法人保证、商铺承租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共同担保方式。
产品特色:①用款方便:金额原则上不设最高额限制,期限最长可达10年。②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功能,贷款资金可循环使用。
这款产品相对于建行的“善融贷”来说,针对的对象更广泛,方式更灵活,担保方式也更多样。
(三)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在微贷业务上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在本地优势性较大。以包商银行和衡水银行为例。
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5年开始引进德国IPC公司先进技术开始在国内开展微贷业务,是我国最早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银行。包商银行针对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几个系列,如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商赢宝系列、针对时节性需求的保时节系列、针对特定类型客户的好贷系列、针对优质诚信老客户的诚信系列、针对农民的富农宝系列等。以商赢宝系列和保时节系列为例,包商银行的优势在于产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有相适应的产品,无论是贷款额度、贷款时限,还是抵押担保方式都比较适合小微企业,利率也相对较低,产品比较具有竞争力。
另有某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小微贷款起步较晚,于2011年成立了微贷中心,是专门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贷款部门。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也逐渐占领了该地区小微贷款的一定市场份额。其微贷技术和包商类似,担保灵活,无需抵押,还款方式多样,有专门针对各种行业的特色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控制在300万元以内,由于办理相对便捷,赢得了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商户的信赖,在当地有较大的优势。
(一)合作历史回顾
阿里巴巴的企业在线交易信息这一核心竞争力让其进入了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法眼。2007年5月起,阿里集团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向企业推出贷款产品。2009年,阿里集团为推进与银行合作而设立的网络银行部从B2B业务中拆分出来,纳入阿里巴巴集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此后更名为“阿里巴巴金融”,完成了组织架构的独立。阿里巴巴与建行、工行合作期间,累计贷出的金额有128亿元人民币,这批贷款的质量比较高,违约率低。然而好景不长,性质、结构完全不同的合作者渐生嫌隙,与银行完成初步试水的阿里金融,不出意料在2010年初与银行不欢而散。
(二)终止合作原因
对于终止合作的原因,双方说法并不统一。
阿里金融表示,这种操作在之前的确帮助过一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但这样的操作本质上还是以银行原有的信贷操作方式为根本,所以,虽然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是能通过银行信贷门槛的小微企业却极为有限,而且电商平台上小微企业在网络上所积累的信用并不能获得银行的充分认可,仍然需要担保、抵押或者联保等形式,这显然对满足电商小微企业的融资不利;而且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融资额度低,传统信贷操作的方式并不能高效实现他们的融资需求,效率比较低。但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银行则有不同的说法,银行方面认为之所以出现后来合作的减少甚至暂停,和阿里巴巴渐渐希望在银行的贷款利息中分得一杯羹、向企业收取与贷款相关的费用,遭到了银行的拒绝有关,因为银行认为这加重了客户负担,也增加了银行风险。来自银行的说法是,已经拥有阿里小贷的阿里巴巴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为银行提供企业信息,阿里巴巴希望收取贷款资金的2%作为费用。阿里巴巴认为他的诚信网络已然成为各大银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提供者,阿里巴巴有理由获得一定的收益。这对银行来说,是不能接受的,银行业普遍认为首先这是不合理收费,其次这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三)前景探究
阿里金融开展网上信贷业务的主体是重庆和杭州的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共计16亿元,最高可利用的放贷资金为24亿元。阿里金融2012年上半年网上累计循环放贷130亿元,年利率在18%至21%期间,日利息收入过百万,其放贷总量与银行相比仍微不足道,且已出现亏损。若按阿里金融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推算,其信贷业务年总规模在300亿元左右。而淘宝和天猫平台的年交易额已达1.2万亿,若按30%的成交量需信贷支持来算,阿里电商平台的信贷需求在3600亿元左右,这显然并不是两家小贷公司能处理得了的业务量。这就需要有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来介入接手这些数额不小的贷款业务。从阿里金融的结构来看,其目的并不在于服务自有的小贷公司,阿里金融面向个人卖家和买家开放的信贷业务,只是他们构建小贷平台的抛砖引玉之举,目的在于吸引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加入这个平台,使用其提供的金融数据服务,将现有的金融和信用数据变现,成为纯粹的金融数据提供商。事实表明,阿里巴巴是希望银行加入进来的。2013年3月6日下午消息,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透露,阿里金融旗下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未来将向传统银行开放。这也意味着,阿里金融将借助传统银行的雄厚资金,扩张其小额贷款业务,阿里金融将朝平台型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
阿里金融的微贷模式是新颖的,但是不易复制,“小贷公司+数据平台”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微贷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从支付宝到小额贷款,再到最近成立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阿里一步步染指金融业的各项业务,因此有人预测阿里要做银行,但是马云曾多次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如此看来,阿里暂时应该不会有开办银行的壮举,但是阿里巴巴不变的战略选择一直都是专注提供平台服务和打造生态产业链的运营思路。阿里巴巴对数据感兴趣,它依然会朝着大数据和平台的方向迈进。或许将来阿里会用它自己的信用数据为基础,以完善的技术平台为落脚点,并建立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去吸引大量金融机构进驻平台,将信用支付和小贷业务扩展到自有电商平台之外,去开拓外面那个十几万亿的大市场。
(衡水银行 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