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16-02-17 15:20刘九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专业人才英语课程

◆刘九茹

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刘九茹

在学术交流活动中,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而实际情况下却表现得十分薄弱。从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外向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提高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效率为宗旨,认为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主、通用英语课程为辅,采用形成性评估办法,同时实行分层次教学。

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

1 前言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1]。为满足中医教育、培训、医疗、研究和信息交流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中医药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这一标准的颁布为中医药国际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与媒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成为当务之急[2]。

2 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内涵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全球化时代,学术交流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球。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日益稳固的今天,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发表科研成果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常态。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即用英语有效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科学家必备的能力之一。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要求交流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还要熟悉西方文化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规则和规范,以保证学术交流活动高效顺利进行。中医药的源头在中国,中医药专业人才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还承担着中医药国际传播的使命,这就对他们的英汉翻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现状

中医药院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进入21世纪之前,由于中医药特有的“中国血统”,中医药毕业生的服务对象多在国内,英语教学并不受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在中医药院校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勉强满足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对外交流日渐增多,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让世界看到了中医药的优势,世界各地纷纷出现“中医热”,中医药也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许多懂英语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开始走出国门从事医疗和保健服务。中医药专业人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高涨,中医药院校培养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开始提上日程,英语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外向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分成两个部分:懂英语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和懂中医药的英语人才培养。懂英语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在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基础上,开设中医药专业英语课。懂中医药的英语人才培养则是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方向的英语专业。截至2010年,全国2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13所已开设英语专业。如2004年,河南中医学院成立外语学院,以“助我中医走向世界”为办学宗旨,开始招收英语专业(医学方向)本科生,在传统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外增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英语阅读、中医英语翻译等特色课程。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起在中医学一级学科目录下设置了中医外语二级学科硕士点。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促进了中医药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

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尤其是2007年《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颁布,中医药的国际学术交流有了对话的平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渐增多。中医药专业国际会议日渐频繁,一些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也开始刊登中医药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变得日益重要,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医药专业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难以尽如人意。一方面,当前对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批评之声甚多,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另一方面,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加上师资力量不足,中医药专业英语课教学也形同虚设。此外,教育部“从2014年起大学的专业全部取消专业方向,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性”的要求也使英语专业的特色课程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加上师资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为了解中医药专业人才学术英语水平现状,笔者于2014年对河南中医药大学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接受的英语教育难以满足其当前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毕业于国内多所院校,且多是近5年毕业的,其中主要是中医药院校,他们的经历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对全国10多所高校的中医药专业博士研究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体系远远无法满足中医药专业人才急需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

4 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模式

开设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课程是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的一个分支。ESP的概念源自语域理论。Halliday于1964年提出语域(Resister)的概念,强调语言教学重视情景语境,即对于特定的交际场合与职业领域的语言变体的语言描述,通过具体语域的“录音取样、调查、分析、描述后可以设置一门专门传授这种语言行为的教学课程”。这种课程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ESP课程。

根据蔡基刚[3]的研究,Hutchinson和Waters最早把外语教学分为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两大类。ESP下面又根据不同的目的派生出EAP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前者就是学术用途英语(简称学术英语),后者是职场用途英语(简称职场英语)。Jordan又把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两种。EGAP侧重各学科英语中共性的东西,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学生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讨论等。ESAP侧重特定学科的语篇题材及职场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课程体系以学术英语为核心 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是中医药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中医药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将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学生英语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4],而《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更是提出学生英语核心课程的定位,要求在新生中普遍开展学习[5]。学术英语教学取代通用英语教学已势在必行。中医药专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包括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阶段,但是三者在教学目标、评估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笔者认为,针对中医药院校实际,建设以学术英语教学为核心的本科、硕士和博士英语课程体系,是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重要举措。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由于新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学术英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之外,开设通用英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通用英语水平是对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但是通用英语课程应当具有针对性,并且要提高效率。学术交流可以分为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由于当前高考英语听力和口语不计入总分,尽管宣称听说领先,我国中学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实际处于缺位状态,这就造成当前我国大学新生英语口语和听力全面较差的现实。听力和口语差也影响了其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用英语教学应该回归语言本位,为大学新生开设英语语音课以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开设英语写作课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再辅之以英语阅读技巧讲座和语法讲座等。

针对有学者所说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人文知识、英美文化或中外国情比较等的观点,蔡基刚认为,它超出了英语学习的内涵。笔者对此表示认同,认为这种说法在网络时代已经站不住脚,学生在网络上用汉语了解西方文化效率更高,英语应该回归其语言学习的本质。文化知识只需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生就可以在课后自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缺乏的是扎实的英语基础。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也不是几篇课文就能培养得了的,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所以应该为大学英语课减负,不要再赋予其太多的使命。大学英语教学之所以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这恐怕也是其饱受费时低效之责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估手段多样化 课程评估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不可小觑。针对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评估方式应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口语、写作、演讲和笔试等各种题型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考核,而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

培养目标层次化 能够参加对外交流的都是高层次人才。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要走学士→硕士→博士这条路,但是“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语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是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质量标准的通用表述。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大学英语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用英语去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他这个大学上得就不合格。据此,大学阶段应该通用英语语言课程与EGAP结合;研究生阶段应该以EGAP为入门,培养英语翻译能力;博士生阶段则直接ESAP,采用文献阅读和写作。

5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研究已不可能在缺乏交流的状态下进行。任何科研成果只有经受他人的检验才能成为科学共识,只有通过有效的交流才能达到科学研究为人类福祉服务的终极目标。中医药专业人才是中医药国际化的主力,他们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将影响或推动中医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1]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5)∶381-383.

[2]WHO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标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3)∶608.

[3]蔡基刚.通用学术英语评估体系探索与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4)∶4-47.

[4]贾国栋.继承改革成果与构建创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J].中国外语,2015(4)∶4-9.

[5]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中国外语,2013(2)∶4-10.

Training English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LIU Jiuru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eir original research in English is a must for senior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However,the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are weak in this resp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we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and offered our solution: offer academic English courses and remedial courses o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incorporate formative evaluation in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set different goals for students of dif f erent levels.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English; academic communication

H319.3

B

1671-489X(2016)10-0066-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0.066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医药专业人才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研究”(基金编号:2015-ZD-217)。

作者:刘九茹,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英语教学(450046)。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专业人才英语课程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