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反思高校人才培养观

2016-02-17 15:20徐秀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素质教学模式

◆徐秀珍

基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反思高校人才培养观

◆徐秀珍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素质方面,还体现在非专业能力素质方面,那么,高校如何调整人才培养观念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反思与探讨。

企业;基本素质;高校;人才培养观

1 问题的提出

就业角度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达到700万人左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各大学所开设的专业及专业设置又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热门专业在各大学竞相开设,出现人才培养过剩,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超出企事业单位所能接收的人数,导致一些毕业生只能选择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企事业单位就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数量较多,对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太高,致使无法找到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服务性企业进行就业,这样专业知识以外的人际关系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非专业能力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

生长环境 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多为80后与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一些学生被看作一个家庭的核心,从小就受到万千宠爱,娇生惯养,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与交流,导致一些学生不懂得与人分享,不会与人沟通与交流,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吃苦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等等。

学校教学设置 我国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少有课程将人际关系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列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专业知识能力以外的非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教学评价环节也主要是以试卷考试为评价手段,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忽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以外的非专业能力素质的考核与评价。

高校与企业关系 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脱钩,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学校不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设定不能顾及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也就不能满足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

2 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素质又叫做素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 ,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三是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四是有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分享工作经验,分担工作困难,团结协作;

五是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工作热情主动,工作态度好,有责任心,能以企业利益为重;

六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

3 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能力素质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启示

由于每年700万左右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紧张,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签约到专业对口单位,很多学生只能进入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尤其是服务性企业就业。从上述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能力素质要求分析可以看到,企业尤其是服务性企业更看重员工专业知识以外的非专业能力素质。因此,为了使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达到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需要认真反思高校办学的各个层面,找出问题,更新高校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培养方案层面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写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本科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一般包括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几方面。素质结构中包含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要求;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中包含了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设置了通识教育、学科与专业教育、专业与创新实践等课程。因此,我国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本科生的能力与素质规定还是比较全面与具体的,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差异不大。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层面 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层面,以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为例,大纲中教学要求如下: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有清晰明了的认识;

2)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思维方式;

4)能够用历史的、科学的观点评价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观念、观点;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可以看出,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方面比较注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非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没有被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这样一来,非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只能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实践等几门课程来实现。可以看出,非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大纲层面并没有被重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使得课程计划中人才的全面培养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可以尝试增加非专业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这样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法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选择层面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目前各个学校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章节顺序的安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而实践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研讨部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学生社会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以“教材”为主的学习,还是重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也就导致忽视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建议在各章中适当安排实践教学、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的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 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模式与以学为主的模式两大阵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将学习者置于被动接受地位,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因而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建构,因而利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利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纵观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利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还比较少,所占比率相当低,因而特别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创新的需求,我国高校急需调整教学模式,增加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比重,注重“学教并重”模式的教学,才是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之路[1]。

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指导下,当前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主要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有助于培养从书本获得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但不足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是适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适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也不够。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主要采用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探究发现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强,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探讨与交流,重视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欣赏实践与反思、自我发现、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与施展自己的才能,会形成一种小组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2]296-300。当前基于网络的探究发现学习比较易于开展,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传输等能力,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以上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调整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减少“教”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加“学”或“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利于人际关系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非专业能力素质方面的提高。

教学评价层面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考核的要求是:学期末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和作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可以看出高校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评价目标单一,注重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与掌握情况的评价,特别是在理解力与记忆力方面评价较多,而忽视如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态度与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把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忽视了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的价值;评价主体单一,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没有形成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的局面,评价的激励、导向、调节、改进作用不强;评价对象单一,主要关注学习结果,对于学习过程、学生努力程度关注少,不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作用。

因此,教学评价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与学生发展的评价,增加如量规、档案袋、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学生成果(作品)等评价手段,多方式、多角度、多主体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的导向下,让师生重视专业知识以外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非专业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一旦大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尤其是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服务性企业,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2]386-387。

4 结语

基于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反思高校人才培养观,我国高校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的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深刻反思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用人需求。■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2]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G642

B

1671-489X(2016)10-0059-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0.059

作者:徐秀珍,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028000)。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素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