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教师快速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三名中学英语新教师为个案的探析

2016-02-17 13:25徐国辉吴丽娟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培训专业教育

徐国辉,刘 杨, 吴丽娟,张 辰

(1.北京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北京 100120;2.杨镇第二中学,北京 101309;3.仁和中学,北京 110000;4.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京 102209)

一、引言

新教师入职初期工作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其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信心及其日后专业发展,更直接关系今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1]如何使新教师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并成为优秀教师呢?实践表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仅靠自身或几个专家讲座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中小学、大学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完成。[2]

鉴于此,为了提高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借鉴国内外新教师培训,特别是上海见习教师培训经验[3]的基础上,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北京教育学院于2015年暑期在昌平和顺义两个区启动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新教师培训项目,分学科学段组班进行。[4]以中学英语新教师培训班为例,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学员在培训项目的目标、内容、师资、收获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为100%,非常满意度接近90%。其中,一些新教师相对于其他同伴而言,进步尤为明显,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3—5年甚至更长教龄普通教师的水平,成为受学校、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胜任教师,能够自信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关键因素加速了他们的专业发展进程?

本研究选择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突出的三名中学英语新教师学员为代表,通过教师访谈、作品分析、微调查等方式,旨在深度了解、分析并解读促进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三名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北京市中学英语新教师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昌平区和顺义区三所不同且较优质的中学。从首席培训师、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学生反馈及个人反思等多方证据来看,相对于入职之初的状态,她们自入职一年以来,始终拥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在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关键专业发展维度方面均获得了突出的提升。

三位新教师基本情况如下:教师A,女,某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教两个班;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周四天有课,每天两节课,每周共计八节课。教师B,女,某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负责一个普通班教学,每周四天有课,每天一节课,每周四节课。教师C,女,某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英语教育方向,第一年教两个班,并担任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周四天课,每周十二节课。三位教师的班额均在35人左右。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主要运用教师访谈、教师作品(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年度总结等)分析、开放式微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新教师初为人师第一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以及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三、促进新教师快速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1.内在情怀与多方支持,保持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是教育变革的基础,不仅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行与师生关系,在较大程度上会减少教师的离职倾向。[5]三位教师的职业认同主要体现在拥有积极而持续的职业情怀与准确而明晰的职业角色定位。

三位教师从入职之初到任教一年之后,均表示一直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培训之初的学情微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目是“你为何选择当老师?”。教师A表示“因为喜爱英语这门语言,愿意以己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语言”,教师C表示“从小喜欢英语,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英语”,教师B也表示“喜欢、热爱”。在一年之后的调查中,三位教师均表示仍然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除了提及可以利用寒暑假充电之外,教师A提到“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同时还提到初为人师的第一年体验到了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源于“经过一年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良好的发展,能够做到懂文明、讲礼貌;学生英语成绩从入学年级第四名上升到现在多次年级平行班排名第一、第二”。教师B提到“现在仍然非常喜欢,第一,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教师。以前做学生时,所有的老师都对我很好,使我很向往这个职业,我现在、以后都要做教师,也很喜欢学生。第二,学以致用。我对教师这个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年少时的理想,也感觉到了一份责任。第三,第一年,我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自己的荣誉、学生的成绩等,成就感促使我会继续做教师”。教师C提到“只有真正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才能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师C还特别强调对学校工作环境特别满意,因为“学校提供了至少三位师傅带我们,包括海淀本部师傅,校内班主任师傅,区教研员师傅,并且定期去附中本部学习”。

初为人师第一年,教师A、教师B与教师C都具备积极的教育情怀,既热爱英语学科,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爱是解决教育难题、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将教师要求自觉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催化剂[6]。然而,特别需要点明的是,新教师教育情怀和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除了其内部动机外,还特别需要校、区、市多层面环境、资源、智慧和策略等方面长期深度的系统支持,三位教师在其第一年度工作与学习总结中,多次提到自身成长离不开名师引领、同伴交流与互助、自身反思与教学实践、指导教师(高级专家、区级教研员、学校师傅等)的帮助。

2.多元实践类课程引领,提升教学能力

正如教师C在总结中提到的那样,“新教师最薄弱的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可喜的是,无论是从教学设计前后测的对比、市区校三方指导教师的反馈还是教师的自身反思,三位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规范性、逻辑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提升,特别是在学情分析、语篇分析和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方面获得了较大提升,得到了教学实践阶段各位指导教师和同伴的认可,获得北京市新教师培训优秀成果奖,同时还分别获得了市、区、校各级教学大赛奖项,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

在对三位教师围绕“教学能力提升影响要素”的开放式调查中,三位教师提及频率最多的因素包含:(1)优秀课例观摩与互动;(2)上公开课并接受多方专家与同伴指导;(3)案例式讲座;(4)自主阅读(学习)。可以看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实际上也遵循着先学习模仿再反思实践的规律。教师A多次提及特别渴望观摩尽可能多的优秀课例,期望打开视野学习最优秀的教学经验。

在市区校三级联动式中学英语新教师培训中,所有的课程安排均是实践取向。在暑期集中学习阶段,市级层面聘请了特级教师、市级骨干、优秀教研员、教育学院专家等,分别开展了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的案例式讲座、优秀教师示范课、分组微格教学辅导与展示,以及如何上好第一课的分组讨论。教师B在反思日志中写道:“我的开学第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主要源于整合了三个方面的资源,即培训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开学第一课如何上、优秀教师分享的开学第一课经验以及市级培训师在微信群里分享的开学第一课精彩案例。”

在开学后,继续围绕教谁、教什么、如何教、教得如何等问题开展。每1—2个月聚焦某一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大多遵照“先学—后做—再反思”循环提升的思路实施。即每个主题学习月的前一周,由北京教育学院的首席培训师负责安排协调优秀课例现场观摩或选派优质师资深入新教师所在学校开展聚焦主题的课堂观察与工作坊等,包含:教学初体验交流、有效指令语、与市骨干教师联动观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做幸福的教师、用评价点亮学生心灵、新教师成长论坛等。在后续的1—2周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新教师将所体验的教学方法在校内进行实践,学校配备师傅开展对应活动,包含:课标解读、新教师上亮相课、校评优课、区基本功展示课等。在每个主题月的最后一周,也可以再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时间,由区县教研员结合区本教研活动,组织跨区分组教学实践、说课大赛等。

在以上提及的诸多关键要素中,除了观摩学习优秀课例外,起到中枢纽带作用的应该是上公开课。三位教师都主动抓住一切上公开课的机会,包括学校的过关课、推门课、评优课、区级视导课、市级培训班的分组实践课,她们都提及在市区校各级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多次打磨的过程中教学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正如教师A提到的“通过公开课的准备与进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准备过程中,自己会思考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应等方面情况。反复试讲、磨课,是磨炼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课后,经过专家点评指导,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在教学上整体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B说:“他们(师傅/教研员等)反复听我的试讲,指导我各种细节,经过一次次地修改,问题逐渐减少了,教学环节变得环环相扣了,教学目标变得切合学情了,文本分析变得深入了。与最后展示出所谓‘成功’的课程相比,这个过程更加令我珍惜。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教师C也提到上公开课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我发现我比之前积极了。在过去我并不喜欢参加各种比赛,但是通过这一年的锻炼,我发现比赛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可以看到,三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都遵循了“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多循环提升路径。

3.自主学习,把握规律,提升学生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

在一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结束前,首席培训师建议每位学员做一项匿名的学生调查,即从学生视角反馈一下新教师自身的成长,问题是:“在近一年的交往中,你觉得XX老师有哪些优点与进步,又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什么?”从21位学员获得的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些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都给予了很大肯定,但同时也很直接地提出了若干建议,比如“要多和我们沟通,了解我们的心理,共同成长”,“对我们严厉一点,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偏向女生,不公平”,“没有威严”,“脾气有点大”,“希望上课时给学困生更多时间和机会”,以及“某些时候应该多与同学沟通来处理事情,而不是采取惩罚措施”,等等。

然而,教师A、教师B与教师C在任职一年之后,较少存在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她们在学生管理、学生沟通与学生研究等方面均比较顺畅。她们从开学第一天就很关注如何了解学生、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并逐渐学习、模仿、摸索出符合所教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的优秀经验。比如,教师A自始至终坚持:(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师长,理解家长,不与老师顶嘴,懂礼貌;(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做计划的习惯;(3)主动与学生沟通谈话,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状态,疏导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建议;(4)建立激励机制,如小组合作竞争、奖品激励、语言激励、当众夸奖;(5)了解并启发学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寻找解决办法。

从以上做法可以看出,这几位新教师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即大多数普通的新教师在适应期阶段,往往更加关注教材和教学,忽视对学生特点的系列了解。[7]然而,她们在较短时间内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上,积极研究中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善于从学生的视角开展自主学习与反思问题。简言之,以学定教,了解、尊重并信任学生这往往是最优秀教师的做法,也是教育规律。

开放式的微调查显示,三位新教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主要源于其不断的自主学习。首先,向优秀的班主任请教并抓住机会与同行交流。其次,三位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阅读微信公众号中的精品文章与专业书籍等,例如:葛文山[8]的文章《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轻松应对青春期(陪孩子成长系列丛书)》、郑洁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

4.多元主体互动,提升反思能力

没有反思的教育实践必然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反思已被广泛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育实践反思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

从数量上来看,教师C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如其所说:“每节课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公开课反思,班会反思,听课反思,开展活动反思。一年下来我发现反思是件很好的事情,最开始很反感,觉得写这样那样的反思没有用,但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反思反思,会对自己的提高有所帮助。”

从质量上来看,教师B提到:(1)通过反思能更快速、准确地发现教学或学生的问题;(2)发现问题后解决途径也增多了,最初的时候通常会翻看书籍、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方式,但现在会尝试多途径解决,问不同教龄、身份的教师,不仅是校内的教师,还有校外的教师;(3)反思角度有所改变,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更多的反思集中于每一节课,或某一天的效果反馈,很难看到长远的学生发展、教学安排,虽然心中知道不可以只顾表面问题的解决,但是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反思得更深一些,更多一些;(4)以前反思教师本身的问题多一些,很少关注学生,但现在会多分析学生,比如,某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如何?某学生这学期和上学期的不同是什么?而且,有时候也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更多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利于找学生谈心、提高其英语水平。

如何逐渐学会进行高质量的反思呢?三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新教师培训中提供了多次反思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下来并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本次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新教师培训中,首席培训师结合培训内容,以各种形式引导新教师进行了20余次不同类型的反思,包含:培训需求微调查、教学设计前测、个人SWOT分析、暑期集中学习反思、我的第一课、教学初体验交流、微信平台的“如何赢得学生信任”交流反思、校内师傅评课反思、优秀课例观摩与反思、中期幸福指数反思、分组教学实践日志、学生视角教师成长微调查结果等。在与专家的互动中,新教师明晰了听评课的标准;在观摩特级教师现场课时,不仅学到了具体策略,还体会到了特级教师所带来的动力与激励;在小组讨论中,生成了开学第一课的好点子;在与市骨干教师联动的交流中,意识到了教学活动背后的道理;在团队拓展中,反思到了团队合作的价值;在与师傅的聊天中,明白了沉默的作用远远大于大声嘶吼。总之,各种形式的多元主体互动交流,使教师A觉得“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使我在每次教学后反复思考,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不足”;让教师B明白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自我反思之后应该如何改进?”;让教师C意识到“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实践—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就这样能不断地使教师从一个台阶走向新一个台阶”。

四、结语

从前面分析可看出,影响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最关键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项:职业态度/个性品质和专业发展策略与路径。前者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动力,后者规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路径。[10]内在的情怀、自身学习、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在新教师通往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市、区、校多层面的支持与助力,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可以说,如果教师发展内驱力和外部多元发展条件二者兼备的话,新教师将会有更大可能性实现跨越式教师专业发展。如果想在教育行业中涌现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新教师,除了新教师自身努力之外,还建议新教师培训相关机构能够做到以下几方面:

1.提供多种平台,形成恒久教育情怀

绝大多数新教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喜欢英语学科,喜欢与孩子们打交道。在培训中期和中后期与新教师非正式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对中学生心理与学习特点的了解,导致工作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挫折,随之其对教育的热情和热爱也大打折扣。无论如何,作为新教师,首先,需要向教师B提到的那样,“不忘初心,积极调整心态,坚持努力朝梦想奋斗,才会迎来幸福”。其次,新教师的教育情怀是需要维持和支持的,特别需要学校、区和市级培训部门的多方支持和感染。新教师所在学校需要给新教师配备得力的师傅,最好是教学与班主任的双导师,及时帮助新教师答疑解惑,同时制订相应的新教师专业培养方案,毕竟新教师的实践主阵地还是在学校、在自己的课堂,源自师傅的支持和疏导还是起着很大作用的。同时还建议第一年给新教师教学任务不要过多,否则会造成身心疲惫。区级教研员层面多组织新教师与区内优秀教师交流互动的机会,并定期给予指导。市级层面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聘请优秀实践专家和心理专家开展对应的教学观摩研讨与心理辅导,组织跨校、跨区的分组教学实践交流,组织教学基本功、微课、学生发展案例征文等大赛,以此为切入点,带动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新教师各级培训的负责人、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都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专业精神,持续感染、启迪新教师的教育情怀。

2.提供多元资源,助力教师自主学习

职初教师乃至所有教师实现高水平快速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自主学习,读最好的书籍,研究借鉴最好的教学经验。[11]问题是哪些资源、书籍、经验是最好的?恐怕很多新教师在海量资源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精确判断。除了新教师自主开发和拓展的学习资源外,建议市区校三个层面在给新教师聘请指导教师、主题讲座专家或推荐纸质、电子资源时,一定要确保指导教师拥有优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所聘请讲座专家口碑要好,并且讲授的内容应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所观摩的课例一定要有针对性,所推荐的书目应是可读性强的教育经典。从资源质量的把控度上来讲,市级层面在资源组织、选择和推荐方面,责任和效度还是很大的。培训调查结果表明,近64%的学员认为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和相关专家在一年中对自身的帮助和影响更大。此外,在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需要构建一个可以与其他学校、区县、专家交流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方便教师进行专业与心灵的沟通,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育机构,都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这将会特别有利于新教师的自主发展。

3.提供专业引领,遵循教师发展规律

观察、思考、行动和总结,应该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行走方式。[12]观察即观察他人优秀的课堂实践与观察所教学生的课堂表现。思考即反思他人和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阅读诸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学习》(教师版)等专业期刊,从中可以获取最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及经验背后的道理,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自主学习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3][14]行动即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总结即将自己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交流分享。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本质的把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15]如果仅仅单一模仿他人并长期重复某一教学模式,只能原地踏步,徒劳无功。新教师要想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坚持不断反思与实践的行动路线,最好能每次聚焦一个核心真问题,制订明确的规划和方案,逐个击破,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最终形成立体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库。▲

参考文献:

[1]胡艳,周逸先.促进新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研究——以4位城市小学新教师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14(6):46,54-60.

[2]朱旭东,周钧.名师成长的反思与探索[J].中国教师,2016(13):23-25.

[3]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组.重规范强实践求创新——上海市全面实施中小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纪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徐国辉,张金秀.市、区、校三级联动,助力新教师度过适应期——以北京市教育学院新教师培训为例[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11-14.

[5]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1):55-60.

[6][9]潘海燕.初为人师——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钟祖荣,张莉娜.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职后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6):20-25,40.

[8]葛文山.教师人生的三堂课——葛文山成长案例对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启示[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4(9):29-32.

[10][11]沈玉顺.促进中小学教师高水平快速专业发展:策略与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1(Z2):59-64.

[12]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语老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13]王嘉毅,魏士军.影响中小学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以30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为样本[J].当代教师教育,2008(3):32-36.

[14]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4):65-70.

[15]徐国辉.教学论文写作指导框架的初步构建与解读——以小学英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0):26-29.

猜你喜欢
培训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