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均治
卓越计划下的校内资源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卢均治
从“卓越计划”在试点专业的具体施行中遇到的专业资源不足问题的内在要求出发,根据校内资源现状,探讨校内资源的协同创新,提出若干工作思路,促进“卓越计划”的顺利有效实施,提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协同创新机制;卓越计划;校内资源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1]。综合而言,高校协同创新由校外协同与校内协同构成。校外协同创新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校所在地等四个相关方构成;校内则主要是学校、二级院系、各专业等三个相关方构成。协同创新是基于协同学理论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其创新本质属性是一种协作组织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2]。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是从浅到深的渐变过程,即各方达成一般性资源共享协议,实现单个或若干项目合作,开展跨机构多项目协作,设立网络联盟,建立战略联盟等[3]。
高校普遍存在协同创新机制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自教育部与财政部在2011年联合下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来,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与改革,也提出很多相关的理论与机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顶层设计,集中在校校、校企、校地等领域的研究,而有关校内的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的探索较少。相比校校、校企、校地等的协同创新,校内的资源整合协同更具有可操作性、易操作性及紧迫性。做好校内的协同创新,可以为校外协同创新打好基础,提供思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工程实践人才的重大改革计划,通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大批工程素养高、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若干专业成为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卓越计划”如何在这些专业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成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卓越计划”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实验实训要求、实习需求等方面要有足够的相关资源配合。在“卓越计划”视角下,研究校内资源协同创新机制,既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校内资源协同创新有新的研究与探索,又可以解决“卓越计划”施行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助力“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
通过“卓越计划”视角,研究校内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突破资源应用壁垒,改变资源共享无门或无序的现状,释放资源活力,以求完成综合协同管理机制、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机制、课程设置协调机制、实习资源交流机制等理论研究,促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通过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通过协同创新,改革和完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技法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
作者:卢均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研究(525000)。
“卓越计划”实施的内在要求,需要对现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提高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出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着力新型人才培养。从“卓越计划”在试点专业的具体施行中遇到的专业资源不足问题入手,根据相关需求,考察校内资源,做出整合意见,再从理论上研究相应的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开展协同机制创新改革与实践活动,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协同各要素活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建立并完善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实习资源交流、共同开拓机制,促进“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 2012年,学校整合资源建立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平台,面向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与改革的实践。除了邀请相关企业的主管领导、总工程师等共同探讨人才培养问题外,还应组织以平台为基础的跨部门、跨专业专家研讨。针对企业反馈意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与优化培养体系和课程结构,包括:共同实施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凸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共同设置专业方向,凸显学有所长;增设自主完成的实践创新学分,将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机制 “卓越计划”面对本科层次的方案是“3+1”模式。即大学四年中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实习1年。从学校层面看,在校内的3年学习期间,对工科学生来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实习的设备问题。过去一些高校教学经费紧张,导致对实验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对学生实验实习的显性要求重视程度不够等,设备相对缺乏,经常超负荷运转,减弱了实验内容的丰富程度,造成工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而“卓越计划”的评估对此标准要求更高,这使矛盾更突出。
为学生提供足够实验的实训仪器设备,对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大购买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及数量,扩展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的数量与深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然而由于经费限制,相关实验资源的增加有限。但从全校范围来看,存在单个专业实验资源薄弱与不同专业资源重复建设并存的问题。需要建立并完善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机制,消除壁垒,打破资源分割,或表面上属于开放中心,实质上跨专业使用存在困难的状态,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这样既增加了试点专业的实验实训资源,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设备开展综合工程实验,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验实训质量,缩短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
探索实习资源交流、共同开拓机制 “卓越计划”本科实行“3+1”教学,其中累计在企业实习1年时间的要求可以根据专业特色与性质、校企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状况予以配合实施。学校可以按大纲对不同学期阶段的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岗位学习或顶岗实践。学校所处的地区工业不发达,企业实习资源不多。这些为数不多的实习企业实习任务繁重,除了要满足“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长期实习需求外,还要承担为数众多的非试点专业学生的短期实习任务。因此,企业方面对保证试点专业学生长时间的累计实习感到无能为力。
这就需要积极开拓外地实习资源。对于外地企业实习资源,不少二级院系通过自己渠道与个别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供学生实习的内容不止一个专业方向。通过探索实习资源交流机制,可以把不同院系依靠自有渠道建立起来的企业合作资源共享出来,然后根据需要,各院系依托自身资源、凭借良好的院企合作关系,帮助非本院系专业开拓合作企业。通过交流协同,降低试点专业开拓企业资源所带来的各种成本,增加渠道,建立满足试点专业实习累计1年的企业资源。
总之,通过学校层面的协调管理,建立新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明确权责,促进以上几点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并为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研究提供思路。
[1]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12(22):75.
[2]李兴华.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N].科技日报,2011-9-22(1).
[3]张力.协同创新 意义深远[N].光明日报,2011-5-6(16).
G642
B
1671-489X(2016)18-0051-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资助项目。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