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结合气候管理力争优质高产

2016-02-17 02:39:59
中国农资 2016年25期
关键词:棉苗棉区棉株

2016年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结合气候管理力争优质高产

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棉苗长势等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力争夺取今年棉花优质高产。

西北内陆棉区根据气候预防棉蚜虫等虫害

北疆4月下旬至5月低温雨水天气连续发生,导致棉苗生长发育缓慢,棉田补种、翻种较多;南疆部分棉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棉蚜虫、棉蓟马等虫害偏重。结合当前棉花生长情况和气候特点,提出指导意见:

肥水。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宜在初花时期,随后采取周期性滴灌,6-10天滴灌一次,亩灌量为25-30立方米。根据土壤肥力、棉花长势、目标产量,每次随水亩施棉花专用肥或尿素、磷酸铵混配肥3-8千克。

化控。在肥水管理前后,如棉株营养生长偏旺、个体结构偏大时,应喷施缩节胺进行调控。打顶后10天左右喷施缩节胺,控制枝尖生长。

打顶。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原则,棉田果枝达7-10个/株,或棉花株高超过80厘米时,及时打顶。7月 10日前打顶结束。

防虫。对棉盲蝽、棉铃虫等虫害采取预防性防治措施,棉盲蝽可选用2.5%功夫菊酯防治,棉铃虫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辛硫磷等喷雾防治。对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采取“点片发生,点片防治”的方法,在发生初期,对其中心株进行拔除、药剂涂茎、化学防治。

减害。一是遭受连续低温雨水灾害的晚发棉田,应及时排水、中耕晾墒,采取促早技术,适时晚揭膜早打顶,施用赤霉素等高效生长调节剂和追施尿素、叶面肥促进生长发育。二是遭受大风、冰雹灾害的棉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长江流域棉区根据渍涝灾害风险程度及时管理

今年5月至今,长江流域棉区长期阴雨低温寡照,降雨量多于常年,棉苗素质不高。针对此,提出中期管理意见:

施肥。稳施蕾肥:对地力差、基肥不足、棉苗长势弱的棉田,注重施用磷钾肥、适当补氮;对早发或苗肥足、长势旺的棉花,只施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每亩施用复合肥2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60-80千克、粪肥250千克。

追施花铃肥:对移栽早熟棉品种,单株平均有1-2个幼铃时追施第一次花铃肥,亩均施用尿素20千克或施用45%复合肥50千克。第一次花铃肥后10-15天,再次施尿素15-20千克/亩。对长势好或前期施用缓释肥的棉田,可在7月底或打顶后根据棉田整体长势,酌情补施盖顶肥。

调控。对肥水充足有旺长趋势的棉苗以控为主;对长势较弱的棉苗以促为主。一般从结铃期到打顶后7天施用缩节胺2-3次。长势较差的棉株早打顶,长势旺盛的棉株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

减灾。为防止渍涝灾害的发生,棉田实行高垄深沟,开好三沟并保持畅通,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松土除草,培土壅根。

防病虫。在多雨条件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将呈多发重发态势,重点在预防,应及时清沟沥水,保持棉田干爽,增施有机肥、钾肥,如有发生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棉盲蝽、棉蚜虫及杂草多发生于阴雨寡照天气,应重点关注,及时防控。

(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棉苗棉区棉株
外源褪黑素对镉胁迫下棉苗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中国棉花(2022年8期)2022-11-08 08:37:18
浅谈棉苗机械化移栽技术
芒种时节抓好棉田管理
农村百事通(2020年9期)2020-05-29 08:11:16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中国棉花(2019年1期)2019-01-04 09:30:23
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止措施
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棉花烂铃的综合防控
乡村科技(2016年13期)2016-02-20 04:22:44
洞庭湖棉区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2
浅议兵团北疆棉区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早熟棉区机采棉栽培关键措施